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民主的曙光——1989年2月巴拉圭军事政变
33.民主的曙光
——1989年2月巴拉圭军事政变
巴拉圭位于南美洲,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经济相当落后,生活困苦的民众对政府和现况十分不满,便要求改变现状。1989年2月2日,以第一军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中将为首的军人,发动了政变。2月3日上午罗德里格斯宣布,武装部队已控制了全国形势,新的政府成立。当天下午,罗德里格斯宣誓就任巴拉圭临时总统,并宣布了新内阁成员名单。同时宣布,90天之后举行正式大选,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产生新的国家总统。统治巴拉圭长达35年的斯特罗斯纳政权宣告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这次政变也意味着巴拉圭迎来了民主的曙光。
共和国危机四伏
巴拉圭共和国是南美洲中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和东部的巴西和南部的阿根廷相比,经济要落后得多,和北部邻国玻利维亚相比则不相上下。由于该国政府长期实行封闭政策,主要生产局限在农业、畜牧业和林业方面,工业落后,再加上贫富悬殊,广大劳动者生活十分艰辛,对政府和现状不满的情绪相当强烈。
共和国总统斯特罗斯纳,1912年出生,1929年步入军校,开始军人生涯,1951年成为武装部队总司令,1954年5月4日政变上台后曾连续8次“当选”总统,民众和军政各界对他早已感到厌倦。他靠军队和“红党”两把宝剑维持自己的统治,政治迫害和经济危机日益加重。在他执政期间,被迫到国外流亡的巴拉圭人达150万,另有15万人受到关押。流经首都亚松森的巴拉圭河,被暗杀的人的尸体常常浮出水面。另外,斯特罗斯纳及其亲属利用职权大肆搜刮百姓,聚积的私人财产达7亿美元之多,在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都有不动产。
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1925年出生在巴拉圭萨尔瓦多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从军,1954年斯特罗斯纳政变上台时,罗德里格斯是骑兵上尉。1961年罗德里格斯已成为骑兵师上校师长,1981年晋升为中将,并出任陆军第一军司令,成为巴拉圭二号人物。1989年初,斯特罗斯纳要免去罗德里格斯第一军司令的职务,让他出任国防部长。罗德里格斯拒绝出任有职无权的职务,于是,他积极酝酿政变。
政变井然有序地进行
1989年2月2日,正值盛夏。晚上9点15分,从亚松森郊区突然传来密集而沉闷的枪炮声,不久在首都的好几个街衢上枪声大作,随着便是隆隆的坦克滚动声。一场军事政变就这样开始了。政变首先从陆军第一军部开始的。第一军军长安德烈斯·罗德里格斯中将,率领的部队是巴拉圭各军种中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支,兵员占全国总兵力13万人的近一半,且装备精良。在罗德里格斯将军的指挥之下,第一军6000多名将士投入了推翻统治巴拉圭达35年的斯特罗斯纳的政变中。他们首先在军部驻扎地罗马皮塔镇控制了局势,尔后立即分乘50辆坦克、装甲车和大量卡车,直奔首都方向来。在首都,政变部队遇到了忠于斯特罗斯纳的部分陆军、警察的武力抵抗。但是,政变部队因早有准备,一切按计划行事,井井有条,快而不乱。
亲政府的少量部队无应变准备,仓促上阵,一触即溃,市内很多战略要地很快丢给了政变部队。政变部队迅速拿下了警察局,接着兵分两路,一路向总统府方向前进,另一路奔向总统官邸。驻守在以上两地的士兵拼命抵抗,但都无济于事,终于在2月3日凌晨4点半左右宣布投降,总统斯特罗斯纳被捕。在此一个钟头之前,政变最高领导人罗德里格斯已在“独立电台”和“3月1日电台”上宣布:“武装部队正在捍卫巴拉圭的正义事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在巴拉圭实现民主,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基督教。”
2月3日上午7点半稍过,罗德里格斯宣布,斯特罗斯纳已投降,武装部队已控制了全国形势,新的政府将在几个钟头之内成立。当天下午,罗德里格斯在一批高级军官面前宣誓就任巴拉圭临时总统,并宣布了新内阁成员名单。罗德里格斯同时宣布,90天之后举行正式大选,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产生新的国家总统。在谈到这次政变时,罗德里格斯宣布双方有50人伤亡,并不像外电所宣传的死伤200人。
巴拉圭新政府成立
斯特罗斯纳被软禁3天之后,新政权网开一面,让这位前独裁者带着亲友30多人乘飞机到巴西过流亡生活,统治巴拉圭长达35年的斯特罗斯纳政权宣告结束。1989年5月1日巴拉圭举行大选,罗德里格斯正式当选为总统,巴拉圭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巴拉圭的流血政变不仅没有引起国内外的政治力量和民众的批评,反而受到普遍的欢迎。政变枪声乍起,巴拉圭军队中不少官兵立即调转枪口,向斯特罗斯纳的嫡系势力开火,逮捕斯特罗斯纳后仅几个小时,首都的市民走上街头,欢呼庆贺。原执政党红党中多数领导人也反戈一击,谴责斯特罗斯纳的专制,号召“全体巴拉圭人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争取民主”。
亚松森政变枪声刚刚平静,阿根廷政府便率先承认巴拉圭新政权。巴西虽然接受斯特罗斯纳前往避难,但声明要继续同巴拉圭进行各方面的合作。早已用“人权”问题来压斯特罗斯纳政权改弦更张的美国,欢迎罗德里格斯恢复民主的举动。当5月1日罗德里格斯当选为总统之后,布什政府立即发电祝贺,称罗德里格斯的当选将是“巴拉圭加入拉丁美洲民主化进程的第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
点评:
这次政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贫穷。穷则思变,穷使原本潜在的各种社会矛盾显露出来,并迅速激化。因此说,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会稳定。其次,持不同政见者握有重兵权,而总统对军队总体上失去控制,这也是罗德里格斯政变得以轻松成功的原因之一。这就表明,在政治、军事制度不够健全的国家,军队首脑兵权过大并失去制约,对国家最高统治权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威胁或挑战,双方政见对立时,军队就可能发生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