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少壮派军人的叛乱——1936年2月日本政变
48.少壮派军人的叛乱
——1936年2月日本政变
1933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后,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国内政局愈加动荡不安。围绕内政和外交上的政策方针,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对立日趋激化。1936年2月26日发生了军人政变。这次政变是皇道派的青年法西斯军官制造的,同时是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的一次对决,也是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的为使日本加快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政变。
少壮派军官酝酿政变
1921年,被称为昭和军阀的一群军人推出了所谓“昭和维新”。为首的是毕业于德国陆军学校的永田铁山、小烟敏四郎、冈村宁次三少佐。他们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之所以失败,在于国内不统一和腐败,日本必须吸取教训,要富国强兵。为此,三少佐把一些青年军官集合起来,分别于1929年和1930年成立了“一夕会”和“樱会”。
“一夕会”主张打倒长州阀,使军队“国民化”,换言之,就是要使陆军的人事以陆军大学出身为主。在对外政策上主张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以武力将反日旗帜日渐鲜明的张学良从满洲驱逐出去,以维护日本从日俄战争中攫取的权力。
“樱会”则认为:当时的社会即将沉于污秽的深渊,高级当政者的悖德行为,政党的腐败,资本家不顾大众利益,华族不考虑“国家的将来”。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他们主张必须“实现真正以天皇为中心、有生气的明朗的国政”。所谓“明朗的国政”就是建立使用武力的陆军的独裁政府。
受美国1929年秋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也从1930年至1931年陷入萧条的困境。日本的海军和陆军不得不大幅度地裁军,这就引起了昭和军阀和少壮派军人的极大不满。1931年相继发生了陆军阴谋政变的“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这两个事件,都是陆军企图通过武力,胁迫原内阁垮台,让陆军领袖担任首相,成立陆军政府,从而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然而,由于事前计划暴露,他们的阴谋没有成功。为首分子虽然遭到软禁,却没有得到严厉惩治,且待遇十分优厚。这就给一帮右翼青年军官打了气。
这时候,不少少壮派军官集合在荒木陆相的旗帜下,荒木陆相主张以强权推行军部的法西斯意旨,提倡“皇道精神”,即军队的任务在于维护、宣扬皇德,因而被称为皇道派。和皇道派相对的是以东条英机为中心的统制派。这一派主张维持军队的统治,实行合法的国家革新,争取合法地掌握国家政治实权。在实力方面,皇道派占绝对优势。
1934年11月,发生了一件加深统制派和皇道派矛盾的事件。统制派中有人揭发皇道派的几名军官阴谋发动武装政变,于是那几位军官被免职。这一事件被看作是统制派为了陷害皇道派而策划的,皇道派青年军官极为愤怒。右翼少壮派军官开始酝酿发动政变。此时,冈田首相已有所闻,为防不测,他决定瓦解皇道派的力量,将其主力部队第一师团派往满洲。这样反而促使少壮派军官加快了武装政变的步骤。
拂晓政变
1936年2月26日凌晨,右翼少壮派军官召集的1400名官兵集合在军营的广场上,为政变作最后的准备。此时,冈田首相的官邸里,根本没有危险的感觉。他正在举行宴会庆祝他的党最近在众议院普选中获得的胜利。另外两个政变预定刺杀对象—内务大臣斋藤、天皇内阁总理大臣铃木贯太郎也在几个街区以外的美国大使馆里赴宴。
凌晨2时,步三联队的第一、三、七、十中队相继紧急集合。30分钟以后,步一联队的栗原安秀中尉命令机枪中队和步兵炮队集合,把下士军官们召集到中队办公室宣读了早就准备好的《崛起宗旨书》。接着,栗原安秀便带着部队乘车向首相官邸进发。
3时30分,安藤大尉指挥步三联队直奔总理大臣铃木侍从长官邸。制伏陆相官邸的香田队,以及占领警视厅的野中中队,也差不多在凌晨4时30分左右出发了。
4时45分,成四路纵队的安藤队到达铃木侍从长官邸开始攻击。叛乱部队很快就解除了护卫警官的武装,进了大门。铃木贯太郎——这位年迈的前海军提督,被女佣人叫醒时,另外两个被派去市郊执行任务的袭击组也到达了目的地。高桥太郎少尉带着30名士兵闯进渡边锭太郎的郊区寓所,把教育总监枪杀在他的卧室里。而河野寿大尉带领着的叛军小队,则在山区休养地到处搜捕闻讯逃出寓所的天皇顾问——野牧神显伯爵。当他们发现他躲进一家旅馆时,就纵火烧了这座楼。野牧神显伯爵幸免于难。
