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朝堂之辩 - 杨门少年 - 飞刀叶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杨门少年 >

第85章朝堂之辩

一天下来,杨崇贵已经对太原城了如指掌。李泽虽然说话有几分夸张,但他对太原城当真是了解,而李泽也对杨崇贵颇有些好感,本来听说此人是个武将,还以为会是个莽夫,没想到杨崇贵出手大方、待自己也颇为和善。天色渐黑,杨崇贵想着明日还要觐见皇上,决定打道回府。

李泽将杨崇贵送回驿馆,临走前,李泽对杨崇贵说:“杨爷,看得出您是要飞黄腾达的人,或许看不上我这种小人物。但是,今后但凡有有用得上我的地方,您只管来东城山河馆找我!我没什么做大事的本事,但若在太原城遇到了什么偷鸡摸狗的小事,我都能办妥!”

李泽说这话,是看着杨崇贵是个好结交的主儿,而今天下动荡,武将必定前途无量。杨崇贵也当自己多了个朋友,笑着应下了李泽的这番说辞。

而后,两人告辞,杨崇贵回屋休息了,只等明日觐见,才能知道自己与麟州城往后的气数。

这一夜,杨崇贵几乎没怎么合眼,早朝的时间原本就早,他赶早收拾,又想了些刘崇可能会说的事情,提前预备的应对之策。此刻天色虽然还没亮,但瞧着时间已经是要去上早朝的时候了,杨崇贵收拾停当,早早到了晋阳宫前等待传唤。

他本以为自己是最早来的,没想到到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中年人在宫前广场那里来回踱步,那人穿着官服,天色昏暗看不清模样,只能看出脸色微白,三缕长须让他看起来一脸书生气。

那人似乎正思考着什么,听到脚步声,有些惊奇,抬头看到是一张陌生的面孔,瞬间想起昨天讨论时提到的人。

“在下杨崇贵,”杨崇贵先介绍道。

“我知道,”对方点点头,果然和自己猜测的一样,随即向杨崇贵拱手道:“郑珙,添为中书侍郎。”

杨崇贵听了赶紧拱手还礼:“原来是郑大人,不知郑大人如何知道在下这种无名小卒。”

“你可不是无名小卒,你的名字太原城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初单枪匹马救回皇上,之后又以一己之力消解河外内斗,皇上可是对你期望极高,私下里曾经给我说,说你杨崇贵是如今大汉难得一见的帅才。大汉枢密使未来除你之外再无他人可当。有这等称赞加身,无名小卒可就有些过谦了。”

杨崇贵听了郑珙的话,有些汗颜:“在下愧不敢当,我既没有带兵经验,更没有实战经验,实在当不起皇上如此称赞。”杨崇贵从郑珙的话语里听出此人是刘崇信任之人,皇上能与他私下评价朝臣,这只怕不是一般的心腹。因此,杨崇贵相信郑珙所言,并非场面话,刘崇邀自己来太原只怕也不是客气那么简单,杨崇贵不由地惶恐了起来。

郑珙拍了拍杨崇贵的肩:“当不当得起,皇上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

杨崇贵看着郑珙,似乎对这话还不太明白。

“文臣功过,留于后人评;武将能耐,沙场见分晓。”

郑珙说罢,杨崇贵连连点头,他再看着郑珙真诚的眼神,欲言又止。此番来太原,他并没有想为这个朝廷鞠躬尽瘁,可眼下知道了刘崇对自己的厚爱和郑珙对自己的期待,杨崇贵不由地感到了压力。

两人说话之间,已经陆陆续续有其他官员到来,两人的对话被即将开始的早朝打断了。

官员们好奇地打量着杨崇贵,消息灵通的都知道杨崇贵昨日进京,刘崇今日召见,便猜到此人就是杨崇贵,一个个好奇地朝他张望。

杨崇贵向郑珙行个礼,退到一边。很快就有人上前与郑珙寒暄,余光瞥着正要离开的杨崇贵。

不多时一个武将打扮的人来到宫门前,看到杨崇贵,眼睛一亮,走上前,猛的就要拍杨崇贵的肩膀。杨崇贵下意识地想躲开对方,没想那人眉头一皱,手腕一抖,手还是拍到了杨崇贵的肩膀上,而且因为杨崇贵的闪躲,那武将还加重了几成力道。

杨崇贵脸色顿时一变,这人好大的手劲!那人嗓门也不小,大嚷着问杨崇贵:“你小子躲什么,还能拍死你不成。”

一旁的郑珙又走了过来,拉过杨崇贵对那武将说:“张指挥使这样走过来,知道的知道你是打招呼,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打架呢!再把人拍出个好歹来”

