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政府无力终遭弃——1976年11月布隆迪军事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23.政府无力终遭弃——1976年11月布隆迪军事政变

23.政府无力终遭弃

——1976年11月布隆迪军事政变

1966年,布隆迪王国首相米歇尔·米孔贝罗发动政变,废黜了国王,建立了共和国。在米孔贝罗统治期间,国家经济形势恶化。1976年11月1日,以武装部队第一副总参谋长让一巴蒂斯特·巴加扎中校和空军少校恩齐马纳为首的军人发动政变,出动军队迅速控制了首都布琼布拉,推翻了米孔贝罗总统。武装部队的行动未遇到任何抵抗,成为一次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政变后,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巴加扎为共和国总统。

政府软弱无力

米歇尔·米孔贝罗任布隆迪共和国总统以后,不但未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解决布隆迪经济落后的问题,反而使国家的经济进一步恶化。部族和解的问题也未得以解决,执掌军政大权的图西族与占全国人口85%的胡图族之间仍不断出现流血冲突。在1972年的两族冲突中,米孔贝罗调动军队严厉镇压胡图族,被屠杀的达数万人,首都布琼布拉胡图族的头面人物几乎均遭枪决,引起全国的震惊和不安。与此同时,米孔贝罗政府内部贪污腐化盛行,争权倾轧的斗争日趋严重。

这一状况引起了军队的不满,校官集团悄悄地策划政变,准备推翻米孔贝罗总统,接管政权。此时的米孔贝罗,本人虽身为军人、兼任国防部长,但他在武装部队中已无威望,甚至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

武装政变

1976年11月1日,武装部队第一副总参谋长让一巴蒂斯特·巴加扎中校和空军少校恩齐马纳发动政变,出动军队迅速控制了首都布琼布拉,接管了电台和政府机构,逮捕了米孔贝罗总统。武装部队的行动未遇到任何抵抗,成为一次不流血的军事政变。米孔贝罗总统被软禁。武装部队向全国广播的政变公报声称,他们所以接管政府权力,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米孔贝罗总统已不能按照国家的利益行使权力,以及布隆迪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严重恶化。

武装部队负责人举行会议讨论了局势的危机和拯救国家的问题,并作出了决定:立即解除米孔贝罗的一切军政职务;解散政府、乌普罗纳党的一切机构和组织;解除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托马斯·恩达贝梅耶将军的职务,废除授予他的军衔;政府的日常事务工作由各部的秘书长代行。

政变后,宣布成立布隆迪最高革命委员会,行使国家的最高权力。最高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第二共和国,任命巴加扎为共和国总统。巴加扎中校在就职宣誓中说,新的军政权对内政策的重点是加强民族团结,反对部族主义和地方主义;实行经济独立和发展农业;反对贪污腐化,整顿财政。对外政策将遵循睦邻、不结盟、国际合作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原则。

巴加扎总统任命最高革命委员会成员恩赞比马纳中校为总理,组织新政府。至此,布隆迪新政府开始正常的运转。

点评:

一个政党与政府无执政能力,导致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滑坡或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低甚至下降,再加上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军人与政界领导人对立,军事政变就为期不远了。1966年的布隆迪政变,再一次说明了这个问题。政变对平民百姓来说也许确是一件好事,不破不立。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设新的国家,在避免内战的前提下,使用政变的方式更替执政者,解决国家长期不能解决的矛盾,不失为好方式之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