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商议出使
耶律和古典听李铤说北汉有智慧和能力的人不可胜数,这话在她看来却有些好笑,她问李铤:“你们朝中有几个人是真的听皇帝的话?”
李铤沉默了。
如今卫融在辽国上京居住,始终未向国内回传消息,李铤大约也知道了卫融在这里干什么!如今北汉朝堂的情况恐怕被契丹人摸得明明白白,卫融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李铤便不想把口舌浪费在争嘴上的长短,索性保持沉默。
耶律和古典见李铤不回话,也不再咄咄逼人,反倒给李铤看座。
李铤默默坐下。
耶律和古典继而又说:“李舍人,我大辽确实有意与贵国结盟,但结盟却未必非大汉不可。大周的使者可是比你早了些日子到的上京。”
李铤听了心中一惊,脸色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耶律和古典将他的表情都看在眼里,接着说:“他们提出了一个我们非常满意的条件,我想再听听你们的条件,所以还没答应他们。李舍人,你从大汉带来的条件是什么呢?”
李铤定了定心神,问耶律和古典:“请问长公主,不知周人提出了怎样的条件能让大辽满意?”
耶律和古典意味深长的笑了:“告诉你也无妨,周人的使者只需要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便愿每年进贡三万缗,如果我们能出兵协助大周平定汉国,他们愿意每年进贡十万缗。”
刚听到三万缗的时候,李铤还松了口气,自己能给出的条件也是三万缗,可当他听到周国愿进贡十万缗时,李铤震惊地站了起来:“这不可能!”
一缗是一千文,即一两白银,十万缗就是十万两白银,一年十万两白银北汉不是拿不出来,但是作为通事舍人的李铤在刘崇身边批奏折的日子并不少,很清楚如今的北汉每年的岁收。如果真的要每年进贡十万两白银,北汉撑不了太久,这样一来,向契丹求援就真的成了饮鸩止渴,只消几年,大汉就会被这笔钱拖垮。
两者的条件相较,北汉全无胜算,若是这样,这一趟可就白来了。李铤正盘算之时,突然想起来之前,赵华也找过自己。
赵华找到李铤,是对形式有所预判:“李舍人,此次出使事关重大,很多事需要你临机判断,不用担心失败,但切勿失联。你且记住一点,如果契丹说周人也开了条件寻求结盟,不论周人开出的条件高低,你都可以这样回复他。”
李铤开口将赵华那话道了出来:“不知道长公主想要听话的狼,还是噬人的老虎?”
李铤的反问令耶律和古典有些惊讶,不过她的面上并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说:“你说你们是狼,可别在这里侮辱狼了!你们充其量不过是一条丧家犬,要的只是个撑门面的主人。”
李铤被耶律和古典说的脸青一阵白一阵,虽然生气,但是不得不承认这话,尤其是在府州一战战败后。但即便如此,李铤也不甘示弱:“既然是一条丧家犬,公主殿下又何必亲自与我见面?派个猫猫狗狗把我打发就是了。”
李铤一直掐着这点,叫耶律和古典略有些被动,她知道李铤做不了主,所以决定单刀直入:“李舍人,你何必和我绕这些圈子,不妨直接说说你们的价码?”
李铤听了立刻心虚,喝了口茶后,硬着头皮说出了要辽出兵相助,岁贡三万缗的条件,但北汉愿意向辽称臣。
耶律和古典听罢冷哼:“这条件你们也好意思说得出口?你回去告诉你们皇上,若有诚意,就派个能解决问题的人来!”
与耶律和古典的会谈算是就此失败,李铤也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而李铤自太原走后,大汉的朝廷忽然忙碌了起来,太子刘承钧与马步军都指挥使张元徽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方面组织禁军前往各州布防,一方面防备周人与自己开战。
文官方面为了后续的军事力量的扩充和给契丹人的进贡,全力征收征税、筹备钱粮。
而杨崇贵作为太原指挥使也很忙。
禁军外派,他还要控制城门,太原城内的进出城秩序不能被影响,同时还要确保城中的防务实力不变。为了尽快安排妥当,杨崇贵昼夜都在城卫军兵营。
这天,杨崇贵巡视完城墙,回房整理时竟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睡了片刻,听到有人再小声呼唤着自己的名字。
“杨将军,杨将军。”
杨崇贵睁开眼,看到是自己在城卫军提拔的副手,穆羽。穆羽来找,一定是有事儿,杨崇贵心里一惊,也就没了睡意,赶忙问了句:“什么事儿?”
