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可悲可气的悲剧——1986年1月也门政变
166.可悲可气的悲剧
——1986年1月也门政变
亚洲的也门如同非洲有些国家一样,政变频繁发生。1978年,民族阵线总书记伊斯梅尔和前国防部长阿里·纳赛尔发动政变并夺取政权后,改组了党政领导机构,形成了新的两驾马车并列领导体制。后随着阿里·纳赛尔个人野心的膨胀,引起伊斯梅尔和其他党政领导人的不满。1986年1月13日,阿里·纳赛尔发动了政变,企图用很短的时间将反对派领导人一网打尽,可事实并如所料,政变引发了激烈军事冲突,后酿成全国大规模内战。一个星期后,阿里·纳赛尔失去了对社会党的控制,政变计划失败。
党内纷争
1978年6月,执政的民族阵线总书记伊斯梅尔和前国防部长阿里·纳赛尔发动政变,处决了国家元首萨利姆·鲁巴伊·阿里,改组了党政军领导机构。伊斯梅尔仍任党的总书记和共和国最高人民委员会(立法机构)主席,阿里·纳赛尔替代鲁巴伊·阿里担任总统委员会主席(即总统),形成了新的两驾马车的领导体制。纳赛尔还担任总理兼财政部长和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掌握了国家行政大权。
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纳赛尔的野心膨胀,他在党政军机构中肆意扩大私人势力,企图独揽大权,引起了他与社会党总书记伊斯梅尔和其他党政领导人之间的严重矛盾。同年12月,总统委员会被撤销,建立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团,伊斯梅尔被推选为主席团主席,纳赛尔任副主席。这一明显削弱纳赛尔地位的做法,引起了他的强烈不满。1980年4月,纳赛尔联合国防部长安塔尔等人逼迫伊斯梅尔辞去社会党总书记和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并把他流放到苏联。纳赛尔接任党的总书记和主席团主席的职务,仍担任总理,一跃而成为民主也门的最高执政者。
此外,阿里·纳赛尔对民主也门发展道路和方针作出了较大的变革,虽然他仍表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却强调实行经济多样化的灵活政策,允许放宽对私营企业活动的限制,还主张增加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往来,强调改善与邻国君主政权的关系,以建立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阿里·纳赛尔的这一系列言行,被党内激进派斥之为右倾思想,苏联人也批评纳赛尔的“右倾路线”。纳赛尔即表示反对苏联对民主也门的粗暴干涉,发表了“要苏联人作朋友,不要他们做主人”的谈话。
在苏联人的调解下,伊斯梅尔于1985年3月返回亚丁,并在10月召开的也门社会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与阿里纳赛尔发生激烈争吵,关于人事安排双方相持不下,会议不得不延期。这时,反纳赛尔派动员武装民兵向首都亚丁进军,表示如不迅速达成协议,他们将使用武力。会议最后增补伊斯梅尔进入政治局和书记处,双方对抗方才平息下来。
在两派斗争中,此时的国防部长安塔尔与纳赛尔由原来的联盟发展为对手,矛盾斗争最为尖锐。安塔尔为人好,特别在军队中得到普遍支持,成为纳赛尔的挑战者。1981年,纳赛尔在军队中清除了50名亲安塔尔的军官。1982年,将安塔尔调离国防部,任命他为地方政府事务部部长。可事与愿违,地方政府事务部是一个与部落有关的机构,部落在国内仍有相当大的势力,拥有武装,因此大大增加了安塔尔的势力。纳赛尔又调离安塔尔,任命他为没有实权的副总统,这最终促使了安塔尔与伊斯梅尔结盟。
