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混乱的一幕——2001年1月刚果(金)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143.混乱的一幕——2001年1月刚果(金)政变

143.混乱的一幕

——2001年1月刚果(金)政变

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金),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1965年11月24日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推翻卡萨武布,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1971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1996年,卡比拉领导民主力量联盟推翻了在位32年之久的蒙博托的独裁统治。1997年5月17日,卡比拉在扎伊尔东部城市卢本巴希宣布就任国家元首,并决定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在卡比拉上台之后,战争并未真正地停止过,它的反对势力一直此起彼伏。卡比拉多次与反政府军谈判签定停火协议,但往往是协议上的墨迹未干,战争又开始了。为此,国内经济衰退,民不聊生。2001年1月16日,卡比拉突然遇刺,揭开了刚果政局混乱最险恶的一幕。

卡比拉遇刺

非洲1号电台2001年1月17日清晨广播:刚果(金)总统卡比拉16日下午在金沙萨遇刺不幸身亡,但刚果(金)官方至今尚未宣布卡比拉死亡的消息。后来得知: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1月16日天未亮,刚果(金)首都金沙萨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人们很快就清楚了:枪声来自恩吉利国际机场和卡比拉总统官邸附近的城区。中午,一些坦克和装甲车出动对总统府实施包围,同时枪声从总统府内传出来。整个金沙萨一度陷入混乱和信息真空,传言满天飞,街道上空空如也。到傍晚时刻,国家电视台突然播出了卡比拉总统的特别参谋长卡彭德上校的电视讲话,他宣布在金沙萨实行宵禁,关闭边境,并号召群众不要惊慌,不要刺激军队。通往金沙萨的国际电话线一度全部被切断。

16日下午大约3至4点之间,在总统府内发生的枪战持续了20多分钟。事件发生后,总统副官、总统特别参谋长卡彭德以统帅部的名义,调兵加强了总统府和电视台等要害部门的保卫。金沙萨机场和刚果(金)空中、陆地和河流边界被迅速关闭。卡彭德还在国家广播电视台发表讲话,命令所有部队军官控制好部队,官兵必须遵守纪律,保持忠诚,不许随便开枪。他还呼吁全国人民保持平静。

傍晚时分,各方消息开始传言卡比拉被打死。最先传出卡比拉被打死消息的是邻国乌干达和卢旺达。晚上8点钟左右,比利时外交部长米歇尔亲自宣布,并得到联合国和法国外交部的证实,卡比拉已经受重伤不治身亡。

后来刚果官方证实,卡比拉总统是被他刚刚解职的国防部副部长迪厄多内·卡因贝·姆邦达库卢和几位高级军官开枪打死的。卡比拉身中3枪,头部和心脏部位中弹,后被军方的直升机送往金沙萨一家医院抢救无效而身亡。

刚果(金)内政国务部长卡库吉当晚在电视台宣布:在金沙萨市,从晚上8点至凌晨6点实行宵禁。目前,首都局势平静。

卡比拉死后,刚果(金)由卡彭德临时代行国家元首职务。卡彭德立即得到了刚果(金)最重要的盟国安哥拉的支持。

有报道说,这不是一次政变,而是一次突发事件。原因是卡比拉总统在作战问题上与卡因贝等高级军官有严重分歧。几天前,国防部副部长卡因贝被调任重建部任副部长,但他一直没有离开国防部。卡比拉在当地时间下午3点到4点之间,在部分人攻打总统官邸的混乱时刻,他手下的一名卫兵用冲锋枪向他扫射,击中腿部和靠近心脏附近的胸背部。

