第九十六章初窥门径
“快看!!!石碑虚影上出现了第一个名字!”
“天呐!我不是眼花了吧?去年可是等了两个时辰,才有人参悟‘初窥门径’,今年一个时辰不到,就有人迈出了这一步!”
“是谁?是哪个二品宗门的弟子?!快让我膜拜一下大佬!”
“是北冥宗的慕容浅,还是南亭宗的北秋远?”
“好像都不是……”
这时候,在太虚武场外的观众席中有一名眼尖的弟子当即留意到,道生石碑最低端正在显现出第一个名字的虚影,这也就意味着有人参悟到了初窥门径之境。
奈何人们的距离太远,外加上名字的凝实需要一个过程,暂时还不能判断进入“初窥门径”状态的弟子是谁。
不过,即便如此,仍然不妨碍场下的观众七嘴八舌的议论。
随着名字逐渐凝实,有目力惊人的弟子逐渐发现这个名字既不是北冥宗的慕容浅,也不是南亭宗的北秋远,。
至此,沧洲两个二品宗门的天骄都被排除在外。
“不应该啊?每年都是二品宗门的弟子最先参悟,今年难道被三品宗门反超了?”
“好像也不是三品宗门的……”
“……这个‘陈靖寒’又是谁,他来自哪个宗门?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
随着石碑之上的名字凝实,终于有人看清了是哪三个字。可是,场上大多数人对于这个名字都是陌生不已。
“他好像…来自一个叫做流云宗的宗门……”
“流云宗是哪个新晋的四品宗门吗?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那个……流云宗好像还没有入品,是今年进阶九品宗门中的黑马!”
“什么?!怎么可能!你在开玩笑吧?”“哪个不入流的宗门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弟子!我不信!说不定只是重名了呢?”
“是真的!你们看石碑上‘陈靖寒’三个字的后面已经显化出他所属的宗门……”
……
随着场上一人提醒,场下的观众纷纷望向石碑虚影,这才发现上面出现的宗门名字正是流云宗无疑。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场下的观众望着此情此景,先是一愣、陷入死寂,紧接着就就毫无征兆地“沸腾”起来。
“我的天!这个年头,连不入流的宗门都能咸鱼翻身,难道大世真的要降临了吗?”
“这个陈靖寒了不得啊!恐怕打破了数十届参悟石碑用时最短的记录,这是要让一品宗门的弟子都要汗颜啊!”
“难道道生石碑出故障啦?还是这个叫做陈靖寒的小子瞎猫碰见死耗子,捡了大便宜?”
“嘁!你就酸吧!就算是死耗子,我看你也当不了那只瞎猫!”
“道生石碑可是源气天地最大的宝藏之一,怎么可能出故障!这个叫做陈靖寒的小子是真正的天才!恐怕比试结束之后,就会有不少宗门赶过来挖墙脚!”
……
陈靖寒第一个参悟石碑的信息,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得人尽皆知,顿时将流云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小派顶到了风尖浪口。
不过,众人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众说纷纭、各持己见,但仍然不妨碍心思活络的宗门高层对陈靖寒升起拉拢之意。
在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又有几名二品宗门的弟子进入到了“初窥门径”的状态。虽然他们参悟的速度也足够惊人,但再难引起方才的轩然大波。
与进入“初窥门径”的弟子相比,更多的弟子则是被淘汰出局。
此刻,场上的参悟石碑的弟子正以宗门品阶的高低、呈阶梯状的数量退出太虚武场,而流云宗的宋元、吴远舟二人正在其中。
……
话说另一头,盘坐在戈壁滩中的陈靖寒的四周、方圆十丈内的土地竟然从砂砾转化为湿润的土壤,紧接着,土壤之上又生出了嫩芽,使荒凉这片的地面上冒出了葱葱绿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靖寒四周的绿地开始向外扩展、延伸,将更多的砂砾转化为生机勃勃的土地。
浩瀚的夜空下,这片不大的“绿洲”在不断成长,在无垠的星河下熠熠生辉。
一个时辰之后,绿洲的面积扩大到千丈大小,绿洲上的幼苗也长到半人多高。盘坐在绿洲正中央的陈靖寒却突然眉头紧锁,似乎遇到了难以解开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身下的绿洲似乎也抵达到了自身的极限一般,不再往外扩张。
作为绿洲的“主人”,陈靖寒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外界的变化。从一开始,他参悟其中的奥妙,到后来,他的每一个念头都会让这方世界发生点点滴滴的改变。
然而,当改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陈靖寒遇到了瓶颈。
“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极限了吗?”
在这之前,陈靖寒已经参悟过了生之意境,所以,他才能这么快地进入到“初窥门径”的状态,难免有取巧之嫌。
但当他深入地去领悟“道生石碑”的奥妙时,这才发现其中的道理并不简单。
生之意境虽然让这片土地产生了生命,但却并不能长久的维持,也不能让它们自生自长、欣欣向荣。
陈靖寒相信,当自己离开这里时,这些绿色植被就会因为断水而缓缓消亡,而这里又会变回荒芜的戈壁。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陈靖寒陷入到了沉思,
“老子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我之前的看法太过片面!道生石碑不再于‘生’字,而在于‘道’字,道才是一切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