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宫廷政变
101.“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宫廷政变
1660年,英国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宗教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措施,企图恢复革命前的专制统治。对非国教信仰进行迫害打击。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天主教徒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新国王在复辟专制王权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即位不久,就开始大批释放被囚禁的天主教徒,他无视议会批准税收的特权,不等召开议会就下令征税。这激起部分人士的强烈反对。1688年,荷兰共和国执政奥伦治的威廉,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邀请下,出兵英国,推翻斯图亚特复辟王朝的政变,英国史书上称之为“光荣革命”。
复辟王朝的危机
1660年,英国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以后,在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反动措施,企图恢复革命前的专制统治。查理二世违背复辟时许下的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诺言,制订一系列法律,恢复国教会的统治,打击和削弱17世纪40年代残留下来的革命力量,对非国教徒进行迫害。许多非国教徒被迫流亡国外,许多不信奉国教的工商业者因缴付罚款而破产,一些人被投入监狱。1660—1662年间,仅教友派信徒被投入监狱者就达3000人以上。这些法律剥夺了非国教徒的政治权利,把他们排斥出各级政府机关和教会,是复辟专制王权的重要步骤。
查理二世也破坏了对内战参加者实行大赦的保证。复辟政权把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共和主义者、激进分子和参加人民运动的人都当作“弑君者”,排斥在大赦之外,加以残酷迫害。保王党人甚至不放过已经死去的革命者。1661年1月底,他们把克伦威尔、爱尔顿和布雷德肖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挂在威斯敏斯特宫前的杆子上示众,以发泄他们对革命者的仇恨。许多革命者为逃避迫害,被迫流亡国外。复辟政府也未遵守维护新土地所有者权利的保证。政府法庭宣布,出售革命时期没收的土地是非法的。相当一部分教会和贵族的土地回到原来所有者手中,一些新所有者仅被承认为土地的长期租佃人。
复辟政府实行不利于本国资产阶级的对外政策。17世纪70年代,英国商业竞争对手荷兰的商业实力已开始衰落,强大的法国上升为商业和争夺殖民地的主要竞争者。查理二世为获得法国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不惜牺牲本国的民族利益,实行亲法的对外政策。1662年,查理二世和他的大臣把克伦威尔在大陆上夺取的战略要地敦刻尔克卖给法国。1670年5月26日,政府背着议会,与法国在多佛尔签订秘密条约,查理二世答应在条件具备时,在英国正式恢复天主教,法王路易十四则保证,在英国发生“骚乱”时派军队援助英国王。英王还承担义务同法国一起对英国的盟国荷兰进行战争,并支持路易十四实现获取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计划,帮助法国实行对外掠夺。
查理二世还违背多数英国人民的意愿,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天主教是欧洲封建势力的支柱,查理二世企图借助天主教恢复专制统治,并借此讨好法王路易十四,争取从后者获得财政援助。国王恢复天主教的企图遭到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强烈反对。新老贵族的大量土地都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时寺院土地世俗化的过程中得到的,他们担心恢复天主教而失去土地,因为天主教一旦恢复,英国7/10的土地都可能易手。在1673年召开的议会上,议员们激烈批评宽容异教宣言。议会还坚决抨击政府的对外政策,反对同法国结盟而主张同荷兰议和。国王为了避免遭到议会的继续攻击,下令议会无限期休会,直到1677年2月才重新召集议会。
詹姆斯二世的倒行逆施
