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一时的胜利——1982年3月孟加拉国政变
92.一时的胜利
——1982年3月孟加拉国政变
1981年5月30日,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中将平定曼苏尔叛乱,成为功臣。后因孟加拉国多次发生政变,军队的作用也如日中天,艾尔沙德也步步高升,渐渐地,他控制了全国军政大权,后因与总统政见产生严重分歧,于1982年3月24日凌晨,发动政变,迫使总统萨塔尔交权。紧接着艾尔沙德宣布全国实行军法管制,自任军管首席执行官。可见这位总统一生荣辱与政变相关。
政变成功
孟加拉国中将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1930年2月1日生于孟北部,曾就读于巴基斯坦军官训练学院、奎达参谋学院和新德里国防学院,1952年9月在东巴基斯坦团任职,1973年任孟加拉陆军副官长和军需署长,1979年晋升中将,任陆军参谋长。孟加拉国1981年5月30日发生了一次企图颠覆政权的政变,在这次政变中,齐亚总统遇刺,身为陆军参谋长的艾尔沙德采取了强有力的反击,一举平定了叛乱。这次事变后不到一年,因他与总统政见严重对立,便利用职务之便,于1982年3月24日发动了政变,将总统萨塔尔赶下台。
当日早晨6点半,孟电台宣布,孟加拉国全国从即日起实行军法管制,陆军参谋长艾尔沙德任军管首席执行官。随后,艾尔沙德在电台和电视台发表讲话,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终止宪法,解散内阁和议会。任命海军参谋长马赫布卜阿里·汗和空军参谋长苏丹·马哈茂德为军法管制副执行官。全国划分为5个区域,驻地的陆军师长为地区军法管制执行官。达卡市内实行宵禁,陆军守卫着重要部门,并在街上巡逻。达卡市外及外地局势平静,未发生大规模抵抗和群众抗议活动。
政变后几天内,艾尔沙德设立顾问委员会,被任命的顾问分别掌握政府各部职权,并指定前最高法院法官穆罕默德·阿桑乌丁·乔杜里为总统。军政府还设立军事法庭,对被指控犯有贪污、滥用职权罪的前政府官员进行审判。以艾尔沙德为首的军政府很快控制了国内形势。对外,军政府重申外交政策不变,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印度、巴基斯坦等邻国及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分别承认新政府或对孟现状表示默许,政变成功。
政变的背后
这次政变原于艾尔沙德与总统的矛盾。在上一年5月平息政变之后,当时就有传言他可能趁机夺权。他本人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于是声称武装部队不介入政治斗争,支持民族主义党的候选人萨塔尔竞选总统。由于军队的支持,萨塔尔获得1200万张选票,以极大优势击败了人民联盟的候选人卡马尔·侯赛因,于1981年11月16日当选总统。
萨塔尔任总统后,不想扩大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他在当选第二天,对记者讲话公开表示,军队的职责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军队不可能起任何其他方面的作用”。萨塔尔也没有像传言的那样任命艾尔沙德为副总统。
萨塔尔限制军方作用的言行,艾尔沙德立即给予了反击,他在对外国记者讲话时表示,在制定政策时军队“必须有发言权”,要让军队在管理国家中发挥作用,才能避免穆吉布·拉赫曼和齐亚·拉赫曼两位总统被杀的悲剧再次上演。
11月24日,艾尔沙德提出军队要进行一场反贪污的斗争,同时重申要让军队参与国家的政治工作。28日,艾尔沙德提出建立由部长、议员和军事专家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希冀以此削弱总统的权力。次日,艾尔沙德在向全国报纸、通讯社发表讲话时,对军人参政的内容和实质作了全面的阐述,他要求制定宪法条款和行政措施,明确规定军队在社会中起的作用,“国家安全委员会或国防委员会”应是“国家最高一级”机构,它应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上作出决定,并向总统提出政策指导方针。
在这次讲话中,艾尔沙德警告说,国内的和平、稳定、持久的民主和生存处在危险中,军队已进行了一场独立战争,还要发动反对贪污的“圣战”。武装部队必须在管理国家中起作用。
围绕是否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和军方展开了争斗。起初,总统不同意成立这类机构,他说,“决不会成立一个超级内阁,我们的宪法不允许这样做”,“我们实行的是总统制,这样的制度规定由部长所组成的内阁向总统提出建议,由总统作出决定”。但后来迫于艾尔沙德的压力,脆弱的萨塔尔政府不得不做出让步,开始同意设立只起“咨询作用”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1982年1月,萨塔尔总统宣布成立由总统、副总统、总理和陆海空三军参谋长及外交、内政等部门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规定它的任务为,在有关国家安全的一切方面向政府提供意见和帮助,探讨武装部队参加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途径。但这与艾尔沙德的想法有一定差距,他希望成立仅由总统、副总统、总理和三军首脑组成的委员会,使之成为超越总统权力的最高决策机构。于是,艾尔沙德于1月5日通知总统,三军参谋长不参加国家安全委员会,因为该委员会与他们的要求和愿望无关。
