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 血火铁 - 何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血火铁 >

第十章

严铁英率领着骑兵小队,顺着一条小道插向锦阳至霞县的公路。日上三竿,光辉撒在大地上,高山、河流被蒙在一片灰色中。小道上坑坑洼洼,两旁密匝匝的树丛,枝桠四开,有的竟伸到了小道的中央。

这样的路,委实不是骑兵们理想的通路。他们只得把身子伏得很低,灵活地躲避突而其来粗粗细细的枝桠。这样奔驰了大约二三十里,马也乏了,人也乏了。

铁英紧锁眉头,她不知离公路还有多远。她想找出一条更大些的路,即使弯些远些,也比这样穷折腾好些。她把车朋叫到跟前,对他说了自己的想法,车朋很是赞成。部队驰到一个小村旁,他们勒住马,想找个人问问,有没有其他的路通往公路?可是村子里静悄悄的,连个人影子都见不到。铁英好生奇怪,令人去村里找,一会儿两名战士领着一位老人走过来了。战士报告说,全村里都不见别的人,就这位老爷爷,问他的话,他起初不肯说,经我们再三解释,他才告诉说村里人昨夜儿就躲到深山里去了,只留下他看护着村子。

“老爷爷,你们为啥要躲进深山里去呢?发生了什哩事吗?”铁英感到十分奇怪,她笑着问道。

老人虽说年纪大了,口齿还是蛮清楚的。他说:“昨夜有人从镇里回来,说今儿个要过大兵,所以大伙儿都躲了。”

车朋问:“大兵过了么?”

“还没有!”老人答。

铁英心里一喜:“老爷爷,这里到公路还有多远?”

“不远,再走五里左右就到了。”老人说毕把手向前一指,“高山脚下便是。”

铁英他们顺老人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前面的丛山之上高兀着一架大山,莽莽苍苍的,也不知有多高,因为山顶被一片云雾围绕住哩。

铁英高兴地又问道:

“那山叫什么山来着?”

“叫伏龙山。”严铁英的问话引起了老人的兴致,老人说,”传说刘伯温立了一石碑,说是三百年前伏一龙,三百年后伏一龙。”

“你见过那石碑吗?”铁英笑问道。

“不曾见过。”老人老实地说。“不过听说有人见过,那字写得跟鸡爪一样,那碑比我们人还高。”

“嗬,是吗?”铁英将信将疑。

“继续前进吧,到了那里先看好地形。”铁英对车朋说,“哦,对了,再派出打探的人去。”

“已派出去了。”车朋答。他朝战士们一挥手,百多匹战马成一字长蛇阵又出发了。

铁英对老人说:“老爷爷,你也躲一躲吧!国民党的那些大兵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看着老人惊异的神情,铁英解释道:“呵,是这样的,我们就是来打这些大兵的。这里离公路近,等下一交火,说不定那些个大兵就会来糟蹋村子,得提防点哩!”

老人望着这个挎着枪的英武的姑娘,听着关切的话语,就咧开没牙的嘴笑了。显然他不仅知道游击队,而且对游击队还怀有好感,所以他全没有一丝惧怕的样子。

铁英告辞了老人,和苏曼翻身上马,朝伏龙山奔去。

伏龙山,好一架气势磅礴的大山啊!山上草深林密,怪石嶙峋。

铁英赶上车朋他们,站在伏龙山对面的一座小山上,观察着眼前这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地形。

从现在站立的山脚下到伏龙山下的公路,不过两百米左右,最窄处只有四五十米。锦霞公路是依着伏龙山的山脚蜿蜒前伸的。

公路的这边有一条丈把宽的小溪,溪水在阳光下闪着银光。流水的响声时强时弱,时有时无地传入耳鼓。这可能是因为溪中有平缓、也有急跌的缘故!小溪这边便是田野,都种上了庄稼。

铁英和车朋选择了一个稍宽的便于骑兵行动的地段。铁英把马鞭子一指对面伏龙山对车朋说:

“最好是把人马埋伏在那边的山脚下,那里距公路很近,可以缩短接敌时间,更大的出敌不意,打它个措手不及。”

车朋担心地说:“距离太近了,暴露了目标怎办?”

