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自家相残——1885年尼泊尔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46.自家相残——1885年尼泊尔政变

46.自家相残

——1885年尼泊尔政变

1847年,忠格·巴哈杜尔正式宣布废黜拉金德拉国王,立王储苏伦德拉为王,开始了巴哈杜尔及其拉纳家族的长期统治。30年之后,巴哈杜尔的弟弟拉纳·乌迪普接替死去的哥哥之位,成为尼泊尔的首相和大君。乌迪普相对比较软弱。1885年的拉纳家族的另一位将军比尔·苏姆·谢尔,在王太后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杀掉了首相乌迪普,夺取了大权。这是同一家族自家相残。

拉纳家族无上的权威

自1847年,忠格·巴哈杜尔当上尼泊尔首相之后,便开始了拉纳家族的统治,严密地控制着尼泊尔的军政大权和经济命脉。拉纳家族的后裔都是将军,别的家族的人只有资格作士官或低级官员。全国可耕土地的四分之三以上都为拉纳家族所占有,全国税收的一半以上流入拉纳家族的私囊(当时尼泊尔没有一定的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税收制度,也无预算)。

拉纳家族把国事视如家事,一切国家高级官吏以及地方官几乎由他们家族的人出任。当然,王室与拉纳家族以及拉纳家族内部为权和利也争夺得相当激烈,矛盾错综复杂。拉纳家族内部经常发生篡位与暗杀事件,还有许多人被逐出国外。比尔·苏姆刺杀其叔父乌迪首就是一次大的政变事件。

权力的纷争

1877年,巴哈杜尔死后,他的弟弟拉纳·乌迪普成为尼泊尔的首相和大君。乌迪普一上台,王储特莱罗吉亚·比克拉姆及其兄纳伦德拉·比克拉姆,便策划推翻拉纳家族的统治,欲拔掉眼中钉、肉中刺,恢复君王的实权。与此同时,巴哈杜尔的儿子贾加特·忠格等,在大王后和妃子们的支持下也想篡夺首相之位。此时的乌迪普得到了他的弟弟迪尔·苏姆·谢尔的有力支持。

1881年,国王苏伦德拉去世,他的孙子普里特维·比尔·比克拉姆·沙阿继位。这时一心想恢复王室权力的纳伦德拉·比克拉姆企图伺机杀害掌握实权的乌迪普首相。

国王苏伦德拉去世后几个月,乌迪普去印度朝圣。纳伦德拉见机会到了,便策划谋害他。但乌迪普有所察觉,迅速返回尼泊尔,纳伦德拉的阴谋没有得逞。

第二年,纳伦德拉会同忠格·巴哈杜尔的儿子贾加特·忠格,再次趁乌迪普去特莱平打猎的机会阴谋暗杀乌迪普。但是前将军加甘·辛格的儿子乌塔尔·德瓦吉上校泄露了秘密,于是乌迪普指示其弟迪尔·苏姆·谢尔采取行动,捕捉阴谋集团同谋者。在这次清查中有52个贵族被押,41人被斩首,不少被驱逐出境。纳伦德拉·比克拉姆和贾加特·忠格均被软禁了起来。

1884年,乌迪普弟弟迪尔·苏姆·谢尔去世,留下了17个儿子,人称“17弟兄”,其中长子比尔·苏姆·谢尔继承父业,成为将军,并取得了宗主国英国人的欢心。

不久,乌迪普突然决定释放在押的侄儿贾加特·忠格,并准备立他为后嗣和继承人。这使比尔·苏姆·谢尔既感到愤怒又感到害怕,王太后也知道,贾加特·忠格并不是真心支持国王。于是,王太后和比尔·苏姆·谢尔决定杀掉拉纳·乌迪普,以使贾加特·忠格不能继承乌迪普首相位。

17兄联手,乌迪普遇害

机会终于来了,1885年,英属印度军队准备在拉瓦尔品第举行一次军事演习,乌迪普和比尔·苏姆计划率领4个团的尼泊尔军队参加。于是在乌迪普启程去印度前夕,他与几个弟弟一同前往乌迪普官邸,借口得到一封英国公使的急件而要求见首相,待他们一进入室内,便开枪打死了乌迪普。其后,“17弟兄”又杀掉或驱逐了忠格·巴哈杜尔的儿子们以及所有的侄子,屠杀了与乌迪普关系密切的所有官员和亲属,连老人和小孩也未能幸免,其中贾加特·忠格也被杀。在王太后的支持下,比尔·苏姆·谢尔被授予首相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职衔。

点评:

拉纳家族,在其统治期间,牢牢地控制着尼泊尔的国家政权与经济命脉,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享有绝对的权威。可王室后裔岂肯久居他人之下,为推翻拉纳家族的统治,于是便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血腥厮杀与权力较量。这是皇室与有权势家族的生死搏弈,这同时是封建王权世袭制带来的悲哀。其实,许多政变大体都如此。一些国家看到了这种王权世袭制的弊端,作出了全民公选、竞选总统等方式,且有任期制,从而避免了皇权争夺仇杀的悲剧一再上演的情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