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宫廷大屠杀中节节升——1845年—1847年尼泊尔宫廷政变
44.宫廷大屠杀中节节升
——1845年—1847年尼泊尔宫廷政变
19世纪中期,尼泊尔王室内部矛盾激化,王宫里常常有人头落地,不过,有人却例外,他就是忠格·巴哈杜尔。此人一惯投人所好,察言观色,善于在国王和王后之间周旋,不仅从未有过伴虎之危,反而被一步步提升为首相和军队总司令,掌握了尼泊尔的军政实权。并且,事还不止于此,1847年,大权在握的巴哈杜尔正式宣布废黜拉金德拉国王,立王储苏伦德拉为王,开始了实际上以巴哈杜尔家族为核心的统治。
甥杀舅讨王后欢心
忠格·巴哈杜尔,从小见多识广,机敏过人,在其父巴拉·纳拉·辛哈任地方长官时,一直跟随身边,官场内幕他一清二楚。巴哈杜尔爱好运动、游猎和格斗,对如何调兵遣将兴趣尤浓。大约在巴哈杜尔20岁左右,其父巴拉·纳拉·辛哈被撤职,财产充公。家庭落泊之余,巴哈杜尔曾以赌博为生,但总是只输不赢,债务越积越多。但时来运转,一段时间后,其父又在政府任职,他本人则成为王储苏伦德拉卫队中的一名下级军官。在卫队里,他机灵过人,为讨性情乖张的王储欢心,并表现自己的勇敢,他曾骑马从狭窄的小弄通过,跑进河里或深井中,还故意做些惊险刺激的动作。
随着巴哈杜尔越来越得势,其舅舅马特巴尔·辛哈也深得拉吉亚·拉克希米·德维王后的宠爱,被任命为尼泊尔王国的首相兼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
王后尽管宠爱马特巴尔,但由于他未能事事满足她的要求,王后一心想除掉他。与此同时,王后还企图剥夺王储苏伦德拉·比克拉姆的王位继承权,而将她自己的儿子拉南德拉·比克拉姆立为王储。
当时王储苏伦德拉因他母亲的去世,性情变得蛮横和乖张,他常把人绑在大象腿上拖着走,把政府官员的脸涂黑在市内游街,另常以宫女取乐。国王很是愤怒,但竭力想使苏伦德拉改过自新,但未能奏效。最后他想把王权交给苏伦德拉,以唤起他的觉悟,希望这样能使他弃恶从善,浪子回头。
鉴于国王有这个打算,马特巴尔也不敢听从王后将拉南德拉立为王储,为此,王后对他很失望。马特巴尔为了巩固自己的首相地位,把支持他的士兵编成3个团,并加以集训。为此他触怒了宗主国英国人。在英国人的教唆下,国王、王后下决心早点除掉马特巴尔。
1845年5月的一天,王后以腹痛为借口,紧急召见马特巴尔。马特巴尔毫无防备,急忙赶到王宫,正当他登上宫殿的台阶时,被人开枪打死。杀害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外甥巴哈杜尔。
巴哈杜尔与其舅起初还很友好,后来两人不和。在得知王后对马特巴尔不满并想杀害他时,巴哈杜尔为眼前晋升取得实权,就以杀害其舅来换取王后的欢心。
宫廷大残杀
马特巴尔死后,王后想任命她的侍从加甘·辛哈为尼泊尔首相。但国王不同意,而任命了法特·忠格担任首相,加甘·辛哈和巴哈杜尔则被任命为将军。加甘当上将军以后,变得十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国王对此很不满意,但因惧怕王后,所以听之任之。同时,巴哈杜尔则看准时机,利用国王和王后的矛盾,在1846年9月的一天黑夜,他独自从屋顶潜入加甘室内,枪杀了正在祷告的加甘。这一事件成为宫廷大残杀的导火线。
王后得知加甘被谋杀的消息后,她悲愤欲狂,发誓要向凶手复仇。于是命令所有的酋长和贵族在王宫的庭院里集合,等候清查。9月15日,首相、将军以及其他所有的酋长和贵族奉命集合于王宫院内。巴哈杜尔十分机警,惟恐事情露出马脚,他便带去了他的军队,并把他们部署在宫中四周待机而动。
王宫院内挤满了酋长和贵族,王后歇斯底里地大声叫喊要凶手自首。她怀疑谁,就下令杀了谁。当她看到巴哈杜尔的军队时,便对他起了疑心。但巴哈杜尔却说,他把军队带来是为了王后的安全,王后无法发作,只得记在心里。国王见势不妙,便找个借口逃出王宫避难。这时,巴哈杜尔看到知情人阿比曼·辛格带着军队进入王宫,意识到事情快要败露。于是示意警戒大门的军官尤达·比尔杀掉阿比曼。阿比曼被刺,临死前指出,巴哈杜尔正是杀害加甘·辛格的凶手。
