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愚昧之国的葬礼——1970年7月阿曼宫廷政变
121.愚昧之国的葬礼
——1970年7月阿曼宫廷政变
中东地区的阿曼古国,像是一个封闭式的城堡,城门的钥匙拴在老苏丹的腰带上,太阳落山后,他亲自闭门上锁,日出时又亲自打开城门。整个民族都像是在愚昧黑暗和贫穷落后之中沉睡。然而,1970年一场宫廷政变,开启了城门,人们在这里尽兴地欢呼雀跃……
名副其实的“文盲之国”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交通要塞,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长期的君主专制和封闭的政策,使阿曼变得异常的贫穷与落后。阿曼的苏丹(君主)是阿拉伯世界中最愚昧的统治者,视国家为他的家庭,把臣民视作为他的奴隶。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他实施扼杀教育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阿曼人民成为与世隔绝的“混沌的愚民”。
苏丹禁令达到了荒诞不经、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他规定农民不许出村,也不许经商;臣民不能戴眼镜,也不能骑自行车;拒绝建立学校、医院和修建公路;没有宪法和议会,禁止一切政党和群众团体活动;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苏丹的命令就是法律;不与外国交流往来,拒绝参加阿拉伯国家联盟,也不加入联合国,其他国际组织进入阿曼境内也许只是梦想。阿曼石油资源很丰富,但却禁止大规模开采,他不愿拿以采石油的收入来提高人民的生活。令人可笑和可憎的是泰穆尔苏丹将国家的石油收入换成黄金,藏在古城堡的地窖里,作为他的私人财产。尽管他的臣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也全然不顾。
阿曼这片愚昧、贫穷、封闭的土地,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只有3所学校和900名学生,而且大部分学生是外国移民的子女,全国既没有电台,也没有报刊杂志,从而赢得“愚昧之国”、“文盲之国”的美誉。阿曼全境只有两家邮局和不到10公里的沥青路面。全国只拥有10多张病床和30多名医务人员。阿曼苏丹国,是个地地道道保存着中古时期与世隔绝的诸侯小国的形象,整个民族像是在愚昧黑暗和贫穷落后之中沉睡。大英帝国认为,昏睡守旧的阿曼更有利于控制。但这一状况总不能永远这样下去吧?!
饱学归来的王子
老苏丹的独生子是卡布斯·本·赛义德,1940年出世,自幼就被锁居在深宫中。1958年,老苏丹在英国顾问的劝说下,同意把卡布斯送到英国学习。1960年,卡布斯进入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并先后去法国、瑞士、意大利和美国旅游和访问,还去了土耳其、南亚和远东,这使他眼界大开,增长了见识,思想也起了深刻的变化。返回伦敦后,他又攻读行政和经济管理课程,学习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1964年12月,卡布斯完成学业,怀着拯救自己国家的雄心壮志回到阿曼。他目睹本国极端贫穷落后和愚昧无知的悲惨状况,深感老苏丹统治的野蛮和腐败,于是,大胆向其父提出改革的想法。老苏丹责骂儿子背叛祖训,违背王室的传统,以为他受西方的、非穆斯林文化的腐蚀和影响所致,毅然决然地将卡布斯流放到边远荒凉的佐法尔省的萨拉城堡,禁闭达4年之久。
为了感化王子受“邪教魔鬼诱惑的灵魂”,老苏丹任命伊斯兰经学家和阿拉伯文化的老学究,让他们用《古兰经》教义和阿拉伯传统文化对王子进行“再教育”。这非但丝毫没有改变卡布斯的维新思想,反而使他更深入考虑其父所奉行野蛮愚昧的统治,最后必将毁灭赛义德家族对阿曼的统治,这更坚定了他推行维新的决心。卡布斯认识到,老苏丹绝对不可能认识到他的“时代错误”而改变他的统治方式,也不能期望到身体健康的父王早日退位,惟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其父退位。
卡布斯向其父“忏悔”过去的错误思想,在得到老苏丹的原谅后,卡布斯被解除禁闭,返回奈兹瓦王宫,他开始秘密地接触武装部队的年轻军官和王宫卫队的成员,宣传他的维新改革思想,争取理解。卡布斯特别重视做握有一定军权的年轻亲王的工作。这些年轻人对老苏丹怪癖的顽固的言行,愈来愈难以接受,他们逐渐倾向卡布斯的思想,宣誓支持他夺权的宫廷政变计划。卡布斯的活动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瞒住了老苏丹和他的亲信。他知道,若是走露了风声,许多参与者的人头将落地,他本人也不能幸免。