卡比拉上台

卡比拉出生在扎伊尔东南部的卡莱米附近、坦噶尼喀湖畔沙巴省。20世纪50年代后期前往当时的东德学习。1960年,在扎伊尔从比利时统治之下取得独立的前夕,他返回了扎伊尔。1960年,卡比拉成为一个政党的青年领袖,曾经支持刚果独立时期著名的总理卢蒙巴,后来卢蒙巴被由比利时政府及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的蒙博托所杀。从此,卡比拉建立了人民革命党(宣称信仰马克思主义和泛非主义思想),并且于1964年在靠近坦桑尼亚边境的丛林和丘陵地带和坦噶尼喀湖一带建立了活动地。

1965年蒙博托上台后,年轻的卡比拉开始从事反对蒙博托的斗争,率领游击队在扎伊尔东部山区进行武装斗争。1967年卡比拉创建了人民革命党,1996年10月,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成立,他出任同盟领导人。1996年,卡比拉领导反政府的民主力量联盟向独裁者蒙博托发起进攻,经过7个月连续多次与政府军的交战,终于攻进首都金沙萨,逼在台上统治达32年之久的蒙博托下台出走。1997年5月17日,卡比拉在扎伊尔东部城市卢本巴希宣布就任国家元首,并决定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当年5月23日刚果(金)新政府成立,他兼任国防部长。

内战不止

自卡比拉上台开始,刚果(金)没有停止过一天的战争。反政府军成员曾是卡比拉本人昔日的盟友,曾共同准备推翻蒙博托,当卡比拉上台后,昔日的战友又开始反目,以邻国为基地,多次组织进攻首都金沙萨,被卡比拉的政府军打退后,在全国各地割据,占山为王,各霸一方。1998年8月,乌、卢、布3国因对卡比拉敌视图西族人不满,再次出兵试图推翻卡比拉政权,并迅速演化为多国参与的区域性战争。

在内外夹击下,卡比拉从此陷入了与蒙博托下台前一样的境地。虽然,在联合国和非洲许多国家的调停下,卡比拉多次与反政府军谈判签定停火协议,但往往是协议上的墨迹未干,战争又开始了。

卡比拉刚上台的时候,曾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而欢迎他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他是赶走独裁者蒙博托的大功臣。但是,卡比拉自己很快又开始步蒙博托的后尘,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进入政府、议会和司法机构,同时阻挠联合国调查他所领导的反政府军在卢旺达大屠杀胡图族时所起的作用。

常年的战争,令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摧毁,民不聊生。在蒙博托下台前,刚果的经济已经倒退到1958年的水平,而人口却比1958年增长了三倍。卡比拉新政府曾把经济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经济有所增长。但1998年8月,再次爆发的战争使刚刚得以恢复的经济再度陷入困境,工矿企业减产、停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遭到破坏,被占地区矿产资源、银行资金流失等,估计造成经济损失达几十亿美元。此外,战争带来巨大军费开支,引发了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2001年1月初,美国驻民主刚果大使斯温格宣布,民主刚果冲突各方将于1月晚些时候在美国举行会谈,以便“探讨阻碍民主刚果和平进程的因素,寻求实现和平的新途径”。不料卡比拉突然遇刺。

虽然刚果政府方面一直没有披露枪击事件的详情,但一般认为,这肯定是一起未遂政变。就在前几天,卡比拉还号召他的军队准备对叛军实施“最后的打击”,结束内战。然而,据消息人士介绍,军队内部并不赞同卡比拉的这一军事计划,他们认为连年战争,造成太多的牺牲,但军事上并没有获得多少好处。这或许是这起刺杀总统事件的导火索。

点评:

刚果(金)长期以来民族矛盾丛生,战争动乱不止,最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实际上主要是两大问题,刚果(金)当局一直没有解决好,一是经济发展问题,这是国计民生的根本,稳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停止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必然引起民众和军队的不满,人心思变,国家岂能安宁?二是民族问题,这在刚果(金)这样民族问题积重难返的国度,必须有一个法律性的民族政策,国家政策决不能因人而异,谁执政必须把国家利益、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使民族实现真正的和解,否则肯定是动乱难止。然而可惜的是,总统换来换去,始终没有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政变必然在所难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