那武将正是刘崇爱将马步军都指挥使张元徽。

杨崇贵正要说些什么圆场,张元徽根本没给他开口的机会,自己说道:“皇上招他来是让他担重任了,保卫指挥使可是整个太原城的安危都交他手里了,我这几分力的巴掌都受不住,那还是趁早回河外待着吧。”

杨崇贵听了张元徽的话,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他才刚到太原城,都还没来得及得罪人呢,就有人在给他递话了。杨崇贵没有理会张元徽,同郑珙说:“郑大人不必担心,张指挥使大概是早晨没来得及吃饭,倒也不妨事。”

杨崇贵试着忍了一下,结果还是在言语上反击了张元徽。

张元徽听了不但不生气,反倒是哈哈一笑,又是两巴掌拍下来:“可以啊小子,我喜欢你这性格,我叫张元徽,以后有谁欺负你,尽管跟我说!我帮你解决!”

杨崇贵一时有些懵,郑珙对此却一点都不意外,他和张元徽同是刘崇心腹,对张元徽的性格十分了解:你越是不怕他,他越欣赏你;你越是小心翼翼,对他客气,他越看不起你。

杨崇贵当着面就敢话里带刺的回击张元徽,这无疑是对了他的胃口,再加上杨崇贵本就是刘崇看好的人,张元徽本来也没拿他当外人,自然更加欣赏杨崇贵了。

这时又有一人走上前来,对张元徽说:“你这种巴不得别人跟你打架的性格,什么时候能改改。”那人说完转向杨崇贵,微微一笑:“这位想必就是皇上朝思暮想的杨崇贵、杨将军了,在下赵华。”

杨崇贵赶紧拱手回礼。

几人说话间,太子刘承钧也到了。他看到杨崇贵,举步上前,众位大臣都忙着向刘承钧行礼。刘承钧才刚给杨崇贵打了声招呼,上朝的钟声就响起了,他便与杨崇贵约定早朝后再叙。

群臣上朝,只留下杨崇贵在宫外等候传唤,他揣摩着刚才郑珙的话和遇见的几个人来打发着时间。

没过太久,宫里传来了皇上令,让杨崇贵进去。

杨崇贵整了整衣容,收起乱七八糟的思绪,走进晋阳宫。

杨崇贵走入大殿,刘崇的脸上露出了喜色。这员大将,终于入了自己彀中,他看着杨崇贵行完礼,微笑着让杨崇贵平身后说:“杨爱卿想必收到太子替我传递的消息,太原保卫指挥使一直虚位以待,不知道杨爱卿是否愿意担此重任?”

“启禀陛下,杨某才疏学浅,经验尚浅,恐怕难以担当如此重任,还请皇上另行安排,一兵一卒亦可为陛下效力。”

刘崇摇摇头笑着说:“我说你有能力,你就有。不用再多言了,就保卫指挥使一职,你愿做就留下,不愿做就回河外吧。”

杨崇贵不是和刘崇客气,是真的不想当这个保卫指挥使,做太原的保卫指挥使,责任重大,哪里轻易脱得开身。但刘崇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杨崇贵也只得点头答应,领旨谢恩。

随后刘崇又简单吩咐户部尚书,也就是之前在宫前打招呼的赵华,为杨崇贵安排府邸,然后就开始和朝臣讨论正事,今日要商讨的正事儿,就是如何应对党项归降周一事,党项在自己西侧,契丹在在自己北面,而周围拢了东南两个方向。

契丹若是中立,汉、周对峙,党项的选择至关重要,他稍微一动,便足可扰乱刘崇的后方。

此刻在堂上,刘崇说明了此事,再看向群臣,问他们:“各位不知有什么主意?”

听了刘崇的话,下面的群臣各抒己见,有说先下手为强的,也有说党项人认钱不认人,他们去联络收买他们便是……

然而这些回到都无法令刘崇满意,刘崇武将出生,岂会在这些事情上被敷衍?他问那些说先下手为强的人,兵从哪调,粮从哪走,由谁领兵,如何下手,前一刻还口若悬河的朝臣们却忽然失了声,支支吾吾地不知如何回答。

而说起收买党项一事,刘崇问提了这主意的人,要怎么提条件才能喂得饱这帮豺狼?这些大臣也没有章法可言。

这时刘崇看向杨崇贵:“杨爱卿出身河外,对党项十分了解,不如说说你的看法。”

“所谓结盟,不过是收了周人的好处,我们喂不饱他们的欲望,周人也一样。党项人最是欺软怕硬,只要我们足够强大,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完全不必大举进攻。”

一人立时嘲讽道:“杨指挥使这话,说了同没说一样啊!”

“河外三州的兵力对付辽国恐有不足,威慑党项绰绰有余,所以河外不动,党项就不敢动!”

杨崇贵这话一出,反对的声音更多了,一人冷哼一声道:“原来是给你们河外谋福利来了,朝廷南征还不能征调你们河外的兵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