艾尔沙德拒绝参加国家安全委员会使军队同政府的矛盾激化。萨塔尔一再坚持国家安全委员会只能起咨询作用,不是超级内阁,重申孟实行的是总统制,内阁向总统提出建议,总统作最后决定。军队和政府的对峙,使人们普遍认为军队可能夺权。
2月中旬,萨塔尔总统突然宣布解散内阁,解除了一些有贪污行为的部长的职务,这个决定是他在同武装部队首脑会晤后作出的,显然是政府对军方的再一次让步。除此之外,总统还应允成立了军方要求的仅有总统、副总统、总理和三军首脑组成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并召开了首次会议。
萨塔尔的行动满足了军方的大部分要求。2月25日,萨塔尔总统讲话时赞扬武装部队在危机时期所采取的与政府积极合作的行动,称武装部队除保卫国家独立和主权的主要作用外,还在解决粮食问题、禁止走私和救济方面与政府合作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萨塔尔仍拒绝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军队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作用和把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且在处理和惩办贪污失职的政府官员问题上也未按军方要求办,因此内阁改组未能彻底弥合军政之间的根本分歧,终于导致了3月24日的政变。
走向末路
艾尔沙德实行军管初期,并未受到反对党的多大责难,但以人民联盟和民族主义党为首的反对党从未承认军政府合法。1983年,人民联盟等反对党结成15党联盟,民族主义党等组成7党联盟,开展反对艾尔沙德政权的斗争。
艾尔沙德于1983年11月宣布,1984年分别举行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还政于民。他还宣布将逐渐恢复民主进程,之后便逐渐放宽军法管制。为争取早日举行选举并保证他获胜,对反对党,他采用了分化、削弱和争取的办法,为组织自己的政治力量打下基础。对人民联盟则做出一定的让步,终于使人民联盟等同意参加1986年的议会选举,导致15党联盟的分裂。
为准备大选,艾尔沙德还着手组建自己的政治组织。继1983年成立人民党后,又于1985年8月将支持自己的几个党合并成立民族阵线,之后又改为民族党。
1986年5月7日举行第三届议会选举,反对党人民联盟等参加。民族党获胜,成为执政党,人民联盟成为最大反对党。在形势对艾尔沙德较为有利的情况下,他于8月辞去陆军参谋长之职,但仍任武装部队总司令,9月1日又从军队退役,翌日当选为执政党主席。紧接着,他依靠军队的支持,于10月举行了总统选举,艾尔沙德当选总统,任期5年。艾尔沙德遂取消军管,恢复了他所追求的民主政治。
然而,艾尔沙德的执政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民联盟在其他反对党的批评和指责下退出议会。从此以后,各主要反对党坚持永不参加艾尔沙德主持的任何选举。1988年的议会选举就遭到了反对党的联合抵制,但在军队的支持和政府的严密部署下,艾尔沙德仍举行了大选,民族党仍是议会多数党。此后几年,反对党不断开展反政府运动,但由于互有矛盾,难以联合,没有给政府造成巨大的威胁。艾尔沙德一面利用军队高压,一面争取同反对党对话。他就是这样维持着自己的执政地位。
1990年10月,艾尔沙德宣布他将参加定于1991年5月举行的总统选举,立即引起反对党的一致反对。3大反对党联盟,即人民联盟为首的8党联盟、民族主义党为首的7党联盟和5个左翼政党组成的5党联盟实现了联合,共同掀起强大的反政府浪潮,要求艾尔沙德立即辞职,将权力交给为各方所接受的副总统,由这位副总统主持选举。
艾尔沙德没有接受反对党的要求,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宣布实行紧急状态以挽救局势。但由于其众叛亲离,军方不再支持,艾尔沙德无力平息规模日趋扩大的群众运动,被迫于12月6日辞职。
12月12日,临时政府在强大的反对党压力下,拘捕了艾尔沙德夫妇。那天,3辆警车和3辆军车护卫一辆轿车驶入达卡使馆区库尔巷84号闲置多时的前英国高级专员的住所,轿车内就是艾尔沙德夫妇及他们8岁的儿子。
1991年4月,艾尔沙德夫妇被移至达卡中央监狱。起诉艾尔沙德的案件接踵而来。1991年6月和1992年2月,达卡特别法庭分别以“非法拥有武器罪”和“家中财产超出正常收入来源罪”判处艾尔沙德10年、3年有期徒刑;1993年6月又以“贪污罪”判处7年徒刑。
点评:
艾尔沙德利用自己掌握的军权发动政变夺得了总统位置,但这只是一时的胜利,最终还是沦为阶下囚。这说明,通过非宪手段上台,很难得到上层及民众的认可,特别是在像孟加拉这样政治派别林立的国家,通过政变上台更不可能得到各派政治势力的认可。尽管你一时可以通过高压政策暂时保住皇位,但最终也难免落为阶下囚的危境。这表明,政治领导人只有通过合法的途径上台,并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执政宗旨,才能真正得到民众的认可,自身也才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