1685年2月,查理二世死去,他的弟弟、天主教徒詹姆斯继承王位,称詹姆斯二世。新国王在复辟专制王权方面变本加厉。他即位不久,就开始大批释放被囚禁的天主教徒,在宫廷的王家教堂公开地举行天主教弥撒。他无视议会批准税收的特权,不等召开议会就下令征税。1685年5—6月发生在苏格兰和英格兰西南部的两次起义,加剧了复辟王朝的危机。
苏格兰起义刚被镇压下去,英格兰西南部又爆发王位觊觎者蒙默斯公爵领导的起义。1685年6月11日,蒙默斯率领一支小部队在多塞特郡的莱姆登陆。他在宣言中允诺恢复自由,对一切教派实行宗教信仰宽容,每年召开议会,以民兵取代常备军。蒙默斯起义得到人民群众支持,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1万余人。起义的规模吓坏了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他们担心40年代的革命事件重演,对起义持观望态度。詹姆斯利用起义领导者的动摇和失误,集结军队,于7月在布里奇沃特击败起义军,蒙默斯逃走,国王军队对坚持战斗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逃亡中的蒙默斯被捕,最后被处死。
蒙默斯起义的失败产生了重要的政治后果。被起义群众吓坏了的辉格党反对派把改变英国政局的希望寄托在奥伦治的威廉身上,认为他是英国惟一的“自由及新教信仰的捍卫者”。另一重要后果是国王专制主义倾向的加强。国王为胜利陶醉,他利用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对革命运动的恐惧,肆无忌惮地恢复专制王权。他不顾英国社会各阶级的反对,加紧恢复天主教。
1887年4月4日,詹姆斯二世发布《宽容宣言》,停止反对天主教徒和非国教徒的刑法和《宣誓法》的效力,主要目的就是恢复天主教。次年5月,詹姆斯二世再次颁布《宽容宣言》,命令在全国公开宣读。伦敦大多数教堂都拒绝宣读。坎特伯雷大主教森克罗弗特和6名主教上书国王,要求取消这个宣言,他们指出,停止《宣誓法》的效力本身是违法的。被主教们的行动所激怒的国王下令逮捕各主教,并将他们投入伦敦塔监禁。在王座法庭审判时,主教们大胆地为自己辩护,法官间出现分歧,由伦敦大资产者组成的陪审法庭宣判主教们无罪,并予以释放。教会对宣言的态度是一次示威,显示了人民群众对国王的普遍不满,也说明,复辟王朝已面临深刻危机。
威廉二世被邀
在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面临严峻危机的时刻,他的第二个妻子、天主教徒摩德纳的玛丽于1688年6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此事加快了复辟王朝的覆灭。在此以前,王位继承人应当是詹姆斯第一次婚姻所生的长女玛丽,后者是国教会主教派信徒,荷兰共和国执政奥伦治的威廉的妻子。国王有了儿子以后,王位当由王子继承,那将会加剧天主教复辟的危险,这是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绝对不能同意的。为了阻止天主教复辟,托利党和辉格党捐弃前嫌,决定邀请国王的女婿奥伦治的威廉武装干涉英国。根据此决定,由6名辉格党和托利党勋爵和1名主教署名的邀请信送给了奥伦治的威廉。
勋爵们在信中说,大部分贵族和乡绅都反对国王,国王军队中的军官和士兵普遍不满。人们不相信不久前出生的婴儿是詹姆斯二世的亲生子,因此他无权作王位继承人。英国许多陆海军高级军官也向威廉写信表示效忠。
法王路易十四这时正打算侵占莱茵河西部地区。受法国威胁的德国、荷兰、西班牙、瑞士、萨沃伊和罗马教廷于1686年结成奥格斯堡同盟,企图制止法国的侵略。路易十四忙于在大陆实现自己的军事计划,无暇干预英国的事务,这正是奥伦治的威廉对英国实行武装干涉的好机会。
荷兰在17世纪70年代就遭受过法国的侵略,现在面临法国入侵的新威胁,英王受到法王的资助,在国际上充当法王的走卒,若把英国争取到反法同盟一方,对荷兰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权衡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形势,威廉决定接受英国两党的邀请,武装干涉英国,并想依靠其妻子玛丽的继承权取得英国的王位。威廉的决定获得荷兰等国议会的支持,并拨给他一笔远征英国的经费。威廉的意图也得到奥格斯堡同盟成员国的支持,罗马教皇也未加反对。1688年6月和7月,威廉已着手准备对英国的远征,可是他在给其岳父詹姆斯二世的信中保证,他无意干涉英国事务,荷兰驻伦敦的使节再三代表执政对英王表示友好感情。
奥伦治的威廉远征英国