穆羽小心翼翼地回答:“杨将军,如今禁军已经分赴各地,反馈良好。周人想必不敢轻易来战,您还是回府休息吧?”
杨崇贵松了口气,拒绝了穆羽的好意:“眼下是非常时期。我们正与契丹商谈结盟一事,此事未定前,都不可大意。契丹对我虎视眈眈,这次我们受挫,他们未必不会趁火打劫。我们作为守卫太原城的第一道防线,绝不能掉以轻心。”
穆羽似懂非懂地点头。
杨崇贵刚被任命为保卫指挥使时,执掌城卫军。那时在张元徽的帮助下,逐渐掌握实权,起初自己的副手段星还对自己有些敌视,经常阳奉阴违。杨崇贵虽能理解段星,但时间长了,段星的行为实在有碍工作的开展,杨崇贵便将他逐出了城卫军。
那时正值穆羽杀上门来,他要为段星讨回公道。
矮小敦实的穆羽一路打翻了守护在外的亲卫冲进杨崇贵的营帐,最后却被阿武镇,压在了营帐口。
既然打不过,穆羽决定动口,指着杨崇贵破口大骂:“你这个指挥使根本没有容人之量,段将军水平出众,保卫指挥使位置空悬,本来大家都以为段将军会接替此位,你毫无建树又从天而降,还抢走了段将军的位置!你既然得了便宜,还将他赶走,你这种人怎么能当指挥使!”
穆羽年纪不大。
杨崇贵理解穆羽的心情,也知道穆羽的抱怨大概代表了军中一大部分人的看法,便将自己逐出段星的理由一一说了出来,足足说了一个时辰。
年少的穆羽起先还抗辩两句,到最后终于沉默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行为太过胡闹!自己也好、段星也好,先前的置气都太将自己的利益得失凌驾于整体之上了。穆羽知错就改,收起了自己的小性子。
杨崇贵拉了一只机动守护城墙的队伍,穆羽也要求加入。
穆羽在其中肯打肯拼,又在防御一事上天赋过人。
一段时间下来,杨崇贵发现穆羽确实很适合带领这只快速反应部队,也就提了他做自己的副手。
穆羽见杨崇贵把家都按在军中了,这些天满面倦怠,他实在是有些不忍,这才劝杨崇贵回去休息休息,两人正说着,门外想起了一阵喧哗声,杨崇贵霍然起身。
穆羽先他一步跑了出去,大喝屋外喧闹的人问:“怎么回事?”
那人见杨崇贵出来,转向他汇报道:“报告将军,有个自称使辽使者随从的人在城外叫门。我们不确定来者身份,不敢开城门。”
杨崇贵听了匆匆赶到城头,太原城高近五丈,从城头往下看只能看到城下隐约一个人影,完全看不清人的长相,杨崇贵对他喊道:“我乃保卫指挥使杨崇贵,城下何人,为何深夜叩城?”
城下的人听到杨崇贵的喊声,也大声回应:“杨将军,我乃通事舍人李铤大人的家丁李三,李铤大人出使契丹,已与契丹有了初步共识,我家大人还在与契丹协商,尚需三五日回返,特派小的先行回来传递消息,我家大人说此事十分紧急,需尽快送达皇上,因此才深夜叩门。”
杨崇贵听罢,回复城下那人:“深夜时分,不能为你一人而大开城门,我可以放一个吊篮拉你上来,你看可否?”
自称李三的人听了之后回复杨崇贵:“杨将军不必为难,我不需要进城,我手中有我家大人的书信一封,请您用篮子将信取去,还烦请杨将军将信交给皇上,我明天一早开城门后再进城不迟。”
杨崇贵思考了一下李三的提议,觉得这个办法倒是再好不过,便差人将吊篮寻来放了下去。取回信笺,杨崇贵仔细观察了一番,信用蜡封,蜡封没有动过的痕迹,信上写着四个大字:陛下亲启。
除此之外,从信封上再也看不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