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两难的祸结——1964年11月玻利维亚军事政变
155.两难的祸结
——1964年11月玻利维亚军事政变
1952年4月9日,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推翻了巴利维昂独裁政权,组建了帕斯·埃斯登索罗任总统的新政府。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但这些举措却遭到了美国干涉。在美国的经济与政治压力下,新政府不得不妥协。这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与反抗。1964年11月4日,玻利维亚军队发动了政变。以巴里恩托斯和奥万多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了政府。
新政府民主改革遇挫
1952年,玻利维亚成立了以帕斯埃斯·登索罗为总统的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制定了普选法,改组了军队。改革的首要措施是收回国家资源,把美、英垄断资本和三大锡矿公司的矿场收归国有,实现锡矿及其它矿山国有化,并成立了国营玻利维亚矿业公司。第二项措施是颁布了土地改革法,把土地分给农民以及给印第安居民以平等权利等。第三项措施是修订了教育方针,发展农村教育。第四项措施是制订了基本社会福利法,规定给伤、病、老、残人员以生活补贴。新政府实行的这些措施首先遭到了美国的敌视与干涉。在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下,执政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党不得不妥协,并开始同美国合作。
由于埃斯登索罗政府很快放弃了民主革命的立场,土地改革法及一些改革措施并未真正实行,美国垄断资本重新进入玻利维亚矿业公司。这一切引起了玻利维亚人民的不满与反抗。1956年,原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导人、副总统西莱斯在大选中当选为总统。他继续屈从于美国。而美国则利用所谓财政稳定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国际锡矿组织伦敦锡矿委员会有关矿产开发与交易规定等手段,加紧对玻利维亚的奴役和盘剥。所以,玻利维亚人民的反美情绪不断高涨。
反美斗争不断高涨
1959年3月2日,美国《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侮辱玻利维亚的文章,引起了首都拉巴斯1万多人的反美大示威。示威群众用石头袭击了美国大使馆和美国新闻处,并烧毁了美国国旗。这次示威运动很快从首都向玻利维亚第二大城市哥恰班巴和其他城市扩展。玻政府也曾向美国提出抗议,但在美国强大压力下,不得不撤回了抗议,并向美国道歉。
政府的这种软弱行为引起了玻利维亚人民的强烈抗议。随着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情况的恶化,人民群众的罢工运动此伏彼起。内卡塔维等地的矿工及其家属举行了近万人的示威活动,反对物价上涨和要求提高工资。随后教师罢教,电报公司和中央银行的职工、首都司机联合会的会员以及铁路工人相继罢工。
1960年玻利维亚举行大选,民族主义革命党领导人埃斯登索罗和玻利维亚总工会总书记莱钦分别当选为正、副总统。埃斯登索罗政府依然奉行前政府的屈从帝国主义和限制国营企业、靠牺牲工人利益克服经济困难的政策。这种政策引起了大规模的斗争浪潮。铁路工人、国有化矿业工人举行罢工,格利萨、阿恰卡奇和波多西以南等地区的农民进行了武装争夺土地的斗争。在斗争中与政府军队和警察发生冲突,农民遭到重大伤亡。
1962年5月,美国政府不顾玻利维亚反对,通过了向世界市场抛售5万吨锡的计划,引起了玻利维亚各界人士的极大不满。6月15日,首都拉巴斯大约有5万人举行了示威抗议活动。与此同时,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因和埃斯登索罗总统在改组矿山管理机构问题上存在分歧而彻底分裂。莱钦放弃了副总统职位,去担任工会领导,后来被开除出民族主义革命运动。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分裂削弱了埃斯登索罗的地位。
武装政变
1963年初,长枪党和正统革命党在玻利维亚人民联盟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埃斯登索罗。同年,玻利维亚矿业公司的矿工举行了罢工,政府逮捕了3名左翼工会领导人。当时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已经分裂成了两派:格瓦拉·阿尔塞派和莱钦派。埃斯登索罗站在中间。因他实行高压手段而日益失去人心,特别是他为了连任总统而对宪法进行了篡改,从而失去了人民对他的信任。可是,在1964年5月31日的大选中,埃斯登索罗依然当选为总统,巴里恩托斯当选为副总统。在这种情况下,被驱逐出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莱钦和西莱斯联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叫做民族主义革命党的新党来反对埃斯登索罗。
10月8日,武装部队表示不再受政府的约束,副总统巴里恩托斯也公开谴责埃斯登索罗总统宣布的一个伤害矿工和农民的严厉计划。11月4日,玻利维亚军队的一支主力部队发动了为时两天的政变。埃斯登索罗总统被军用飞机送往秘鲁利马,500多名民族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到外国大使馆避难,以巴里恩托斯和奥万多将军为首的部队接管了政府。
新政府立即解除了全国戒严令,宣布释放政治犯,允许工会领导人与其会员自由交往。把侵占和没收的财产物归原主,并保证实现1952年的革命目标。他们继续实行土地改革和矿山国有化及工业化,改善经济生活水平和提高人民社会地位。他们还为小矿主、农牧民提供银行信贷,并保护外国投资,使国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66年7月3日,巴里恩托斯在大选中以61%的选票当选为玻利维亚总统。
点评:
玻利维亚这次政变,包括前几次及此后还将发生的政变,都是其处于两难境地而祸结难解的必然反映。玻利维亚虽然已独立,但始终摆脱不了美国的控制。受美国控制,上台领导人满腔宏愿难以施展,改革总是半途而废,而不改革本国人民就不满意。亲美领导人上台实行亲美政策,同样引起本国政界和民众的反动。因此说,改革难,不改也难,政府领导人始终处于两难和尴尬境地,到头来只有发动政变,但政变来政变去终也摆脱不了这种处境。所以,主权不能完全独立的国家政权,是非常危险的,国家领导人随时都有被赶下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