少主逼宫
卡布斯选择宫廷政变的日子,是1970年7月23日午时。之所以选择这一时刻,是因为阿曼气候炎热,居民有午睡的生活习惯。老苏丹作为一位老人,酷爱午睡,但考虑到老苏丹平时总怀着有人篡权的疑心,加以防备,而且心腹众多,如大规模调兵遣将易被发觉,决定采取只需少数人的绑架的方式。
这天中午,在王宫警卫的带领下,几名手持武器的亲兵在名叫伯拉格谢赫的率领下,悄悄地进入王宫,闯入苏丹的寝室。酣睡的老人被惊醒后,现出惶惑惊慌的神情,手持手枪的伯拉格谢赫严厉地对他说,阿曼武装部队已发动政变包围王宫,他的王位已被废黜,勒令他在退位的诏书上签字。原以为老苏丹会爆发君主的脾气怒责叛逆者,拒绝退位。但事出意外,当端着冲锋枪的亲兵朝着他走去时,这位曾尊严无比的老人怀着恐惧的神情环顾四周,没有看见一位他的亲信,无可奈何地用颤抖的手在退位诏书上签了字。当他得知是他的儿子卡布斯主导的逼宫之戏时,他默不作声地准备再躺下休息,希望能在他居住了数十年的宫中度过晚年。
卡布斯为了防止老苏丹事后组织反政变,决定让其父流亡国外。在亲兵的恐吓下,老苏丹被挟持至机场,登上已停在机坪上的一架英国皇家军用飞机,被送往伦敦。看来,英国人参与了其事,至少是应卡布斯王储的要求。这场近乎游戏的宫廷政变,前后只用了二三个小时,而且言语的恐吓多于挥舞枪支的动作。卡布斯一再叮嘱,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许伤害其父亲。卡布斯这一做法,大约也是受外界文明思想的影响。
宫廷政变后,卡布斯向全国发表声明说,他于7月23日从其父泰穆尔苏丹手里接管了政权。他说:“我的父亲无力把我们新发现的财富用于我国人民的需要,我对此感到愈来愈沮丧和愤怒。”他又说,“这就是我接管治理国家权力的理由。”29岁的卡布斯自任苏丹,兼任外交、国防和财政大臣。卡布斯认为自己缺乏治政理财的经验,于是请出与老苏丹不和而流亡在巴林的叔父塔里克·本·泰穆尔担任首相职务。
卡布斯继任苏丹的王位,受到举国上下的欢迎。因为,极大多数的阿曼人为顽固不化的老苏丹的退位而高兴,并期望年轻有抱负的新苏丹带领他们走上幸福和自由的新生活。卡布斯提出了建立“现代化的阿曼”的口号。卡布斯向全国人民保证,他将尽快建立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除对国人的种种禁令,他还将利用石油收入大力发展民族经济。
改革维新
卡布斯的王位得到巩固后,开始推行他的维新政治,实现他发动政变的诺言。他首先将首都从古城奈兹瓦迁至港口城市马斯喀特,表示他实行门户开放的决心。他大胆任用在国外受教育和学有专长的年轻知识分子和军官,让他们参加内阁或担任政府的要职。然后打破闭关锁国的政策,大力推行社会和经济改革,并利用石油财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方案: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校,实施免费教育制度,建立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建立全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兴建现代化医院,实行免费医疗制度,从国外聘请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兴办现代交通和通讯设施。修公路,建港口,开辟机场,大规模建立现代化的邮政和通讯设施;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兴建石油工业和民族工业,建立金融机构,发展商业。这些重大的改革措施,使古老阿曼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把阿曼推向现代化的新潮流。从1970年到1981年,阿曼的国民生产总值从3.1亿美元猛增到52亿美元,人均收入达3000美元。
卡布斯的新政权,也很快获得许多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承认。卡布斯他实施开放政策,努力使阿曼摆脱孤立状况,参加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后又加入了联合国,与周围邻国建立了友好关系,特别是与其他5个海湾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合作和联盟。这一外交路线,保证了阿曼的安全和稳定。
点评:
这次政变不仅是子逼父的退位宫廷政变,而且是一场维新对守旧的“革命”,是摒弃愚昧落后的苏丹王国的葬礼,也是一场开放与闭关的斗争,它使阿曼从愚昧落后和与世隔绝的黑暗中,走上了开放改革之路,给整个民族带来了新生和繁荣富强。开放了的阿曼,加强了与海湾诸酋长国之间的合作,有利于海湾地区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