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说服舅爷
“爷!奶!我回来了!!”
还没进院子,丫丫便已经扯开了银铃般的嗓子,大声呼喊。,
“明娃儿,是不是最近学习太累了,怎么瘦了这么多?快上炕吃饭。”
杨三明和舅爷、大伯打过招呼后跨坐在炕边。
大娘心疼的看着杨三明,才一个月没见,脸都消瘦了许多,原本就不胖的杨三明因为长高了一点的缘故,整个人看上去就更显瘦了。
“没事,大娘,不是很累。”
对于大娘的关心,杨三明认真而平静的回答。大娘是拿杨三明当亲儿子疼的,小时候杨三明他娘没奶,杨三明是和小表哥一块吃着大娘的奶长大的,听娘说,奶不够的时候,大娘都是先尽着杨三明。尤其是,父母去世的这一年,大娘不仅指使大表哥,就是自己都亲自去县城看过自己好几会,就怕自己想不开、受委屈。
“大娘,我不累,您和大大才受累了。”
仔细打量着大娘,头上已有不少白发,在微弱泛黄的灯光下已经初显老态的面容,脸上露出对自己关心和心疼的神情。杨三明突然心头隐隐作痛,鼻子突然间开始发酸,就要哭出来。杨三明忙忍着,发自内心的说了一句,低头夹菜,不想让大娘看见自己已经发红的双眼,但心中对不上学的想法更坚定了。
这时,舅爷发话了:“好啦,一会再唠,让娃好好吃饭。”
一家人吃完饭,杨三明帮着大娘收拾完碗筷,给舅爷沏上金银花茶,这是舅爷的老习惯,一年365天早晚一杯。
“明娃,你该交学费了吧,一会儿让你大娘给你拿。”
“大伯!”杨三明犹豫了一下,对大伯说:“大伯,我不准备继续上学了。”
“不上学?”大伯一下子愣怔在当场。
“你疯了不成,好好的不上学,不上学你能干什么?你学习那么好,不上学,你对得起你大(dǎ)和你娘?……”。突突突!大娘冲进屋里,像是连珠炮一样冲着杨三明飙了过来。
舅爷摆了摆手,制止了大娘的话,盯着杨三明看了一眼,见杨三明一脸平静,瞪了他一下。
“过来,跟我说说。”
说完,转身往自己的屋里走去。
杨三明讪讪地摸摸鼻子跟了进去。
进了屋,杨三明还以为进了药房,药香弥漫。
屋里的摆设和家里的差不多,土炕连着锅灶,只不过多了个简易木架,上面摆放着一堆堆炮制好的药草。有最常见的金银花、金背枇杷、牛筋草也有桃儿七、沙参、太白米,天麻等比较稀少的。
舅爷慢慢悠悠的盘坐在炕上,抬起了手,伸手划了一圈:“为什么不想念书了,是不是有人说了什么?”
“不是的,舅爷,是我自己的决定”说完怕舅爷不信,又强调道:“我考虑了很久了。”
“为什么?”舅爷问道:“我不是说了吗?让你好好放心读书,其他的我们会办。”
“舅爷,我们老师说了,从今年开始,国家对大学开始扩招了,以后大学学费也要涨了,一年就是好几千,加上生活费一年过万,您和大爷、小叔供我上这个学就得砸锅卖铁。而且扩招了,考大学容易了,但是不在包分配工作了,我偏科,文科比理科学的好,要想上大学,只能报文科。读了大学没固定工作,反而家里的地没有了,还是得出去打工,学文科的分配都不好分配何况是自己找呢。还不如现在就不上呢”
“扯淡”舅爷生气的说:“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上,我就不相信上大学会没用!俺看你是皮痒了,敢自己拿主意了?嗯?”舅爷说着就要下地抓他。
“舅爷!”杨三明赶紧扶住老爷子说“是,上了比不上好,可是砸锅卖铁的上,难道让我龙哥打光棍?他的年龄可不小了。家里的情况我又不是不知道。再说,我不上学了,可以出去闯闯,万一闯不出名堂,我就回来当兵去。”
“放屁!”舅爷说:“龙娃儿的事有他自己呢,好汉子还愁娶婆娘?当兵,当兵回来呢?”
杨三明说:“当兵可以考军校,军校不收学费,吃、住、穿全管。”
“那还不如现在就上学,明年考军校”舅爷说到。
“舅爷!”杨三明回答道:“我今年才16,明年考军校年龄不够啊!我们老师说了,我们高中三年的课程已经学完了,明年其实就是复习了。现在起可以离校,他会帮我跟学校协调操办后续事宜,可以顺利和今年毕业生一块拿到毕业证,那样我就有高中学历了,出去闯个三、五年,闯不出名堂再回来当兵,那时候年龄也正好。”
“当兵就一定能够考上军校?”舅爷不甘心的问道。
“舅爷,老师说了,各个军校每年都有面向军队的招生名额,而且军队的名额比高考还要多,可军队参考的大部分都是高考失利的,真要说起来,只要身体没问题,倒比高考容易。我的身体怎么样,您还不知道,肯定没问题。”
舅爷沉默了,掏出烟袋,一口接一口的抽烟,过了快半个钟头,舅爷开口说:“你既然都考虑好了,那俺就不管了,但俺有个要求。”
“舅爷您说。”杨三明答道。
“你出去闯可以,但这个书不能丢!”
“我知道了,舅爷。”
深夜,杨三明躺在炕上,愣愣的出神。这些年,由于村里外出打工赚钱成风,在外省吃俭用,倒是挣了不少钱,村里许多举家下南方进城打工的人家里陆陆续续的开始把土房换成了新砖房。见人家盖了新砖房,没有进城打工的人眼红了,到后来进城当农民工的人越来越多。如今自己也要加入他们的行列了。
躺在睡了十几年的炕上,他想了许多许多。却不知道,就在舅爷家,他大伯和大娘娘正在商量他的事情。
大伯杨久隆坐在梧桐树做的炕沿边,抽了一口自家地里种出的老旱烟,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大娘娘在旁边打着鞋底,这是她常年做的活,帮人纳鞋底,三块钱一双。这其实是一件非常累人的活,一双鞋底,至少需要花费她三天的空余时间。长时间下来,双手早已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大伯娘听到丈夫的叹息声,放下手中的针线,轻声说道:“他大,明娃儿真的就这样不上学了。娃那么好的学习--”
“桂枝——”李久隆欲言又止,看着自己结发快三十多年的妻子,想了想,说道:“家里的情况,你知道,明娃儿也知道,娃儿是个有志气的,既然他都想好了,就如他意吧。大“da”说的对,娃的压力太大了,再这样下去会毁了娃的。”
说完,又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