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仇人见面刘崇的野望
就在众人纷纷议论该如何应对党项一事,一人忽然站出来说自己有权衡左右的法子。
这人从众臣中走出,走到杨崇贵身侧,向刘崇进言:“臣有一计可让党项不敢轻举妄动,河外的精兵也可以自由来去。”
之前听着众臣一人一句地反驳,杨崇贵倒都能理解,因而对说话之人也并不好奇。可这时听到这人开口说话,听声音极为熟悉,他实在是忍不住转过脸望去,这一看,杨崇贵大吃一惊,站在那里进言的竟然是在丰州走脱的卫融!
杨崇贵强忍住内心的冲动,只是将手紧紧地攥在一处,手臂上青筋暴起,他用尽了全力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日卫融在河外掀起血雨腥风,令河外一夜之间处于险境,令折御林命丧麟州,更令自己与赛花差点错过,最后甚至逼得自己不得不千里迢迢跑来太原做保卫指挥使。
杨崇贵的气,刘崇当然知道,他假装没看见杨崇贵,点头示意卫融继续说下去:“爱卿有什么好主意,说来听听。”
卫融对带着怒意看自己的杨崇贵回以一笑,笑容中略带讥讽之意。不过卫融见好就收,他知道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激怒杨崇贵,因此很快就转向刘崇回答:“启禀陛下,正如刚才所说,党项人一向欺软怕硬,只要我们对他们还是威胁,他们就不敢有所动作。”
一人听罢这话,在角落里冷笑一声:“卫大人这话,说了同没说有什么区别!”
刘崇看向反驳的那人,淡淡地说:“李峦,你若有话,也等卫融说完了再说!”被刘崇这么一说,刚刚还充斥着小声议论的大殿忽然安静了下来,众人耐着性子,继续听着卫融的话。
卫融则仿佛从未被打断似的继续说:“只要有一强援在侧,党项人就不敢轻举妄动,我大汉也就不是四面受敌了。”说到这,卫融顿了顿,他看了刘崇一眼。
刘崇也眼含深意地看着卫融,缓缓发问:“那卫爱卿眼中最合适的强援是谁呢?”
刘崇的语气让卫融吃不透,但话都说道这个份儿上了,他只能横下一条心:“契丹,会是我们最好的强援。”
卫融的话音未落,安静的朝堂又骚,动了起来。
立时间,几个大臣站出来指责卫融:“卫融,你真是好大的胆子,你是收了契丹人多少好处?这样替契丹人说话!”
“皇上之前险些为契丹人所害,如今居然要求上门去!”
反驳的声音此起彼伏,卫融却岿然不动。然而刘崇却什么都没说,只是静观堂内的大臣们。卫融的话一点都不令杨崇贵意外,他与辽的关系非同一般,一旦刘崇选择依附契丹来壮大自己,那么卫融就会是朝中最得势的大臣。卫融当日非但没被治罪,还能回到大学士的位置上,杨崇贵就知道此人不简单了!
杨崇贵本以为刘崇经历了李骧一事,对契丹应该是恨之入骨,当日他宁可命丧幽州,也不愿意与契丹交易,杨崇贵本来是认为刘崇绝不会听从卫融的这个提议的。
但是很快,杨崇贵察觉到了不对。
刘崇从头到尾都没有出声,只是看着卫融保持沉默。
而先前反对激烈的大臣们发现了皇上的态度后,也都慢慢降低了声调,嘈杂的大堂复又恢复到了平静。
刘崇发现大殿内已经没有声音了,这才开口问卫融:“为了对付区区五州,这代价是否大了点?”
刘崇的话以疑问收尾,卫融这个老官,场,听到这里,悬着的心已经放下了一半,看来自己是赌对了,刘崇并不排斥与契丹联手。卫融信心满面地说:“周人势大,对契丹势必会构成威胁。我们此番和谈,与契丹只是联手而已,我们目的相同,只怕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契丹人就愿意相助!”
刘崇听了卫融的话,继续保持沉默。
刘崇的态度让人猜不透,看他的样子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同意这个观点还是不同意,几个官员壮着胆子走出来,向刘崇继续进言,他们认为此时与契丹合作的确是利大于弊。
其中一人说道:“如今契丹内乱,他们不敢贸然南下,因而一直在警惕中原的反,攻。郭威过往是攻打契丹的主力,一旦叫他坐稳中原,契丹人怕是夜不能寐,我们此番主动示好,契丹人一定愿意与我们结盟共抗周人。”
刘崇微微颔首,转向刘承钧:“你怎么看?”
刘承钧犹豫了一下,走出队列拱手行礼后说:“儿臣觉得,党项人是狼,契丹人是虎,驱虎逐狼,难免遭到反噬,与契丹人结盟一事还应慎重。”
刘崇听了刘承钧的话不置可否,又看向一侧的赵华和郑珙问道:“赵爱卿,郑爱卿?”
