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为了终生皇位——1851年12月法国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45.为了终生皇位——1851年12月法国政变

45.为了终生皇位

——1851年12月法国政变

1848年,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当上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人们称颂他不愧是拿破仑之后,然而他却并没有就此甘心,决心变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时期的法兰西为第一帝国),他也要像伯父拿破仑那样,成为法兰西第二帝国终身总统、皇帝。于是他在修改宪法中,删除了总统不得连任的限制条文。当这条文遭议会否决时,他便于1851年12月1日发动了政变。政变后,他先把总统任期改为10年,赋予总统全部的立法权与行政权。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终于登上皇帝宝座,称为拿破仑三世。法国历史进入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

推翻七月王朝

1848年,整个欧洲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火焰很快在法国燃起。这是一场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道路的反封建革命。但是,由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上升,使阶级关系变得十分复杂。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七月王朝,是法国金融贵族的统治,它既阻碍法国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损害工人农民的利益,因此它引起法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在经历了1845年以来的经济严重衰退之后,1848年2月22日,反对七月王朝统治的革命终于爆发了,巴黎的工人、大学生和手工业者在这天清晨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首相基佐下台,要求进行社会改革。由于国王不肯让步并且派出军警镇压示威者,导致了反政府行动的进一步扩大。

这天夜里,巴黎街头出现了成千的街垒,示威变成了起义。2月24日,革命群众冲进土伊勒里宫,国王和首相仓皇出逃,七月王朝被推翻,革命取得了胜利。25日,临时政府成立,法兰西宣布成立共和国,这是法国工人阶级、共和派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的胜利成果。但是,共和派资产阶级是不愿意同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分享胜利果实的,他们要千方百计地把异己力量排挤出新的国家权力圈。共和派资产阶级先是和小资产阶级联合,把工人阶级的代表赶出国家政权机构,并且施展阴谋手段镇压了巴黎工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的“六月起义”。接着,共和派资产阶级又通过政府改组,把失去了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小资产阶级代表赶出了政府机构,共和派资产阶级独占了权力,但同时也因此而失去了群众支持。

波拿巴当选总统

根据1848年11月制宪议会通过的宪法,12月10日举行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选举,各政治集团分别提出自己的总统候选人。选举结果,路易·波拿巴得票550万张,占总票数的74.7%,以绝对优势击败其他五名候选人,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是法兰西帝国拿破仑皇帝的侄儿,一个野心勃勃的冒险家,在七月王朝时期就曾因试图夺取政权而两度被捕判刑监禁,1846年越狱逃往英国,二月革命爆发后才回到法国。

路易·波拿巴在这次总统竞选中之所以获胜,与他强大的政治攻势是分不开的。他到处宣扬统治权应当属于人民,并多次发表文章表示同情工农群众,他在竞选宣传中极力美化自己,因而得到巴黎市民的拥护,更重要的是博得了法国农民的极大好感。工人当然不愿投刚刚镇压过工人起义的共和派资产阶级代表的票,于是就把选票给了路易·波拿巴。一部分资产阶级对拿破仑皇帝给法国带来的荣誉和财富还记忆犹新,而他们又不喜欢革命中诞生的共和国,所以也投了路易·波拿巴的票。而在路易·波拿巴的选举胜利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法国的农民和士兵,在他们眼里侄儿就是伯父,既然拿破仑作为“农民的皇帝”保卫过法国农民的利益,既然拿破仑皇帝曾经带领法国士兵走遍欧洲给法国的军旗增添过光荣,那么路易·波拿巴也一定不会使他们失望。就是在这样复杂的阶级斗争关系的缝隙中,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迈出了实现其政治野心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但这并不是路易·波拿巴的最终目标,在路易·波拿巴心里,总统距离法兰西帝国皇帝的路途还相当遥远。

严厉打击左派

1848年12月20日,路易·波拿巴就任共和国总统之后,他的波拿派亲信在上层人物中势力很小,根本不可能组织起清一色的政府。于是,路易·波拿巴不得不决定联合正统派和奥尔良公爵派共同组阁。这样,正统派、奥尔良派和波拿巴派共同参加组成政府,这个政府称作“秩序派”。秩序派是各种保皇派势力的联合,其主张派兵参加远征意大利,帮助教皇镇压那里正进行的革命。但是,出兵意大利这件事在议会讨论是肯定通不过的,因为资产阶级共和派在议会中占多数。因此,他们向制宪议会发起了进攻,说是议会妨碍新政府的工作,迫使制宪议会在1849年1月29日自行宣告解散,重新组织议会。应该说,这是波拿巴政变的前奏曲。

