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上帝的恩赐——1980年11月布基纳法索军事政变
24.上帝的恩赐
——1980年11月布基纳法索军事政变
非洲布基纳法索自1960年独立之后的20多年,经济一直不景气。这种经济形势直接削弱着执政党的领导地位。1980年11月25日凌晨,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研究室主任赛耶·泽博上校策动和率领一批中下层军人,在一空降兵突击团的支持下,一举推翻执政14年的桑古尔·拉米扎纳政权,成立了“争取国家进步复兴军事委员会”。
经济不景气,总统无力回天
布基纳法索自1960年独立至80年代,一直戴着非洲乃至世界最穷国之一的落后帽子,国内自然资源紧缺,全国95%的人口以农业为生。20世纪70年代末,遭大旱,粮欠收,国家财政赤字连年增加,年贸易赤字在1亿美元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外债高达3亿多美元。与此同时,政府官员贪污腐化愈演愈烈,物价一涨再涨,民众生活苦不堪言。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把大批布基纳法索人赶上了背井离乡、到处流浪之路。
民众明显地流露出对拉米扎纳政权的极端不满,希望用变革来改变现况。广大工人、学生为争取生存的权利而掀起罢工、罢课的浪潮,时常冲击着国内政局。这期间,执政党和政府同反对党和工会的斗争异常激烈。执政党布基纳法索民主党对反对党和工会常施重压,众反对党认为桑古尔·拉米扎纳政权无视多党制,它们和工会便利用广大民众的不满情绪抨击民主党,伺机煽风点火,鼓动民众对抗政府。反民主党最烈的布基纳法索进步阵线强烈指责民主党搞一党专政,阵线领导人约瑟夫·基·博和约瑟夫·韦德拉奥果同民主党领导人热拉尔·康戈·韦德拉奥果(议长)和约瑟夫·科农博(总理)之间为争权夺利矛盾颇深。基·泽博总书记利用4个中央工会与民主党和政府的矛盾,支持小学教师罢教7周,搞得政府无所适从,处于瘫痪地步,进而引发政府与反对党、工会之间一场全面的政治冲突。
动荡的局势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布基纳法索政权,领导层内部不久开始出现分化,派别矛盾空前加剧。桑古尔·拉米扎纳主张实现民族和解,建立多党联合政府,缓和矛盾,发展经济。对立派代表人物、议长康戈·韦德拉奥果和总理约瑟夫·科农博针锋相对地坚持一党执政。反对党,特别是进步阵线利用领导层内部的派别矛盾,在民主党内进行挑拨、扩大分歧和发展利己势力,甚至和某些议员秘结联盟,试图取得议会中多数席位,造成领导层内部政见严重分歧,争权夺利加剧,危机空前。
面对国内的种种危机,桑古尔·拉米扎纳总统显得有些沮丧,可也无回天之力。作为拉米扎纳的同乡、武装部长总参谋部研究室主任赛耶·泽博,最清楚拉米扎纳举步维艰的处境。
泽博出生于布基纳法索西北部的图冈县,和拉米扎纳同属人数不多的萨莫族。他们二人先后从军于法国殖民军和到印度支那服兵役,1960年布基纳法索独立后,又都效力于布基纳法索武装部队。1974年过渡政府发生危机,拉米扎纳组成民族革命政府,推举泽博任外交部长,辅佐拉米扎纳执政。1976年,泽博退出政府,当上了瓦加杜古合成团团长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研究室主任。据传,在多年的戎马生涯和政治风雨中,他们二人过往密切。
举世瞩目的军事政变
可谁曾料到,祸起萧墙,1980年11月25日,一场不可避免的军事政变在布基纳法索上演了,令世界为之瞩目。
25日凌晨,瓦加杜古合成团团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研究室主任赛耶·泽博上校策动和率领一批中下层军人,在德杜古空降兵突击团的支持下,一举推翻执政14年的桑古尔·拉米扎纳政权,继而关闭瓦加杜古国际机场,并切断瓦加杜古的对外电讯联系。午后,国家电台宣布,政变军人成立“争取国家进步复兴军事委员会”,泽博任主席。这天,军委会宣布:全国实行宵禁,禁止各种公开的游行示威,解散议会,中止宪法,取缔政党,结束多党制,保证工会和宗教信仰的自由,但不能影响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将遵守各项国际协定,布基纳法索不干涉他国内政,也不允许别国干涉布基纳法索内政。后来,泽博主席在《亚非》半月刊发表谈话中谈到,军委会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全国一切有生力量”。他强调说,“个人的自主和自由”不应被遗忘。布基纳法索的政治前景是民族团结和通过社会公正,恢复劳动的价值。
11月26日,除机场关闭依旧和实行全国宵禁外,瓦加杜古等城市恢复了平静,接通了电讯联系,居民开始正常活动。这天,被废黜的前总统桑古尔·拉米扎纳在他曾执政的官邸里被软禁,国民议会议长热拉尔·康戈·韦德拉奥果也遭此厄运,民主联盟总书记卡西米尔·塔普索巴、武装部队前总参谋长让·比拉·扎格雷将军及其前任巴巴·西将军,无一逃脱被关押的下场。入夜,政变军人宣布“军委会”成员名单。“军委会”由31名军人组成,除赛耶·泽博主席外,还有约里安·加布里埃尔·索梅上校,9名中校,5名少校,5名上尉,4名中尉,4名准尉,1名下士和1名宪兵。泽博主席透露,这些成员的职务和就职尚待确定。泽博还签批了在“军委会”内部成立的领导委员会及其成员名单。此外,把总统总秘书处和共和国总秘书处交给一名军需官负责。
军人文官平分秋色
在封官晋职安排就绪后,为了稳定政变成功后的局势,“军委会”不失时机地做出安抚性许诺,进而采取了一些安内举措,诸如:保证宗教信仰自由,补发教师在罢工期间的工资、救济灾民等,初步树立了军委会的形象。1980年12月2日,瓦加杜古大主教宗格拉纳会见泽博主席。此后,宗格拉纳把这起军事政变归功于“上帝的恩赐”。人民群众,特别是工会和天主教徒对这起军事政变也表示支持和拥护。
12月7日,新政府成员走马上任,其中军人和文官人数平分秋色。赛耶·泽博出任国家元首、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国防和退伍军人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其他阁员中,军人和文官为8:9。
1981年5月1日,新政府在人民宫前举行隆重集会,大会主持人赛耶·泽博公布新政府内外政策。国内方面,新政府坚决“捍卫以‘一一二五’运动为核心的民族统一”,自力更生地发展民族经济,因为“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杠杆作用”。外交方面,坚持不结盟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附属关系和新殖民政策,发展同本地区各国和兄弟国家的友好关系,参加区域性合作,促进非洲的统一。非洲大陆应由非洲人来保卫。布基纳法索准备重审或修订同非洲以外国家的关系。
泽博随后在政府和武装部队中打击清除异已力量。然而执政不足两年,他又被政变军人赶下了台。
点评:
赛耶·泽博的十一月军事政变是布基纳法索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各种矛盾所引起的必然结果。政变后,使布基纳法索面貌为之一新,特别是农业生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由于泽博依然没有稳定住政局,维权机制依然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防止军人干政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他自己仅在执政两年后再度被军事政变赶下台。当然,他下台只是现象,最根本的还是他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是缺少正确的策略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