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正义的一博——1941年3月南斯拉夫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147.正义的一博——1941年3月南斯拉夫政变

147.正义的一博

——1941年3月南斯拉夫政变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南斯拉夫保持中立。而德国想法设法把南斯拉夫拉到轴心国一边。1941年3月25日,以帕夫莱亲王为首的南斯拉夫政府签署了加入三国条约轴心国集团的文件。南斯拉夫政府这一反动政策,在全国各界激起强烈的反对。3月26日,南斯拉夫军人集团发动了政变。27日,以西莫维奇将军为首的新内阁宣布承认彼得继承王位,称彼得二世,并正式宣布同德、意签订的三国条约无效。这使希特勒大为恼火,于4月6日开始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12日德军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成为法西斯的附庸。这次政变的结果尽管遭到了德国法西斯的打击报复,但却避免了南斯拉夫被拉入法西斯阵营,乃算是正义的一博。

轴心国拉南斯拉夫为伍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南斯拉夫没有卷入战争,保持表面上的中立。德国千方百计地想通过和平手段把南斯拉夫拉到轴心国一边。南斯拉夫统治集团中有强大的亲西方势力,摄政王帕夫莱遵循臭名昭著的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的路线:主要的敌人是苏联,欧洲资产阶级应当为希特勒的东进提供方便。1941年3月1日,帕夫莱亲王拜会希特勒时,希特勒扬言德国将进攻苏联。帕夫莱同时还得到南斯拉夫总参谋部一部分军官的支持,当时的首相马切克也支持帕夫莱亲王的观点,并且,马切克本人既同罗马又同柏林保持着秘密联系。

当时,南斯拉夫的一些地区是反对德国法西斯的,如在塞尔维亚,一些党派组织是反德国、亲温斯顿·丘吉尔的,一些将领和青年军官也是如此。在斯洛文尼亚,教权主义者和一些政党更是反德国的。他们知道,希特勒准备用粗暴的武力强行使该地区德意志化。

南政府决心用暴力来压制对轴心国的任何批评。1940年12月底,政府禁止工会活动,并设立了军事集中营,有2000多名反法西斯的共产党人被投入集中营,这激起了在黑山以及塞尔维亚等地区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政府采取这样的行动。

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政府签署了加入三国条约轴心国集团的文件。轴心国在一项秘密条款中答应战后把萨洛尼卡划归南斯拉夫,尽管在此以前它们表示要把该港口划归保加利亚。

军人集团政变

加入三国条约文件的签订,在全国许多地方引发了示威游行,特别是在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和马其顿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行动。南共在3月份曾多次发表宣言,指责政府出卖国家的独立,它呼吁同苏联缔结互助条约,建立维护国家独立的新政府。这说明,南斯拉夫政府的这一反动政策,民众是反对的。

南斯拉夫军人集团看到南斯拉夫成为法西斯帮凶,无论如何是不能答应的。于是,在高层酝酿政变并很快付诸行动。1941年3月26日晚,西莫维奇将军等组织部队,迅速占领国家要害部门,包围了首相及政府要员官邸,随即首相、外长以及其他高级官员均被逮捕,帕夫莱亲王和他全家被放逐。第二天,即3月27日清晨,以西莫维奇将军为首的新内阁宣布承认彼得继承王位,称彼得二世,并正式宣布同德、意签订的三国条约无效。这一顺乎民心的爱国行动,博得举国拥护,全国各地热烈欢呼,游行庆祝政府的更替。

对南斯拉夫新政府断然退出轴心国集团的正义行动,苏联政府立即表示支持。4月5日,新政府在莫斯科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对此大为震怒。4月6日清晨,纳粹德国不宣而战,下令空军对贝尔格莱德进行狂轰滥炸。接着,德军从北面、意军从西面侵入南斯拉夫,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附庸军队也乘机进犯。西莫维奇将军的政府对法西斯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手足无措中慌忙迎战。4月12日,侵略军终于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最高统帅部遂于4月17日宣布投降。至此,3月27日政变后建立的政府垮台,南斯拉夫成为法西斯的附庸。军事上的失败还使南斯拉夫的国土遭到瓜分,德、意、保、匈分别占领了南斯拉夫的大部地区,扶植起以法西斯分子安帕韦利奇为首的所谓“克罗地亚独立国”,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南斯拉夫联盟国家重新陷入分裂之中。

点评:

这次政变是顺乎民心的爱国行动,避免了南斯拉夫被拉入法西斯阵营的耻辱,尽管因政变推翻了以怕夫莱亲王为首的政府而与苏联结盟,遭到德国法西斯轰炸、入侵和肢解,但人民并不因此怪罪西莫维奇等军人组织的政变,相反,南斯拉夫人民在二战中以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以铁托为首的人民游击队给德国法西斯军队以沉重打击,在战争中唤醒了人们的爱憎观念,激发了人民为祖国独立和解放而献身的精神。所以,这场政变及新政权尽管是短暂的,但它所表明的国际斗争立场、是非观念是正确的,对南斯南夫影响是深远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