纳赛尔执行的政策比较温和,关心群众疾苦,在民众中得到一定的支持,但他最主要的缺点是野心膨胀,惟我独尊,排斥一切不同意见者。结果,在民主也门党政军领导层中对纳赛尔不满的人,纷纷参加到安塔尔——伊斯梅尔集团中。鉴于纳赛尔制订了清洗异己者的计划,并害怕他施用武力,伊斯梅尔——安塔尔集团开始向首都亚丁及其周围地区聚集武装力量。当然,纳赛尔也加强了他所控制的武装力量,两派都在准备发动打倒对方的政变计划。双方剑拔弩张,已达到一触即发的地步。
激战亚丁城
1986年1月13日,社会党政治局在书记处召开会议,伊斯梅尔、安塔尔、阿里·哈迪、萨利姆等委员于10时到达会场,唯有纳赛尔派的委员未到会。10时刚过,纳赛尔的警卫员进入会议室后,即用冲锋枪向安塔尔扫射,安塔尔应声倒地;站在门口的两位总统警卫员也举枪扫射,委员们和他们的警卫均掏枪自卫,发生了枪战。大楼已被总统卫队封锁,但电话线路尚未被切断,还未丧命的委员即向外界呼救。
反纳赛尔派的武装力量闻讯后,迅速赶赴社会党总部大楼救援,但被阻截,两派武装就在市区发生激战。引发这一激战显然是纳赛尔的政变计划,他企图将反对派领导人一网打尽。但由于打击面太宽,使用的手段毒辣,引起其他派系的愤怒,参加反对派的武装队伍不断增加,只有少数参加会议者从党总部大楼逃生。据说伊斯梅尔负伤后逃出大楼,坐上接应的坦克。坦克在途中被炮火击毁,人员全部死亡。
下午3时许,亚丁电台宣布一项紧急公告:“国家安全部队已及时挫败了一起企图谋杀纳赛尔主席的政变阴谋。政变主要策划者、前国家主席伊斯梅尔、最高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安塔尔、副总理兼地方政府事务部部长比德和也门社会党高级监察委员会主席哈迪等人,经也门社会党特别委员会审判后已被处决。”
这一消息广播后不久,反对派的武装力量便开始从各地区向首都集结,双方动用了大炮、坦克和飞机,甚至舰艇也参加了战斗,广播大楼、总统府、社会党总部大楼、国防部、内政部、空军司令部以及亚丁港口和国际机场等地均爆发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的米格喷气战斗机相互扫射轰炸。军舰从港口向市区目标开炮,坦克和大炮则向海上的舰艇炮击。整个首都被炮火笼罩,血流成河。在亚丁港停泊的外国船只遭到了炮火的攻击,纷纷起锚驶离港口。
首都两派的斗争迅速蔓延到全国6个省,不仅军队和民兵卷入了两派冲突之中,就连山区的一些部落武装也参加了战斗,酿成了一场全国性内战。
经过长达一个星期的战斗,纳赛尔失去了对社会党的控制,由反对派的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萨利姆·穆罕默德、萨利赫·穆纳塞尔·赛利和三名高级军事情报官组成了社会党临时领导班子。纳赛尔的武装力量逐步撤退到亚丁以东130公里的阿比洋省,那里是纳赛尔的家乡。至此,纳赛尔政变计划失败,而反对派却从中渔利获得了胜利。
1月24日,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推举阿塔斯为民主也门的国家元首。随后,最高人民委员会召开非常会议,选举阿塔斯为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使国家元首职权。纳赛尔被免去党政军一切领导职务。
2月5日,纳赛尔携带一部分追随者逃亡国外,准备东山再起。这场由政变引起的内战,死亡了近万人,受伤者不计其数,摧毁了整个首都,破坏了全国的经济发展。
点评:
这场政变实际上是民主也门的一次大劫难。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各国发生的政变中最大的的悲剧。悲剧为何一直在中东地区上演,根本原因是这类国家没有建立起符合生产力发展、适合本国国情又相对比较科学的政治领导体制。“两驾马车”并行,一个国家形不成一个领导核心,国家政权必然走向分裂,以至最终酿成内战,导致血流成河。可悲的是,这些国家领导人总不能接受历史教训(建立较好的政治体制),总是在个人权力上转圈子,没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