下一步棋是秩序党如何争取在即将诞生的新议会中占据多数,以保证议会与内阁的意见一致。从1849年3月到5月,秩序党发动了一场选举运动。5月13日,法国进行取代制宪议会的立法议会的选举,结果是秩序党获得了330万张选票,新山岳党(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联盟)获得200万张选票,资产阶级共和党右派获得85万张选票。根据获选票的多少,秩序党得到议会750个席位中的500个席位,新山岳党得到180个席位。虽然秩序党占了绝对优势,但左派力量还是不容小看的。1849年5月28日,立法议会开幕,法国远征军帮助教皇镇压罗马人民起义的事立即引起激烈争论,左派甚至要求把路易·波拿巴交付法庭审讯。原来,1848年11月,罗马爆发人民起义,教皇向天主教国家求援,恰好此时路易·波拿巴刚刚当选为法国总统,他立即以反击奥地利军队进攻的名义,派兵远征意大利。后来真相大白,法国军队到意大利去并不是与奥地利军队作战,而是帮助罗马教皇扼杀新生的罗马共和国,这自然引起法国立法议会中左派议员的强烈义愤。但是立法议会中右派占多数,左派议员对路易·波拿巴的指控和交付法庭审讯的要求,立即被否决了。巴黎群众为支持左派议员在议会里的斗争,在6月13日举行示威游行,由于发生与军警的冲突,有些地方的群众甚至筑起街垒准备发动武装起义。6月13日事件,给右派以粉碎反对共和国的阴谋为借口,结果议会中33名左派议员被剥夺了议员资格,并交付法庭审讯(好在大多数已逃往国外)。6月13日事件之后,立法议会表现得更反动了。

波拿巴政变

1851年,左派进步势力被大大削弱,秩序党绝对地控制了立法议会,复辟君主制美梦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虽然秩序党各派都希望复辟君主制度,然而在由谁登上君主宝座的问题上,各派有各派的打算,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正统派主张让查理十世的孙子尚博尔伯爵当国王。波拿巴派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在他们看来,路易·波拿巴已经当上了共和国总统,掌握了国家权力,由他登上国王的宝座才是顺理成章的。但是,波拿巴派在秩序党内是少数,要占多数的正统派接受波拿巴派的安排是十分困难的。

路易·波拿巴一方面掀起巨大的宣传运动,激起法国人对拿破仑时代的亲切回忆,让人们喊出“帝国万岁”和“皇帝万岁”的口号,另一方面他极力抓住军队和政府机关,把军队中和政府中的非波拿巴分子悄悄地统统清洗出去。在做了这些准备之后,路易·波拿巴学他伯父的样子,首先要让自己成为终身总统,就像当年的终身执政一样,但路易·波拿巴显然还无力完全操纵议会,修改宪法的要求被否决。于是,路易·波拿巴决定像他伯父那样,发动政变来消灭议会中的反对派。

1851年12月1日的深夜或2日的凌晨,路易·波拿巴的政变行动开始了。路易·波拿巴下令逮捕正统派和新山岳党的领导人,派军队占领立法议会所在的波旁宫,宣布解散议会,并且在巴黎城区实行戒严。政变进行得既迅速又顺利,但是政变并非深得人心,在政变发生之后,巴黎和外省一些城市都曾爆发过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人民起义。路易·波拿巴对人民的反抗是绝不手软的,军队镇压起义,连老弱妇孺也不放过。12月4日巴黎蒙马特尔大街上的大屠杀是空前的,一次被杀者竟达数百人之多。

路易·波拿巴的统治地位在白色恐怖中得到了巩固。政变之后法兰西共和国在名义上继续存在了一年,到1852年12月2日政变一周年时,路易·波拿巴终于戴上了皇冠,改称“拿破仑三世”,而第二共和国也就变成了第二帝国。

点评:

路易·波拿巴独裁是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反革命统治是在资产阶级已无力彻底镇压革命力量,而无产阶级力量又很软弱,不能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势下产生出来的。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政权是代表大资产阶级中最反动、最富有侵略性的阶层,即由银行家、高利贷者和大地主构成的金融寡头以及和宫廷、政府有密切联系的资本家们的利益。这个反动政权使资产阶级国家的军事警察官僚机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加强起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