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为了“和平中立”——1960年8月老挝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151.为了“和平中立”——1960年8月老挝政变

151.为了“和平中立”

——1960年8月老挝政变

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北部的老挝,曾屡遭欧美大国侵略,1954年7月法国被迫签署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法国军队撤出老挝。不久美国取代法国。后来经艰苦斗争,于1957年成立了联合政府。但亲美右派势力企图搞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支持实行“和平中立”路线的老挝王国政府军,在贡勒上尉和敦·逊纳拉中尉领导下,于1960年8月9日,发动了推翻亲美政权的武装政变。但在美国的支援下,富米—文翁集团组织了一个新的“合法”政府,并以武装部队向政变武装展开军事进攻,政变部队最终被迫撤离万象市,进驻查尔平原,形成老挝中立派的骨干力量。

政权几经更迭

1954年7月20日,根据印度支那的日内瓦协议签订,殖民者法国承认老挝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结束了在老挝的殖民统治。但此时的老挝依然是几种政治力量并存,其中主要是亲美右派掌权的老挝王国政府,老挝伊沙拉阵线(后改名为老挝爱国战线)及其领导下的寮国战斗部队与其经过了3年谈判和曲折斗争,于1957年11月19日成立了联合政府,宣告老挝将“坚决执行和平中立政策,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各国首先是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和平中立”反映了老挝人民在经历法国殖民统治和国内战争之后,要求和平安宁的强烈愿望,体现了老挝国内左、右两派力量基本均衡的政治、军事态势,为各派政治力量所接受,也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联合政府执行“和平中立”政策不到1年,老挝亲美右派势力在美国支持下,挑起了内战。1958年8月初,美国直接出面威胁联合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辞职。同月18日,扶植起培·萨纳尼空政权,把两名老挝爱国战线的大臣排挤出联合政府,下令解除参加联合政府军队的老挝爱国战线寮一营、寮二营的武装,逮捕在万象参加联合政府工作的苏发努冯等11名老挝爱国战线领导人。后来,寮二营胜利突围,苏发努冯等人成功越狱。培·萨纳尼空政府挑动的内战不得人心,遭到各方谴责。面对这种形势,1959年12月31日,在美国策划下,以富米·诺萨万为首的“少壮军人集团”推翻了培·萨纳尼空政府。

1960年6月3日又换马,扶植起松萨尼特政权。这个美国傀儡政权,变本加厉地对老挝爱国战线进行扫荡和镇压,同时在其控制区内横征暴敛,使国内局势空前恶化。

老挝全国上下要求实行和平中立、民族和睦的呼声越来越高。老挝王国政府军中,拥护和平中立政策的第二伞兵营为顺应人民的强烈愿望,制订了发动政变推翻松萨尼特政府的计划,期望通过政变建立起一个走“和平中立”道路的政府。他们成立了由营长贡勒上尉和副营长敦·逊纳拉中尉等人组成的政变委员会,团结全营官兵,联络王国政府军其他部分的官兵,秘密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

武装政变

8月9日,政府多数成员北上琅勃拉邦,参加前国王西萨旺冯的葬礼。以第二伞兵营为主力的老挝王国政府军官兵800多人,于次日凌晨3时,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政变。他们1个小时就占领了万象市主要战略要地,其中有首相府、政府各部办公大楼、今万象机场、广播电台、国家银行、发电厂以及集结着大批装甲车和军用物资的吉乃莫兵营。政变部队行动隐秘迅速,万象市只稀疏地响着枪声。整个政变过程很少发生流血冲突,只有某些据点出现零星战斗。

天亮后,政变委员会宣布在万象成立“临时执政委员会”,下设对内对外政治、财经、安全、交通公共工程、卫生福利、宣传、邮电、联络等几个小组委员会,行使政府各部的行政职权,处理各项日常工作。同时,政变委员会通过广播电台发表了告人民书和声明,宣布政变是为了推翻美帝国主义侵略、干涉老挝的工具卖国走狗反动集团,为了保卫祖国、宪法、宗教和王位,建立和平中立的老挝,与各国特别是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惟一目的是为老挝的和平、中立、自由和繁荣而斗争。随后,政变委员会公布了自己的对内、对外“九项政策”,主要内容有,革新国会和政府,对外实行中立政策,把外国军队赶出老挝,发展手工业以提高人民生活等等。

组织政府

8月11日下午,贡勒在一次集会上宣布,政变委员会在与总参谋部、国民议会常务委员会代表磋商之后,一致决定提名当时有和平中立倾向的梭发那·富马为革命政府首相,请他组织新政府。