在这场屠杀中,西园寺公望公爵依靠他的威望而使叛军望而生畏,从而安然无恙。冈田首相奇迹般地逃脱了叛军的魔爪。
此刻,香田大尉正在陆相川岛义之的官邸,逼着这位陆相和叛军签署城下之盟。这是少壮派军官举行这次叛乱最关键的一步。杀害那些政府内阁官员,只是为了清除他们企图实施法西斯政治纲领的障碍,而最终目的是要逼使陆相向天皇启奏,让天皇陛下在他们的武力威胁下同意并支持他们的政治观点。
形势逆转
川岛陆相迫于叛军的压力,进宫参见了裕仁天皇。川岛向天皇念了叛军的《崛起宗旨书》,并提到了他们的要求。天皇听后怒不可遏,天皇立即下达旨意:对叛军迅速予以镇压,决不能容忍这种野蛮的暗杀行为再继续下去。然而,由于皇道派军人集团的阻挠,天皇关于迅速镇压叛军的旨愈,没有能立即执行。山下奉文少将奉军事参议官荒木大将之命,用陆军大臣告示的形式起草了一个劝告书,敦促“崛起部队”先各自返营。劝告书词意内容为:关于崛起宗旨上达天皇听取;认为尔等之行动乃基于显现国体之至情;关于显现国体实态的现状,不胜惶恐;各军事参议官已达成协议按以上宗旨努力去做;此外一切均待天皇旨意。
劝告书由山下少将到陆相官邸向叛乱军官作了传达。此后荒木、真崎大将等军事参议官又根据叛乱军官的要求,来陆相官邸会见他们。矶部、栗原等叛乱军官说,他们此番义举,是为了真崎内阁的出现,回营前要看一看实现愿望的证据。真崎大将回答说:“自己不在其任。无论如何,想靠这种不祥事件推举总理,这会成为向皇上强求。”
可是,裕仁天皇毫不让步,天皇敕令陆军参谋总长负责镇压叛军。遵照天皇的旨意,步兵第49、第57联队已作好讨伐的准备,并从外地调到东京,日本联合舰队也奉命开进了东京湾。那些海军少壮派军官们向叛军开火,为三名被陆军杀害或伤害的海军老前辈—斋藤、铃木和冈田报仇雪恨,他们把军舰上的所有的炮口对准了国会议事堂和首相官邸。此时,东京城充满了火药味,形势越来越严峻!
荒木、真崎大将作了最后一次努力,他们到戒严司令部去交涉,希望暂缓行使武力,但遭到断然拒绝。他们得到的回答是,如果叛军违抗命令的话,负责讨伐的香椎浩平中将将在中午或下午1时下令攻击。
29日早晨,镇压叛军的坦克挂着劝告归顺的标语来回开动,飞机撤出大量传单,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送了“告士兵书”的广播,空中升起了悬着大幅“不要反抗军旗”标语的气球。在强大的舆论和军事压力下,叛军开始出现人心涣散。中桥队首先吹号朝皇宫行致敬礼。随后清原队、坂井队、野中队……一个接一个地归顺了,下午1时,安藤辉三也投降了,他开枪自杀未遂。其他青年军官午后2时许至陆军大臣官邸集合,除野中大尉自杀外,其余都被宪兵队一一绑缚起来。叛乱在第四天被不流血地镇压。皇道派青年军官的理论指导北一辉、西田税也相继被捕。在特设军法会议上,首谋者17人被判处死刑,在政变幕后的北一辉、西田税也被判处死刑。其后,皇道军人大量受处分,表示不容许从事扰乱军队秩序的法西斯主义运动。
军部控制内阁
冈田内阁因“二二六”事件于1936年3月总辞职,陆军对组阁横加干涉拒绝下村宏和吉田茂入阁,采纳寺内陆军大臣的主张,在以“庶政一新”为口号振作日本精神、扩大国家对经济的统制等“广义国防”的目标下,成立了广田弘毅内阁。
“二二六”事件后,统制派掌握领导权,在以天皇为首的政界、财界和一般国民对“二二六”事件进行批判的情况下,陆军开始“整肃军队”。陆军高层幕僚以整军为理由,迫使荒木、真崎等高级干部引退,宣布三千几百名军官的大调动,尤其是命令半数以上的大将退役,扫清了皇道派,陆军内部的两派对立结束,以寺内、衫山、梅津等统制派掌握了军内的领导权。广田内阁、政党、财界,都没有抵抗陆军的压力,而是唯命是从,日本开始踏上战争和法西斯的道路。
一年之后,中国卢沟桥事件爆发。
五年之后,珍珠港事件发生……
点评:
二·二六事件是日本法西斯少壮军官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政变后,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皇道派和统制派开始进行融合并最终统一在了一起,军人遂掌握了随时可以使内阁倒台的大权,此后,日本迅速走向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道路。
这次政变对日本、中国、亚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日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广田弘毅内阁的建立,他为转嫁国内危机,加快了全面侵略中国和亚洲的步伐。一年之后,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开始了,中国从此陷入8年的浴血抗战之中。5年之后,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加速对亚洲各国的侵略,给亚洲有关国家带来了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