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谁主沉浮——1997年5月扎伊尔武装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37.谁主沉浮——1997年5月扎伊尔武装政变

37.谁主沉浮

——1997年5月扎伊尔武装政变

刚果在20世纪政变频繁发生。1965年,蒙博托二次政变后,成为刚果的掌权者。他在此后3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向来以权术与手腕著称。然而,在国家经济建设上,他却显得不是那么从容了。在他执政期间,扎伊尔经济几乎停滞不前,然而他个人却富得流油,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自蒙博托上台后,有一位社会激进主义者——卡比拉便决定从事反蒙博托的斗争。1997年,卡比拉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迫使蒙博托让位,结果如愿以偿。5月17日,卡比拉任国家元首,并将扎伊尔共和国正式改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宣告蒙博托政权的终结。

两位卢蒙巴的追随者

蒙博托总统青年时代追随扎伊尔独立之父卢蒙巴。1965年,他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下,通过军事政变推翻了卢蒙巴上台执政。在3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以政治家的权术与手腕使他成为扎伊尔的铁腕人物,但在经济上他却显得力不从心。扎伊尔经济几十年间几乎没有发展,人民衣食无着,基础设施大多还是独立前留下的。1994年,扎伊尔人均收入还不到150美元。但蒙博托本人却在30年中成为扎伊尔首富,蒙博托及家人依靠偷运钻石等手段,将大量国家财富转化成个人财产,甚至将十多亿美元的国际援助也据为己有,生活腐化骄奢。

卡比拉青年时代也是卢蒙巴的忠实追随者。1965年,当蒙博托发动政变推翻卢蒙巴上台后,卡比拉便决定从事反对蒙博托的斗争。他于1967年开始创建人民革命党,组织游击队在扎伊尔东部丛林中,一直进行着企图推翻蒙博托政权的斗争。

果断出击,一击则胜

1996年10月18日,卡比拉趁扎伊尔东部边境爆发严重危机和蒙博托赴国外治病达5个月未归之机,揭竿而起,向政府军发动试探性进攻,并在扎伊尔东部建立了长约1500公里、宽50多公里的根据地,为推翻蒙博托政府作好了准备。

1997年3月中旬,卡比拉武装发动了第一大战役,15日攻占了政府军在东北的总部、扎伊尔第三大城市基桑加尼,消灭了蒙博托政府三大主力之一的伞兵突击师,从整体上动摇了政府军的军心。蒙博托抱病回国,调拨军队,改组了政府。4月初,卡比拉又开始了第二大战役,很快攻占了扎伊尔第二大城市、经济命脉所在地、矿业中心卢本巴希,歼灭了政府军另一主力部队第二装甲摩托化师,这一胜利使卡比拉取得了经济和战争后勤的主动权。

军事失利使蒙博托被迫调整策略,他派外长到邻国和非洲统一组织游说,以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他本人也改变立场,同意与卡比拉直接谈判。非统组织经过多方奔走,终于在多哥首都洛美召开了旨在处理扎伊尔危机的特别首脑会议。后经南非总统曼德拉的斡旋,蒙博托与卡比拉于5月4日在刚果黑角港附近水域的一艘南非军舰上进行了首次会晤。但双方在蒙博托是否交权和向谁交权的问题上,分歧巨大。蒙博托想把权力交给过渡议会,而卡比拉则要求把权力交给他领导的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

据双方都同意的安排,第二次蒙——卡会晤定于5月14日进行,但卡比拉以安全得不到保障为由拒绝出席会议。第二次会晤被迫取消。5月5日,卡比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蒙博托在8天之内交权。5月16日,蒙博托放弃总统权力,并离开金沙萨前往摩洛哥避难。当晚,卡比拉的军队抵达离首都25公里的国际机场,发动了第三大战役。17日武装攻占了金沙萨东城和市中心。当天,卡比拉在卢本巴希宣布就任国家元首,并将扎伊尔共和国正式改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宣告蒙博托政权的终结。5月23日,由20名成员组成的新政府成立。

以卡比拉为首的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在武装政变的过程中,得到了美国及一些非洲邻国的默许或支持。卡比拉新政府成立后,南非、安哥拉、肯尼亚、利比亚等国和非统组织等国际组织先后宣布承认卡比拉政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表示,联合国愿同卡比拉政府合作。

点评:

卡比拉经过32年游击磨砺,终于击败了在政坛上以铁腕著称的蒙博托。在政治生涯上游刃有余的蒙博托,也因经济上的无能为力及大军压境下而屈服让位。这一政变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靠兵变上台的依然被兵变者推倒,这是扎伊尔这些南非小国家的通病,这是为什么?不能防止吗?其二,经济危机总是导致政治权力更替的最根本最危险因素,执政者不注意解决民生问题,就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始终不得安宁,然而当权者往往知迷不务,这是十分危险的。其三,政治权力的斗争是尖锐残酷的,有时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怎样维护统治权力,是当权者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