梭发那·富马,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任联合政府首相。1960年5月任国民议会主席。由于他在1956年以后主张老挝实行“和平中立”路线,颇受“八九”政变委员会敬仰,所以贡勒请他出面组阁。梭发那·富马才于8月17日出任革命政府首相,并宣布新政府将执行真正的对外中立政策,在国内恢复安宁秩序,实行民族和睦,捍卫国家独立和统一,巩固和改善政权,解决人民生活问题。

人民支持政变

这一次政变得到了老挝爱国战线和老挝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政变当天,老挝爱国战线中央委员会立即发表声明,支持政变和政变委员会宣布的“九项政策”,同时提出三项建议,即迅速成立包括各民族和各爱国进步党派代表参加的民族联合政府,以便实现政变委员会的政策主张并稳定全国局势;促使政变运动向各省发展……与老挝爱国战线的武装力量联合行动,共同反对美国的干涉和亲美势力的复辟阴谋;颁布具体政策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权利,改善人民生活。

老挝爱国战线不仅从政治上支持和声援这一次政变,而且从行动上配合、帮助政变力量。老挝爱国战线中央命令刚刚成功越狱正在孟卡西的领导干部分批返回万象,与政变委员会和新政府配合与合作,其中包括努哈·冯沙万、富米·冯维希、奔·西巴色、西沙纳·西山、辛加坡·朱拉马尼等重要领导人和一部分战士。

老挝人民也广泛支持和声援这一次政变,据政变委员会副主席敦·逊纳拉中尉宣布,自8月9日至13日,政变委员会共收到11051人签名的9222封来信,表示热烈支持政变委员会的政策,誓与政变委员会同生死,希望政变委员会“不要在危难面前退却,要把计划进行到底,全体人民愿同心协力加强政变力量,并祝愿实行真正中立政策的计划达到预期的结果”。

各地群众纷纷举行集会支持政变,仅8月9日至21日,琅勃拉邦省各地就有9000多人分别举行集会,通过决议支持政变委员会和新政府。8月13日,万象市上万群众上街游行并拥往国会大厦,他们高举的标语口号是:取缔宋沙尼特一富米·诺萨万政府;成立遵循和平中立路线的新政府;实行民族和睦;驱逐美帝国主义侵略干涉者……

万象失守,被迫北上

这一政变遭到了美国和老挝右派集团的激烈反对。政变政府成立后,美国竟宣布“将继续承认老挝的旧政府”。并向富米·诺萨万提供了1600万美元的紧急军事“援助”,增派美国军事人员,数以千计的泰国士兵和4000多名蒋介石部队以及南越、菲律宾军队或军事人员进入老挝,支持富米·诺萨万集团与政变力量对抗。

在美国的支援下,富米·诺萨万立即组织了一个以文翁·纳占巴塞为主席的“革命委员会,”和建立一个专门从事反对这一政变宣传的广播电台,9月10日又成立以文翁·纳占巴塞为首相、富米·诺萨万自任副首相的“革命政府”,形成名噪一时的“富米——文翁集团”,或称“沙湾拿吉集团”。

富米——文翁集团首先宣布不承认以梭发那·富马为首相的政变政府,尔后策动在琅勃拉邦召开国民议会全体会议组建一个“合法”政府。与此同时,则加紧调集军事力量,进攻万象。12月13日大批富米——文翁集团的军队从沙湾拿吉省出发,于12月16日向万象发起猛烈进攻,以很高的代价占领了万象市。万象市“遭到很大破坏,死亡2000人。街道上到处是弹壳,全城停电,主要街道被焚毁”。政变力量在爱国军民的配合下,尽管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最终还是被迫撤出万象。经过连续6昼夜的行军作战,于1961年1月1日凌晨5时,北上占领了川圹省查尔平原地区,作为安身立命基地,以梭发那·富马为首相的政变政府办事机构也随之迁至康开市,改称“中立政府”。

从此,老挝出现三种政治力量,即老挝爱国战线为代表的左派力量、沙湾拿吉集团为代表的右派力量和这次政变中形成的中立派力量。

点评:

军人贡勒发动的政变,反映了老挝人民在经历法国殖民统治的漫长岁月和旷日持久的国内战争之后,要求和平安宁、休养生息的强烈愿望。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美国的参与、干涉下,政变虽然取得成功但却掌握不了国家政权,老挝出现了数支政治力量,民众期望的和平中立一时仍无法实现。这表明,在内忧与外患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一定要精诚团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才能排除外患。否则外患便可能利用内忧,加剧民族灾难,国家会出现四分五裂的状况。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