“强调纪律嘛!那边草深,林子又密,相信战士们会很好隐蔽的。”铁英说。

“就怕马匹弄出声来!”车朋还是有点放心不下。

“各人管好各人的马。实在不行,暂时让战马委屈一下,用绳子把嘴巴套一套。”铁英说。

“那好吧!”车朋这才放了心,愉快地转过身,将小队带到伏龙山下的深草丛中,埋伏下来。

要说这真是个理想的伏击地点,一人多高的茅草,将人马整个儿隐没了。因为附近村庄里有不少的牛、羊、马在这山上放牧过,所以踩踏出一条条很不规则的羊肠小路,这对于骑兵的出击,倒是方便了不少。

铁英和车朋十分仔细地检查了每一个战士的准备情况,一再嘱咐他们要严格遵守纪律,绝对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暴露目标。

他们统一了口令,要求出击要猛,接敌要快,要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

这支新成立起来的骑兵小队,虽然以往打过一些小仗,如对分散之敌的快速包围、歼灭呀!对某个盘踞之点的远途奔袭呀!然而像今天这样地伏在敌人大部部将要通过的地方,距离又是这么近,则是第一次。所以大家都有些紧张。

有的战士悄悄问班长,“敌人什哩时候来呀?”“砍倒敌人后是先要马还是要武器呀”等等。班长总要比战士高一着吧!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敌人快来了!”“砍倒敌人后什么也不能要!”原因是甚么呢?班长们解释说,“原因就是咱们是袭击敌人,速打速决。”这样一来,战士们心里有数,一个个跃跃欲试了。

过了一会儿,派出哨探的战士回来报告,敌人已经进到离伏击地点不到二华里的北山麓了。

铁英让大家做好准备,并和车朋再一次检查了隐蔽情况。一切良好。

她最后一次叮嘱说:“同志们沉住气,不到时机不出击,听我的统一号令!”

战士们用信赖的目光望着自己年轻的队长,用最亲切的低声和手势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队长放心吧,保证打好这一仗!”“队长,我们一定一切行动听指挥。”“队长,请放心,我们一定努力杀敌。”

铁英回到了自己的指挥位置上。她的位置最靠前,这是她充分考虑到乌驳马的怪癖,如果它跟在别的马后面,可能会畏葸不前,以致于影响整个战斗。

车朋站在她的右首约十几步的地方,而苏曼呢,则站在她的身后,背上的刀穗子在阳光下闪着红艳艳的色彩。

不到抽一袋烟的功夫,敌人的前锋部队出现了。

这是由三辆汽车开路,汽车上站满了敌兵,汽车鸣着喇叭,发狂似的向前奔驰。由于连日来不曾下过雨,汽车过后卷起了遮天盖地的灰尘。这灰尘冲散到四方,冲到游击队伏击地点的上空,使得整座山谷迷蒙一片。

二十分钟后,敌人的步兵出现了。这些个烂兵,一个个趾高气昂,刺刀的尖上闪着亮光。战士们见了,骂道:“好你个狗日的,等下瞧吧!”

眼看着敌人的大队过了一半,车朋急得什么似的,急躁的望了望铁英,见铁英一手扠腰,一手握着乌驳马的缰绳,正在凝视着前方,并没有丝毫出击的样子。

哎呀,敌人的后续部队也随即跟进啦!车朋的心里大烧火燎。他把刀攥得紧紧的,恨不得立马冲入敌群,杀它个人仰马翻。

铁英没理会车朋,仍然是双目炯炯地望着公路上。突然,她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东西,起初她还以为是幻觉,可是她揉了揉眼一细瞧,呵,没错,大白马,滚雪龙!那上面骑坐的不正是那个敌旅长么?!这家伙肥头大耳,在四五十个卫兵的护卫簇拥下,耀武扬威,悠然自得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