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践踏民意的行径——1954年6月危地马拉军事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150.践踏民意的行径——1954年6月危地马拉军事政变

150.践踏民意的行径

——1954年6月危地马拉军事政变

位于中美洲西北部的危地马拉,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排挤了英、德等国的垄断资本,独占危地马拉。1944年,阿雷瓦洛当选为总统,他当政后开展了民主改革运动。民主改革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当然也触动了本国封建势力和美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竭力反对。1951年哈利沃·阿本斯德任总统,继续推行前任总统阿雷瓦洛的民主改革政策,引起了美国更大的不满。1954年中,在美国直接策划下,危地马拉军人阿马斯上校发动军事政变,强迫阿本斯总统辞职,阿马斯取而代之。

危地马拉的民主改革

危地马拉共和国是中美洲第三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排挤英、德等国的垄断资本,控制着危地马拉。美国有三大公司,即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中美国际铁路公司和危地马拉电气公司建在危地马拉。中美国际铁路公司把持着危地马拉大部分铁路,近1/4的土地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霸占,垄断了危地马拉咖啡和香蕉生产,并独揽了海上运输,成为危地马拉的“国中之国”。

1931年,反动军官乌维科在自由党、进步党和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的支持下当选为总统,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代言人。乌维科执政期间(1931—1944年),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禁止爱国政党和社团的存在,查封进步报刊;对外投靠美国,出卖国家利益,下令没收印第安人公社的土地,交给美国联合果品公司使用,允许美国建立海军、空军基地,危地马拉成了美国的附庸国。

1944年6月2日,乌维科宣布禁止言论和新闻出版自由。第二天,工人实行总罢工,声势浩大。乌维科被迫于7月1日辞职,逃离危地马拉,由胡安·庞塞继任总统。1944年10月20日举行了大选,阿雷瓦洛当选为总统。从此,危地马拉开始实行民主改革。

阿雷瓦洛吸引一些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及共产党参加政府,同时将政府部门中的保守分子和改革反对者驱逐出境。1945年3月,制宪会议颁布了一部新宪法。新宪法规定,“危地马拉是自由、民主和独立的”,“是以保障居民享有自由、教育、经济福利的社会正义为宗旨的共和国”。还规定立法权属于人民,人民委托国会制定法律,总统任期6年,不得连选连任;现役军人不能当选总统和议员;18岁以上男子和有文化的妇女都有选举权并担任公职;“禁止垄断,取缔大庄园,赋予国会禁止和限制外国垄断组织在危地马拉的权力”等。新宪法反映了危地马拉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成为后来一系列改革法案的基础。

阿雷瓦洛政府对外实行民族主义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干涉内政,反对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强权行径,迫使其对无故辞退的工人补发工资,增加工人的加班费,不得任意开除工人等。如果违反规定,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必须关门。1949年4月,危地马拉劳工法庭宣布对美国在危地马拉的航空公司实行国有化,由危地马拉人管理一切事务。

阿雷瓦洛政府实行的民主改革,遭到了美国的非议。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理查德·帕特森向阿雷瓦洛政府施加压力。

1950年11月,阿雷瓦洛任期届满,哈科沃·阿本斯当选为总统。他执政后,继承阿雷瓦洛政府的政策,允许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种政党的公开活动。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干涉内政。阿本斯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实行“经济独立”。这对美国垄断资本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实行土地改革是阿本斯政府最大的经济成就。危地马拉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全国2%的人占有70%的土地,76%的农民仅占有10%的土地。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着危地马拉面积的25%,其中已耕种的土地仅占8%。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1956年6月阿本斯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1944—1954年,由于实行民主改革,危地马拉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和进出口贸易增加了5倍。社会保险法与劳动法的实施,使危地马拉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危地马拉的民主改革在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触动了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垄断资本的利益。因此,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竭力反对,叛乱时有发生,仅在阿雷瓦洛执政的6年时间,就曾发生28次旨在推翻政府的叛乱。美国曾多次照会危地马拉政府,抗议实行土地改革。美国抗议失败后,便决定里应外合对危地马拉诉诸武力。

无稽之谈

美国除对危地马拉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外,还谴责阿本斯政府受共产党控制,给国际共产主义提供了在美洲的桥头堡。美国的一些电台、报纸大肆渲染危地马拉的“共产主义威胁”,声称危地马拉是加勒比地区的“赤色危险”,“中美洲的赤色前哨”等。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指责危地马拉处在“一个共产党式的恐怖主义”统治之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警告说:“共产主义独裁政权”在本大陆建立了“一个不利于所有美洲国家的前哨基地”。美国驻危地马拉大使约翰·普里福伊称:“我们不能允许在得克萨斯和巴拿马运河之间建立一个苏维埃共和国。”