在场的人当即明白,贵族们纷纷倒向首相法特·忠格一边,开始与巴哈杜尔厮杀。此时巴哈杜尔的兄弟克里希纳·巴哈杜尔见此情形,便首先向首相法特猛扑过去。法特的儿子卡德加当即拔剑向克里希纳砍去。这时巴哈杜尔的另一个兄弟又挥剑刺向卡德加,卡德加当即人头落地……
就这样,王宫庭院变成了战场,血流成河,首相法特·忠格、他的儿子卡德加,以及其他许多人在这场厮杀中丧命。巴哈杜尔就这样除掉了他所有的对手。王后从窗户里看到厮杀的一幕幕,心里十分恐惧。尽管此时真相已大白,也知晓真正的凶手,但因害怕招来杀身之祸,便不露声色,而且还任命巴哈杜尔为首相和军队的总司令。
宫廷大残杀之后,王后、巴哈杜尔带着苏伦德拉王储去看这个屠杀场面。她本希望苏伦德拉看到这可怕的情景后,会因恐惧而放弃他继承王位的权利,但是苏伦德拉看了不以为然,巴哈杜尔也另有打算,他为了夺取王位,有意扶持苏伦德拉。因苏伦德拉懦弱、无能,他上台有利于巴哈杜尔本人主宰国家大权。在回王宫的路上,巴哈杜尔对苏伦德拉说:“这对你来讲是一个吉兆,是天意要你继承王位。”苏伦德拉听后很兴奋。
第二天,巴哈杜尔命令没收所有被杀和逃跑贵族的财产,并遵照王后的旨意软禁了苏伦德拉王子及其弟乌潘德拉。
此时,王后满以为巴哈杜尔被重用后,会协助她实现立其子拉南德拉为王位继承人。可是巴哈杜尔对王后不屑一顾,他全力以赴地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当王后命令他杀掉苏伦德拉时,巴哈杜尔甚至还威胁王后说,作为首相,他有权根据法律以图谋杀害王子的罪名将王后本人监禁治罪。为此,王后十分愤怒,便策划除掉巴哈杜尔。
王后联合一些贵族,计划在御花园宴请巴哈杜尔时把他杀掉。王后指派她的心腹潘迪特·维贾亚·拉吉去邀请巴哈杜尔。但巴哈杜尔早有防范,他在他的兄弟们和一些卫兵的陪同下前往御花园。在路上,他们杀掉了前来迎接他们的一位大臣。到了御花园之后,巴哈杜尔先发制人,命令所有人员放下武器。试图抵抗的人全被杀死,剩余的人全部被捕。
巴哈杜尔随即召集了由酋长、贵族以及其他高官显宦参加的会议。在会上,巴哈杜尔宣布了王后的一切罪状,经与会者“一致认可”,拟定了驱逐王后的文告,并迫使王后在上面签了字。王后和儿子拉南德拉·比克拉姆要出国去朝圣之地贝纳勒斯,国王因害怕巴哈杜尔,坚持以朝圣为名陪同王后和王子们前往贝纳勒斯。
拉纳家族掌权
拉金德拉国王和王后、王储们抵达贝纳勒斯后,马上召集逃亡者和同情者商讨复辟大计。巴哈杜尔得悉这一情况,便传信给国王,请他尽快回国,但王后不得同回。国王拒绝了这一要求,同时暗地派遣他的密探去刺杀巴哈杜尔。但这个人很快就被捉住,并从他身上缴获了拉金德拉的手令。
于是,巴哈杜尔在校场召集所有的酋长和贵族,并将缴获的手令公布于众。到会者纷纷表示忠于巴哈杜尔。巴哈杜尔当即宣布废黜拉金德拉国王,理由是他不适宜再治理国家。1847年1月1日,巴哈杜尔拥立苏伦德拉为尼泊尔的新国王。
拉金德拉获悉被废黜的消息后,派兵打回国去,但被巴哈杜尔的军队击溃。国王本人也被捕并被带回加德满都,幽禁在猴神门宫内。
1856年,国王苏伦德拉封忠格·巴哈杜尔为“大王”,明文规定首相有生杀之权、任免各级官吏之权、废除法律之权、宣战媾和之权以及谏劝国王之权。自此以后,国王成了徒有虚名的傀儡,国家实权便控制在世袭首相的巴哈杜尔及其家族手中,时间长达104年。
巴哈杜尔掌权期间,与邻邦印度、中国建立了良好关系,访问了欧洲,研究了英国社会制度,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使尼泊尔力量不断壮大。1877年3月,他外出打猎时死于帕塔加塔。据说是被包括他弟弟在内的仇家所谋杀的,打猎队的一个成员假装向老虎射击,把他打死。巴哈杜尔死后,他的弟弟拉纳·乌迪普继任尼泊尔首相和大君。
点评:
此次宫廷政变,充满了血腥与恐怖、阴谋与诡计、痛苦与挣扎,既是一场场权力的角逐,也是一幕幕生死大搏杀。巴哈杜尔野心勃勃,为了夺取最高权力,使出浑身解数,除大肆杀戮政敌之外,也丝毫不惜舅舅的生命。可见,政变夺权是残酷的,那么,如何防止政变夺权,防止政治悲剧在一个国家重复上演,这是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们应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