赵华率先走出来:“回陛下,臣觉得与契丹接触一下未尝不可,契丹与郭威不两立,我们何不先探探契丹。”
郑珙也拱手回应:“臣也认为先接触一下看看条件再议不迟。”
刘崇看向张元徽,张元徽立刻出列说道:“回陛下,臣同意赵大人和郑大人的意见,不过臣还有一些想法。”
刘崇饶有兴致的看着张元徽:“但说无妨。”
张元徽转过身看着卫融:“与契丹人结盟一事是由卫大学士提出来的,而且卫大学士信誓旦旦此事不难。此前卫大学士就与契丹人多有接触,想来此番去试探契丹,卫大学士是最好的使者人选。臣认为陛下以卫大学士为正使出使契丹,不过为了避人耳目,此举不宜光明正大,让卫大学士带上三五个随从即可。”
卫融起初听这话,还没觉得什么,但听到堂堂武将张元徽认为带三五个随从足够应付的时候,面色一凛。自己带三五人出访辽国,可真个杀自己的好机会!远的不提,单说一旁的杨崇贵,三五人外取自己一条性命只怕是易如反掌,而后还可嫁祸给契丹,还能再离间两国的关系。
卫融正要反对,刘崇就已经点了点头:“张爱卿说的有理,卫融啊,这出使契丹的任务就交给你,务必给我谈一个满意的条件回来。”后面一句话已经是对着卫融再说。
卫融无奈应下:“臣遵旨。”
杨崇贵的话憋在胸口,实在是不吐不快,他上前一步,却又看见刘崇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带着恳之意,随即楞了一下,又退回队伍中去了。
刘崇随即边说:“此事事关重大,卫融即刻出发吧。”
卫融应下,转身离开,从杨崇贵的身边走了过去,杨崇贵眼睁睁地看着此人走出殿外,心里憋着一团火,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忍到退朝的。一听到太监宣布退朝,杨崇贵立刻转身正要出去,就听到刘崇说:“崇贵,你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杨崇贵眉头微皱,一肚子皆是不满的情绪,面上却不敢有任何表情,静静地候在那里。余下的朝臣鱼贯而出,路过杨崇贵时,无不是以羡慕的目光打量着这位官,场的新秀。待大臣们都走光了,刘崇走下台阶,拍了拍杨崇贵的肩膀,说了句跟我来,便率先走出宫门。
杨崇贵紧随其后,始终默不作声。
两人行走了许久,刘崇沉默不语,杨崇贵也不说话,像是年轻人在怄气。到最后,还是刘崇先开了口:“我知道你气卫融一事,但当初确实是我授意卫融走一趟河外,委任你做河外节度使。只是没想到他借着此事与契丹人勾结,险些将河外三州搞得天翻地覆。幸亏有你,稳住了河外的局势。”
杨崇贵看了一眼刘崇,目光中有些吃惊的成分,这话本身倒是不令杨崇贵惊讶,他之前就与鲁爷怀疑卫融在河外的动作是刘崇授意的。杨崇贵意外的是刘崇竟然这么爽快地说出了这个秘密。他忍不住问道:“既然知道卫融与契丹人有勾结,又为何让他回朝,继续做大学士?”
刘崇拍了拍杨崇贵的肩膀:“留下卫融,不为别的。如今大汉需要契丹的帮助,而卫融是最合适的使节人选。”
杨崇贵并不认同与契丹结盟的主意,提醒刘崇:“正如太子殿下所言,党项人如果是狼,契丹人就是虎。为了些许帮助,就以身饲虎,不是智者所为。”
“你以为是朕想以身饲虎嘛?”刘崇说话的语气一时间高了起来,“如今大汉不过十三州,如果大家同心协力还好,但各州都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实力,对朝廷阳奉阴违!朝中大臣也是各怀心思,我能信任的不过三五人。我们与周人之间必有一战,如果没有外力帮助,别说备战,可能还没开打,朝廷就已经崩溃了。如今联合契丹刚刚结束内乱,他们希望我们作为缓冲地带,暂时不与周人硬碰硬,契丹不会提什么苛刻的条件。只要他们不要地,那只是牺牲一点地位、金钱或者……不管是什么也好,都足以让我和郭雀儿一战!”
杨崇贵能从刘崇突变的语气中听出他的不易,这番易主,刘崇不仅仅是失去了皇侄,还牺牲了一个儿子。他能理解刘崇的心情,却不能认同他的做法:“兵法有云,远交近攻!我们与契丹毗邻,此刻与他联手对付周人,他们必定会倾全力相帮,但契丹的初衷未必是要帮我们退敌,而是在帮他们自己开疆扩土!”
刘崇摆了摆手,露出了过来人老练的笑容:“有了契丹人的帮助,我们一定可以打败周人,到那时,坐拥中原,我们就有了和契丹人掰腕子的空间和实力,到那时,只要契丹人不傻,也不会轻易起衅。”
杨崇贵听到这里就明白了,刘崇心意已决,他再说什么也都枉然,既然如此,也就不要再白费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