美国打着反对“国际共产主义威胁”的旗号,以掩护其武力干涉危地马拉内政的阴谋活动,达到推翻阿本斯政权的目的。阿本斯任危地马拉总统前开始接触本国的共产党人,并给他们创造宽松的政治环境,执政后的改革措施诚然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影响,但是改革始终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阿本斯对共产党持宽容与合作的态度并不表明他就是共产党人,共产党对危地马拉的政治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不表明阿本斯政权受共产党控制,事实上并没有一个共产党人身居危地马拉政府的要职。至于“共产主义”对阿本斯政府的“操纵”更是无稽之谈。因此,所谓的“国际共产主义威胁”,纯粹是美国用武力干涉危地马拉内政的一种借口。

美国直接策划政变

1952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推翻阿本斯政权的代号为“幸运”的秘密行动。美国在尼加拉瓜亲美的索摩查家族的帮助下,用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船只,把武器弹药送给流放在尼加拉瓜的危地马拉人与尼加拉瓜雇佣军,以推翻阿本斯政府。这一计划也得到了多米尼加的特鲁希略家族和委内瑞拉的希门尼斯政府的支持。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史密斯命令j.c.金上校负责此事。

金上校组织的一支200人的叛军队伍,在与阿本斯政府军交战中,全军覆没。金上校被免去领导秘密行动的职务,改由计划处处长威斯纳任指挥,其以舆论宣传、搞破坏行动和派突击队挑起骚乱的方法来推翻阿本斯政府,并派其副手特蕾西·巴恩斯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同时,调中央情报局朝鲜站站长艾伯特·哈尼上校任前沿指挥。

美国中央情报局组织了一支游击武装,一支秘密的空军力量,设立了秘密无线电台,物色了危地马拉军人卡斯蒂略·阿马斯上校充当推翻阿本斯政府的先锋。

1954年6月18日,阿马斯上校率雇佣军从洪都拉斯与危地马拉接壤的地区发起进攻。危地马拉政府军展开全线防御。

19日,危地马拉外交部长托理埃略发表谈话,抨击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支持推翻阿本斯政府的阴谋。他表示危地马拉人民准备“接受最大的牺牲,来维护危地马拉的主权”。是日,他还致电联合国安理会,要求立即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危地马拉遭受的武装侵略问题,以便“阻止破坏中美洲的和平”。

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了特别会议。危地马拉的代表阿里奥拉在会上揭露了美国干涉内政的罪行。是日,阿本斯总统发表广播演说,怒斥美国在加紧国际紧张局势。他说:“没有一个危地马拉人愿意放弃自由,愿意被剥夺民主制度。侵略者用什么对待我们,我们也以什么回敬他。”“危地马拉的全体公民应奋起保卫国家”。

同一天,阿马斯雇佣军的飞机扫射了萨卡帕城的各个目标和萨卡帕桥。是日夜23时,危地马拉政府军在瓜兰城和雇佣军首次遭遇。雇佣军的阵地受到了政府军的攻击,雇佣军已在退却。

24日,危地马拉政府军俘虏了大批入侵的敌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包括机关枪和炸药等。

25日,阿本斯总统下令总攻,政府军曾一度将侵略军击溃,阿马斯逃入洪都拉斯境内。阿马斯立即电告美国中央情报局,要求派空军或海军陆战队支援。于是白宫决定给阿马斯飞机支援。同时决定由中央情报局特工戴维·菲利普斯加强“自由之声”秘密电台的宣传攻势,以便从心理上瓦解阿本斯政府军的斗志。

阿马斯有了空中支援,美国的战斗机在阿本斯总统府上空投弹、扫射,总统府火光冲天。“自由之声”秘密电台的策反和宣传攻势也奏效了,一部分政府军倒戈转向阿马斯。在里应外合的攻击下,阿本斯政府支撑不住了,28日,阿本斯总统在阿马斯上校逼迫下辞职。至此,危地马拉民族民主运动被扼杀了。阿马斯部队攻占总统府后,迅速建立了危地马拉新政府,自任国家元首。

这一军事政变遭到了国内外强烈反对,巴拿马的大学生在国民大学运动场上升起了危地马拉国旗,以示对危地马拉的侵略不终止,这面国旗就不会降落。

点评:

此次政变是由美国直接参与指挥下实施的,是以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威胁”为借口而干涉内政的行动。这是对危地马拉民主与民意的践踏,实质是美国为了继续维持其根本的经济利益。倒行逆施的政变及其战争,不仅破坏了危地马拉人民的和平生活,而且危及到中美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而危地马拉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和正义的人民的声援。尽管政变一时得逞了,但它违犯了人民的意愿,逆历史潮流而动,终究不会长久。实际上就在这次政变之后的1960年,危地马拉内战烽烟再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