1688年10月10日,威廉发表宣言,声称他去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英国的新教、自由、财产和自由议会”。10月19日,威廉率领一支由600艘军舰组成的舰队向英国进发,因遇逆风而被迫返航。11月1日,他再次启程,11月5日,他的一支由近15000人组成的远征军在英国西南部德文郡的托尔贝港顺利登陆,11月8日占领埃克塞特。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很快倒向威廉一边。威廉的军队缓慢地向伦敦推进。詹姆斯二世的军队在人数上占有优势,加上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军队,总数达4万人,但大多不可靠。11月中旬,部分指挥官和军队倒向威廉方面。王军的重要将领费弗沙姆和王军总司令约翰·丘吉尔先是避免同威廉的军队作战,后来倒向威廉。
詹姆斯二世为挽救危局,向反对派做出重大让步,他答应召集“自由选出的议会”,恢复伦敦等城市的自由和特权,恢复伦敦主教的职务,宣布大赦。为了赢得时间,詹姆斯同威廉谈判,答应只要威廉投降,就赦免他的罪行。詹姆斯还向法国请求援助。但这一切努力毫无效果。11月末和12月初,起义已席卷约克、伍斯特和格洛斯特等郡,一些重要城市也转到威廉方面。1688年12月10日晚,绝望的詹姆斯二世逃离伦敦。
詹姆斯二世出逃法国的计划暴露了他同路易十四的勾结,使他声誉扫地。12月17日,一支荷兰近卫部队赶到白厅逮捕了詹姆斯,并将他转送罗切斯特城堡。威廉示意军队只对该城堡从陆地方面加以守卫,故意留出通向海上的道路不加戒备,好让詹姆斯逃走,以摆脱进退两难的局面。12月23日,詹姆斯二世乘上一艘渔船,再次逃走,12月25日到达法国,永远失去王位。
12月18日,威廉进入伦敦。21日,他召集查理二世时期最后三届议会的上下两院议员、市参议员及伦敦市政委员会成员开会。这次特别会议确定威廉为摄政王(国家临时元首),并授权他向各郡分发召开新立宪会议的邀请信。
立宪君主制的确立
统治阶级中,在把王权交给谁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一些人对奥伦治亲王还不信任。新召集的制宪议会于1689年1月28日通过决议,其中说道:“国王詹姆斯二世由于蓄意推翻王国的宪法,撕毁国王与人民之间的最原始的契约,并根据耶稣会士和其他居心叵测的人的建议,践踏了王国的基本法律,离开了国境,放弃了政权,以致王位空缺。”翌日,通过另一决议,剥夺了詹姆斯二世儿子的继承权。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后,上院于2月6日通过下院关于詹姆斯二世“退位”的决定,并立威廉和玛丽共为国王和女王,号威廉三世(1689—1702年在位)和玛丽二世(1689—1694年在位),由于玛丽几乎不管朝政,实际上的国王是威廉三世。
1688年政变推翻了复辟王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了立宪君主制。新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严格限制,他们的地位与专制君主有极大的不同。1688年2月13日立宪议会通过一项特别的《权利宣言》,同年10月将其改为《权利法案》,它包含了最重要的宪法保障。该法案规定,英国国王必须是国教徒,对国王的权力做了明确的限制:非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停止法律的效力;不得擅自决定征税;不得在和平时期招募和维持常备军。詹姆斯二世时期的高等法庭被撤销。《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法案规定,议会选举当自由进行,定期召开议会,议员享有言论自由。《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议会同国王长期斗争所取得的成果,奠定了立宪君主制的法律基础。《权利法案》也有明显的政治局限性,它未提及选举权问题,旧的选举制度保留下来,居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利等问题也未得到解决。
点评:
1688年英国宫廷政变,根本改变了复辟王朝亲法的外交政策,并同法国进行了长期的商业战争,削弱了英国在商业和殖民掠夺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建立了英国的世界霸权。粉碎了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复辟专制王权的企图,巩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4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取得的成果,在英国确立了受议会限制的君主立宪制。到18世纪,王权进一步削弱,国王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英国成了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典型国家,它的议会成了许多资产阶级国家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