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国王与议会的较量——1929年1月南斯拉夫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47.国王与议会的较量——1929年1月南斯拉夫政变

47.国王与议会的较量

——1929年1月南斯拉夫政变

1921年,宪法规定南斯拉夫的国体为君主立宪的中央集权制。但是国王、政府及政府内各政党之间,有着激烈的矛盾与冲突。亚历山大国王1929年1月6日发动了政变,把资产阶级民主势力扫除的一干二净,实现了他的独裁统治。可是好景不长,1934年10月,亚历山大在访问法国期间遇刺身亡。这自然是为争夺最高权力酿成的悲剧。

国王与议会之争

1921年6月28日,南斯拉夫王国立宪会议通过了圣维多节宪法,规定南斯拉夫的国体为君主立宪式的中央集权制。但是国王、政府以及政府内各政党之间,矛盾和斗争异常激烈,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尤其是资产阶级君主专制下的联合政府内各党派斗争更为激烈,甚至在议会上发生了议员间的枪击事件。

1928年6月20日,激进党国民议员普尼沙·拉契奇在国民议会开会的时候,枪击共和党领袖斯捷潘·拉迪奇,使其身负重伤,同时还打死了克罗地亚农民党议员久罗·巴萨里切克博士和帕夫莱·拉迪奇等,身负重伤的共和党领袖斯捷潘·拉迪奇在几周后死去。

亚历山大大权在握

这一事件为亚历山大国王提供了口舌,国王想利用这一惨案来搞臭议会制度,实行君主专制的独裁统治。另外悬而未决的民族问题、农民问题以及工人对现行制度的不满,国王都认为是实行议会制带来的问题,因而必须实行独裁制才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于是,亚历山大国王于1929年1月6日发动了政变,把资产阶级民主的痕迹抹得干干净净,实现了作为塞尔维亚大资产阶级代表的国王本人的独裁统治。

国王在政变公告中宣称,他希望“排除人民和国王之间的中间人”,即政党。亚历山大还说:“根据难以忘却先王的传统,作为一个政治目标,议会制仍然是我的理想,但却横遭盲目的政治欲望的滥用,以致成了在国内进行任何卓有成效的工作的障碍。因此我决定,1921年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宪法不再有效。”同时,国王任命了新政府,并宣称新政府只对他负责。一切政党都被取消,国民议会遭到解散,甚至地方政府也被解散。亚历山大国王通过1月6日的政变,使得国家最高权力完全独立于国民议会和政府,他把全部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但是,议会成员岂肯善罢甘休,他们仍在伺机报复国王。

1934年10月9日,亚历山大前往法国访问,在法国被枪杀,国王成了争夺最高权力的牺牲品。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说,亚历山大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替我看管好南斯拉夫。”国王死后,由帕夫莱亲王组成了摄政委员会,并组建了新政府,实行法西斯统治,直至1941年3月发生的另一次政变,该政府被推翻。

点评:

这一次政变是国王与议会的较量,也即是君主制与议会制的斗争。在那个时期,究竟是采取君主制好还是议会制好?看来议会制是发展方向,君主制也许更能使社会稳定一些,连国王在政变后实行君主制的情况下也说,实行议会制是他的理想。由此可以认为:一定的政治制度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代表发展方向的好的政治体制提前实行不一定适用。因此,当时的南斯拉夫,究竟实行哪种政治制度更好,这场政变谁是谁非?今天的人们似乎难以评判。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