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功败垂成——1965年4月多米尼加军事政变
156.功败垂成
——1965年4月多米尼加军事政变
位于美洲中部大安的列斯群岛的海地岛东部、加勒比海北部的多米尼加,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起,一直为西方列强占领和控制,1924年,随着美国撤军才基本实现独立。1962年12月20日,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胡安·博什在第一次自由选举中当选为多米尼加共和国总统。他执政后,推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因他的改革思想曾受到多米尼加共产党的影响,美国对博什政府抱有戒备的心理,尤其是1963年多米尼加共和国颁布了一部民族主义的新宪法,更引起了美国和多米尼加保守势力的不满。同年9月25日,多米尼加右翼军人在美国策动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胡安·博什政府,并成立了以多纳德·雷德·卡夫拉尔为首的“三人委员会”亲美独裁政权。1965年4月24日,一批爱国和具有民主倾向的军人在卡马诺上校领导下,发动了军事政变,力求恢复博什的立宪政府。但在美国强有力的干预下功败垂成。
卡夫拉尔政府面临困境
1963年9月25日,胡安·博什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以卡夫拉尔为首的“三人委员会”亲美独裁政权,博什政府颁布的新宪法被废除,议会遭解散,宣布一切政党为非法,进行大逮捕,取消前政府的各项改革措施,企图通过残酷的军事警察统治,以阻止多米尼加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
1963年底,美国正式承认以卡夫拉尔为首的多米尼加政府,接着,对多米尼加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1964年3~6月,美国提供给多米尼加的88.5万美元,用于其教育和公共工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国际开发署分别给多米尼加2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的贷款,用于其恢复对农业改革和农业生产。
但美国的大量援助并没有改变多米尼加共和国不稳定的局面。1964年12月至1965年4月,前总统博什的支持者积极准备,并游说军方发动一场推翻卡夫拉尔的起义,恢复博什执政的立宪统治。于是,多米尼加民众的斗争又趋高涨,各地人民游行示威,农村游击队纷纷开展活动。
卡夫拉尔被捕
1965年1月30日,多米尼加各在野党签订了旨在恢复立宪政体的合作条约,军队中也有人对卡夫拉尔政府不满。4月24日,一批爱国和具有民主倾向的军人在卡马诺上校领导下,发动了军事政变,立即恢复了博什的立宪政府。“爱国军人”在工人、市民和大学生的支持下,于4月25日解放了首都圣多明各。27日,政变部队占领了重要据点奥萨马要塞,并开始攻打最后一个堡垒圣伊西德罗基地。
早在此前两天,即25日,约50名爱国军官进入总统府官邸,逮捕了卡夫拉尔。随即博什总统执政时的议长何塞·拉菲尔·乌雷尼亚宣布就任多米尼加共和国临时总统。但卡夫拉尔政府中同美国联系极为密切的右翼军人、陆军最高司令维辛曾组织力量进行反扑,但“爱国军人”在民众的大力支援下,击溃了维辛的反扑。
美国的干预
25日,美国总统约翰逊借口保护美侨生命和财产安全,下令航空母舰“拳击者”号载着1100名海军陆战队员驶抵多米尼加海面。27日,驻布雷格堡的空军第82师亦处于完全戒备的状态。28日18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在多米尼加登陆。19时,登陆部队攻占了离首都圣多明各以西11公里的艾纳港。30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第82空降师占领了圣多明各以东12公里的空军基地圣伊西德罗附近的整个海岸线和该市的濒海地区。从4月28日至5月3日,入侵多米尼加的美国军队人数由800人迅速增至3.5万人。美国还出动40多艘军舰,380多架飞机参与这次行动。
美国出兵多米尼加后,参加政变的一部分人士动摇了,临时总统乌雷尼亚逃到哥伦比亚使馆避难。但是,多米尼加广大爱国的军民仍进行了举世瞩目的抗美卫国武装斗争,把斗争的矛头对准美国侵略者。5月4日,卡马诺上校宣布出任临时总统,决心同侵略者作殊死的斗争。爱国军人没有现代化的武器,也缺乏足够的弹药,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同美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势力进行了4个月之久的英勇战斗。首都圣多明各4万余人拿起武器抵抗侵略者。多米尼加各地的人民不顾军警镇压,举行大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
美国侵略军从5月12日开始,向爱国军民的阵地发起多次大规模的进攻,以逐步扩大占领区。与此同时,美国又耍政治手腕扼杀爱国运动。1965年5月7日,美国扶植一个以卡马诺的好友因贝尔特为首的“民族复兴政府”,以诱迫爱国力量放下武器。14日,美国又迫使联合国安理会作出要求多米尼加实现停火的决议。接着,美国在美洲国家组织的名义下,相继派出了“五国特别委员会”、“三国调解委员会”等代表团到圣多明各,向爱国武装力量施加压力。
亲美政府建立
8月初,美国同多米尼加爱国力量进行谈判。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卡马诺领导的“宪法政府”接受了“和解法”。该法规定:成立以前总统博什的外交部长西亚·戈多伊为首的临时政府。9个月内,在美洲国家组织的监督下举行选举。临时政府成立后,必须立即使多米尼加爱国军民控制的地区非军事化和解除人民群众的武装。而美国控制的泛美部队仍将留驻多米尼加。9月3日,以戈多伊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因他同美国的关系密切,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就得到美国政府的正式承认和2000万美元的紧急贷款。临时政府下令挨家挨户地收缴居民手中的武器。10月25日,美国出动坦克,占领了爱国军在圣多明各的全部阵地。
1966年6月1日,在美洲国家组织的监督下选举多米尼加总统。美国选择的候选人华金·巴拉格尔击败了胡安·博什,以压倒多数当选为总统。巴拉格尔是原独裁者特鲁希略最亲密的顾问之一,紧紧追随美国的反共战略。
点评: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美国奉行这种霸权主义政策,在多米尼加问题上表现得一清二楚。美国在多米尼加扶持亲美政权,而当民众推翻这一政权后,美国不惜动用重兵以打击政变者,极力维持亲美政权。这其中很重要的是美出于两极对抗的需要。为了达到保存自己,瓦解对方,最终消灭异己的目的,他们不断在海外扩张地盘,加大实力,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于是一些国家便成为他们争夺霸主的牺牲品。美国出于对共产党执政的恐惧心理积极干预多米尼加,从而使一些小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