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走向独立——1903年11月巴拿马政变
【七】
海外势力插手引发的政变
某些大国,特别是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大国,或者某种国际政治势力,为了在相关国获取一定的战略利益,通过扶植亲信势力及其代理人,给予一定的援助或进行某种交易,操纵该国内部发动政变,以推翻当权者。当然,既有海外势力插手也有内部原因相结合而发生政变的,还有借助于外部势力而发动政变的。总之,在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各种力量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一国的政变或多或少都可能与海外势力相联系。
144.走向独立
——1903年11月巴拿马政变
位于中美洲南端巴拿马地峡的巴拿马,150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成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部分。19世纪末,大哥伦比亚的长期内战加深了巴拿马危机,巴拿马人强烈要求脱离哥伦比亚建立独立国家。1903年,巴拿马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1月3日发动了政变,组成临时执政委员会,4日宣告成立巴拿马共和国,由阿马尔多任临时总统。11月6日,美国承认巴拿马独立。11月3日的政变又称“巴拿马事变”、“巴拿马独立革命”。
巴拿马争取独立的斗争
1821年11月,巴拿马爆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人民起义,11月28日,巴拿马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并加入“大哥伦比亚联邦共和国”(由今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拿马和厄瓜多尔组成)。1830年,大哥伦比亚解体后,巴拿马于1831年作为一个省加入新格拉纳达共和国(1886年改称“哥伦比亚共和国”)。从19世纪中叶起,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之间的经济与政治矛盾激化。巴拿马人曾多次举行反对哥伦比亚当局的起义。巴拿马的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危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哥伦比亚的长期内战加深了巴拿马的经济危机。巴拿马人要求脱离哥伦比亚,建立独立国家。
1903年1月22日,美国强迫哥伦比亚政府签署《美国和哥伦比亚关于通航运河的专约》,主要内容是:美国一次付给哥伦比亚1000万美元,取得对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永久租让权。但该条约被哥伦比亚议会否决而未能生效,引起美国的极大不满。于是,美国便利用巴拿马人要求脱离哥伦比亚的愿望,在巴拿马建立和支持对它有利的分裂派。美国通过其代理人布诺·瓦里亚(法国人)暗中活动,同巴拿马上层人物曼努埃尔·阿马多尔·格雷罗和何塞·奥古斯丁·阿兰戈策划政变。
美支持发动政变
1903年9月,阿马尔多等人赴美,商讨行动计划。10月,美国向阿马尔多提供50万法郎的经费及军事行动计划、密电码、独立宣言、新宪法草案和国旗。11月2日,美国4艘军舰分别抵达巴拿马城和科隆港,进行军事干涉。受美国控制的巴拿马铁路也拒绝为哥伦比亚运送派往巴拿马的军队。
11月3日,阿马尔多和阿兰戈等人发动政变,逮捕了巴拿马省省长和驻军指挥官,并宣布组成临时执政委员会。4日,宣告成立“巴拿马共和国”,由阿马尔多任临时总统。6日,美国承认巴拿马独立。18日,美国强迫巴拿马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条约规定,美国“保证并维持巴拿马共和国的独立”;美国获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永久租借权。1904年,巴拿马通过宪法,允许美国在巴拿马任何地区驻扎军队。同年2月,阿马尔多出任巴拿马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点评:
11月3日巴拿马政变,是在美国的直接操纵和参与下进行的。就美国直接操纵和参与这场政变来说,其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和永久租借权。20世纪初,美国是正在崛起的帝国主义大国,正欲走上全球霸权主义道路,此时的美国表现出了深远的战略意图。巴拿马运河就在美国的家门口,是美国商业、军事走向南美以及整个世界的重要战略通道,获得巴拿马运河意味着将获得巨大的战略利益。或者说,占有了巴拿马运河,比占有巴拿马国土价值要大得多。因此,美国帮助巴拿马发动政变,摆脱哥伦比亚统治,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