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余波激荡难平息——1976年3月阿根廷军事政变 - 168次世界重大政变内幕 - 李一新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22.余波激荡难平息——1976年3月阿根廷军事政变

22.余波激荡难平息

——1976年3月阿根廷军事政变

20世纪中期,阿根廷是个政变频繁的国家,几年就发生一次。1973年10月,在国外流亡18年的庇隆返回阿根廷执政。1974年7月1日庇隆总统去世,由庇隆的夫人、副总统玛·埃·马丁内斯·德·庇隆继任总统。她在任职期间,用人惟亲、打击异己,加上连年的经济危机,致使国内政局失控。于1976年3月24日,军队发动了政变,推翻了庇隆夫人政府,成立了由三军司令组成的军人执政委员会,陆军总司令豪·拉·魏地拉出任总统。

庇隆重返政坛,阶级斗争尖锐

1973年3月,阿根廷在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举行了总统和议会普选。在大选中,正义党(庇隆主义运动)获胜。5月22日,坎波拉就任总统,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国解放,为在外流亡、曾担任阿根廷总统的庇隆再度返阿执政创造条件。坎波拉政府废除了镇压性法令,对政治犯实行大赦,提高工人工资,控制外贸及日用必需品价格,阻止外国垄断组织及大地主所有者的活动等,同时恢复了与古巴的外交与贸易关系,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反动派采取了破坏经济和大搞恐怖活动等手段,在国内制造混乱和动摇人民对政府的信任,造成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定。

同年7月,坎波拉辞去总统职务。9月23日举行了大选,在国外流亡了18年之后于6月20日返回阿根廷的庇隆,以6296的票数获得大选胜利,10月12日再次就任阿根廷总统。

庇隆在执政初期,对内主张民族和解,对外反对美、苏两霸,并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但是庇隆面临的政治问题极其棘手,内部矛盾发展成公开对抗,左翼与右翼的暴力活动不断增加,各派之间的政治分歧与权力之争日趋尖锐,如在庇隆回国之际,有50多万群众在首都机场欢迎,但不同派别之间发生了冲突,展开了混战,造成了数十人伤亡。就在他就任总统前夕,阿根廷总工会总书记罗西遭暗杀。

1974年1月,国会批准了对国会法的修改,导致了阶级斗争进一步激化,仅在5个月内就发生了270多次罢工,参加人数达1000多万人。同期,科尔多瓦省发生叛乱。7月1日,不堪政坛重负的78岁高龄的庇隆总统因心脏病急剧发作而去世,由庇隆的夫人、副总统玛·埃·马丁内斯·德·庇隆继任总统。

庇隆夫人执政,政经危机四伏

庇隆夫人任职后,她没有改进其丈夫、前任总统执政期间存在的问题,反而在政治上更加偏离正确的轨道。他任人惟亲,打击异己,造成政府内部、政府与工会之间矛盾重重。与此同时,游击队加紧活动,不断对军人、警察、某些工会领导和政治家进行袭击。这期间阿根廷发生了一场新的经济危机,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几乎等于零。受当时国际市场形势的影响,阿根廷的出口收入、外汇储备锐减,外贸从连年顺差转为逆差,财政赤字接近30亿美元,通货膨胀率高达335%,外债高达120亿美元,失业人数超过了100万人。政府虽采取贬低币值、提高物价、降低工资和寻求美国援助等措施,但未能抑制经济恶化的进程。由于政府把一些外国资本的大企业收归国有,右派势力诉诸暴力,大肆进行经济破坏活动。

1975年3—7月,阿根廷各地的工人连续举行罢工、示威和集会,以至发展成了声势浩大和震动全国的总罢工,政府对国内局势完全失去了控制。而美、苏则趁机对阿根廷展开争夺,苏联扩大苏阿贸易,美国软硬兼施,拉压并用。美、苏对阿根廷的争夺大大加剧了阿根廷政治和经济危机,导致阿根廷政局动荡不安。在这种形势下,1975年12月,空军的一些分队哗变,要求总统辞职和把政府权力移交给军人。

军队发动政变,罢工运动难息

1976年2月,三军高级将领多次集会,向一些国家打招呼,准备发动政变。3月24日,他们以镇压颠覆活动为理由,调动部队、坦克进驻布宜诺斯艾利斯,对首都政府机构及重要的公用事业部门武装“守卫”,推翻了庇隆夫人政府,成立了由三军司令组成的军人执政委员会,陆军总司令豪·拉·魏地拉出任总统。

政变之后,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措施,取缔和停止一切政党和工会活动,严禁罢工和集会游行,派兵围剿游击队,并逮捕和审讯进步人士。在经济上,军政府着手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吸收外资、取消物价监督等政策。但新政府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平日的生活费用上涨了3.5倍,而实际工资则下降了20%,劳动人民日益不满。

军政府执政不到半年,工人群众就不顾严厉镇压而冲破禁令,再次兴起罢工运动。仅在1977—1978年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科尔多瓦、罗萨里奥等工业中心不断发生罢工运动。参加罢工的有冶金、电力、汽车、化工、交通等部门的1500万人以上。1981年3月,魏地拉总统任职期满下台,由比奥拉继任总统。

点评:

1976年阿根廷的政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与军队在这个国家的政治中所扮演的过重角色有极其重大关系。军人参政、干政,而总统似乎对军队无控制权,导致军队领导人很容易采取用暴力方式夺取政权。其二,国内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窘,不堪忍受生活重负的人民便举行游行、示威、抗议,反动分子乘机便发动夺权政变。其三,外国势力的插手,也是政变发生的原因之一,美苏插手阿根廷,干预其政治、外交,导致阿根廷政治势力矛盾尖锐对立。其四,国内当权者腐败无能,或无力解决国民所面临的困境,反对派只能试图用政变的方式来解决矛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