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人民主权的复归——1945年10月委内瑞拉军人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75.人民主权的复归——1945年10月委内瑞拉军人政变

75.人民主权的复归

——1945年10月委内瑞拉军人政变

1908年,委内瑞拉副总统胡安·维森特·戈麦斯发动武装政变,夺取了政权,开始了他27年的独裁统治。1935年,戈麦斯去世,委内瑞拉进入了由独裁向民主的过渡,但依然没有摆脱“一长专制”的体制。1945年9月,总统候选人迪奥赫内斯·埃斯卡兰特突然去世,各派在接班人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一时出现混乱局面。军人趁机于10月18日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在任的伊萨亚斯·梅迪纳·安加里塔总统及其政府,成立了革命执政委员会,试图推行民主政治。

社会各界对政体不满

自独裁者胡安·维森特·戈麦斯于1935年12月去世后,委内瑞拉进入了由独裁向民主的过渡时期。两届政府即洛佩斯·孔特雷拉斯政府(1936—1941)和梅迪纳政府,一方面实行了一些民主化的政策,另一方面则继续维持独裁时期的一些体制,两届政府试图寻求“文明专制”同民主政治之间的平衡,但实际上仍在推行独裁时期建立起来的“一长领导”体制:总统是共和国的第一领导和军队的总司令,又是议会、法庭、市议会和立法会议的推举人。这种体制招致社会各界人士和军队下层军官的不满。在政界,以罗慕洛·贝坦科尔特为代表的力量要求数权分立,并实行直接的普选制。他们把普选视为净化机制的特效剂,认为尊重多数人意愿的选举可以消除营私舞弊、裙带风、走后门等传统弊端。

军界、文人企图改变现况

在军界,到外国进修过的军官深受民族主义、立宪主义和现代化思想的熏陶,他们对全国的形势、政府的决策十分关心,要求对现行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于是,一些文人于1941年9月创建了民主行动党,试图通过立法途径赢得政权,军人则于1942年成立了秘密团体“爱国军人联盟”,力图用武力夺取政权。二者的纲领基本一致,都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主张公共权力机构通过直接的普选产生。1945年的国际形势又对这些军人的行为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二次大战和协约国的胜利给拉美国家指明了新的方向。希特勒德国被打败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号召各国人民起来保卫自由,反对独裁。西班牙的内战驱使大批民主人土流亡拉美,他们成了拉美民主的代言人。在许多国家发生了政变或建立了文人政府。在这样的环境下,“爱国军人联盟”的成员于1945年5—10月间加紧了反对梅迪纳政府的秘密活动,他们邀请贝坦科尔特等文人参加军事起义。1945年又是委内瑞拉的选举年,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权力而发生了分裂,“蝉联派”和“反蝉联派”,“梅迪纳派”和“洛佩斯派”之间的倾轧加剧。

革命执政委员会成立

1945年9月,各派(包括民主行动党)一致推举的总统候选人迪奥赫内斯·埃斯卡兰特突然去世。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各派意见不一,相互指责。10月13日,民主行动党主席罗慕洛·加列戈斯发表讲话,建议推举一位无党派人士作为候选人,但遭拒绝。政府确定了农业部长安赫尔·比亚吉尼为总统候选人。于是,民主行动党撤销了原支持总统候选人的承诺。军人利用这一混乱局面发动了政变。

10月18日上午11—12点之间,政变军人首先在首都普拉尼谢军校发难,紧接着总统府卫队发生骚动。下午,离首都不远的马拉凯军营的官兵发动哗变。这些部队冲向政府机关和总统府。经过一夜的战斗,梅迪纳总统被俘,被迫于19日上午10点在安布罗西奥·普拉萨军营发布命令,宣布释放18日军营暴动被捕的3名军官,即马尔科斯·佩雷斯·希门尼斯、胡利奥·塞萨尔·巴尔加斯、何塞·特奥菲洛·贝拉斯科,并由他们责掌共和国的命运。

19日晚上,在总统府成立了由5名文人和2名军人组成的革命执政委员会,罗幕洛·贝坦科尔特出任该委员会的临时主席。他随即宣布了一系列实行民主政治的措施,其中包括召开制宪大会,实行直接的秘密的普选制。从此开始了委内瑞拉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次政变得到了委内瑞拉各反对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委内瑞拉共产党称革命执政委员会的纲领为“民主的升华,人民主权的复归”。

点评:

此次政变,有的称它为“革命”,有的称它为“政变”。但无论称什么都无关紧要,关键在事件本身的实际内容。“事主的意图不仅仅是夺取政权,他们的目标是加速民主进程,以改革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这是应当加以肯定的。但事实上,这次军人政变建立起来的军政权和民主政治差距尚远。但不管怎么说,政变还是为建立民主政治推进了一步,是符合时代朝流和历史发展方向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