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开工生产 - 杨三明的飞扬人生 - 我在庄里种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7章开工生产

杨三明最近没什么事,除了和李国毅又去人才市场招聘了两个会计和一个出纳,剩下的时间就是每天窝在村里看书,间或去他租的那个仓库倒腾一些鱼饲料和有机肥料。过了中秋节,没几天,加工厂的厂房盖好了,设备也安装到位了。

这天中午,张海生告诉杨三明从老家招聘的工人就快要到了。杨三明和张婉一块陪着张海生在门口等了不一会,一辆小巴车就开过来,停在了厂子门口,一帮壮汉大包小包的从车上下来。

张婉看的直瞪眼,问道:“这么一辆小车,是怎么容纳这么多东西的?”她看的分明,在这些人下来后,小巴车都高了一截,实在无法相信这么一个九座小巴车怎么塞得下这么多人和东西。

杨三明想起了自己打工的经历,沉默了一下,没有说话。

张海生过来介绍,说道:“都是海边长大的老渔民,一共有十四个人,绝对满足我们的需要。”

杨三明草草打量了一下,张海生招的人都很不错,这些人都是四十岁以下的壮年,一个个活力十足,而且站起来后能看出身姿笔挺,好像是受过军事训练。

将一帮人带到院子里,让张婉和李国毅领着他们去楼上宿舍安置,张海生指着一个上半身穿着一件长袖白衬衫,短头发的人,介绍道:“这个人叫刘建兵,是我一个村的,当兵的时候是班长,退伍后在村里担任民兵排长,特别能吃苦耐劳,我准备让他当个车间主任。”

杨三明看了看,道:“这些人看着好像受过训练,都是当兵的吗?”

张海生苦笑道:“这些人都是海边长大的,不是当过兵的就是当地的民兵,都是参加过多次集训的。以前还经常参加巡海,现在环境破坏的厉害,海上饭也不好吃,没办法只能背井离乡的出来打工。”

杨三明自己没有当过兵,但是很有军人情结,曾经给自己规划的路就是参军考军校。他觉得受过军事训练的,纪律性强,容易管理,于是让张海生将刘建兵叫过来,和他聊了一会。刘建兵三十二岁,行走之间干脆利索,毫不拖泥带水,但很健谈,寥寥几句话做了介绍,家乡、性格、个人经历,一一介绍了出来。

杨三明对刘建兵的表现很满意,听到刘建兵会开车,回头对张海生说到:“张哥你的车间主任另找人吧,我准备让老刘担任车队队长,负责以后给餐厅配货。”

了解到大家还没有吃饭,老张赶紧张罗着给大家做饭,杨三明想跟着帮忙,结果刘建兵把他推出厨房,喊了两个人过来打下手。等到工人们收拾妥当下了楼。一大盆猪肉炖粉条子和一大盆的酸菜炖鱼块已经做好了。工人们将饭盆打的满满的,坐在台阶上就开始狼吞虎咽,吃的那叫一个开心。

杨三明看的有点心酸,他刚出来闯荡的时候,在建筑工地上干过,那时候灰里来泥里去的,除了一块干活的工友,其他人见了他们都躲着走,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干起活来他们就是会说话的牲口。开饭的时候,白菜炖土豆,不要说看见肉,连油花都没有几个。

以心换心,杨三明心想,自己绝不能这么对待帮自己干活的人,不能自己每天大鱼大肉的,工人们却连点油花都见不着。

下午加工厂生产机器的供应商派了两名技术员来教导使用这些机器,张海生挑选了几个比较年轻的工人跟了过去学习,这些人以后就是工厂的小组长了。

杨三明给以前联系的调味料商店打了个电话,让他们将调味料帮忙送到加工厂交给老张接收,自己和刘建兵就带着两个人去鱼塘里找钱富贵捞鱼去了。

纽芬兰犬不愧是孩子们的好伴侣,老钱的智障儿子在鱼塘边上溜达,两条小狗围在他身边,兴奋的来回乱跑,看着比杨三明他们在加工厂养的那条活泼多了。杨三明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应该每天把狗牵出来溜溜,别时间长了在院子里给关傻了。

杨三明他们使用的是粘网,就是那种一条线,从鱼塘这头拉到那头的。到底是水猎犬,从来没有人训练过的两条狗看见后,立马跳下鱼塘远远的围着渔网开始赶鱼。惹得刘建兵他们懂行的,一个劲的夸着,好狗,真是好狗!

鱼塘里鱼多,又有狗狗帮着赶鱼,网下到塘里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到挂网的浮子都要压下水面了。网太重,根本就拉不起来,没办法,老钱和刘建兵两个人划着橡皮艇一个人解网,一个人送鱼。来回倒腾了四趟才将网收了起来,小鱼不要,光是两斤以上的大鱼就捞上来有二百多条。开着打氧机的塑料箱子用了十来个,没办法,杨三明又去公司院里把小箱货开过来,才将鱼全部拉走。

工人们都是老渔民,二百多条鱼,一人刮鳞,两人开膛,不到半个小时就处理完毕了。

原料鱼干的生产就开始了,将鱼洗干净后放入类似滚筒洗衣机的离心脱水机中,压上弹簧盖子,开始甩水。几分钟后取出来和拌好的香料一起整齐的码放在不锈钢桶中,倒入一盆净水,盖上桶盖,抽真空后腌制半个小时,之后还要再次放入离心脱水机进行脱水。杨三明他们试验过,含水量50%左右的鱼做烤鱼干口感和味道最好,这就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

刚烤出来的鱼颜色是灰白色的,已经能够闻到鱼的鲜味,这时候就应该真空包装后送入餐厅了。不过因为现在是试用,主要是培训人手,所以鱼取出来后,张海生就支起了烤架。因为脱水的原因,烤制的时候必须不停地刷油,油水少了鱼肉口感会发柴。

烤架下是红彤彤的炭火,为了保证鱼的味道,杨三明他们使用的是竹炭,燃烧的时候自带一股竹香味。几个预备做烤鱼师傅的人围在炉子边上,张海生一手夹子一手刷子,不断翻动鱼干,然后将花生油用刷子刷在鱼身上面,一层层花生油刷上去,旺盛的炉火烤制中,热油浸透到鱼肉中,发出嗞嗞的声音。灰白色的鱼身慢慢地变成了淡黄色,又变成金黄色,这时候烤鱼就成活了。

张婉拿了一条清江鱼干,她费劲的用刀子切了一块放在嘴里咀嚼,被烫的呲牙咧嘴,可是却没有放缓吃的速度,等一口鱼肉吞下肚子后,皱着眉头说道:“这些鱼干,味道很好,带着鲜味和香味,没有一点鱼腥味,可是有点柴,另外就是味道太淡了。”、

听了张婉的话以后,杨三明和老张对视了一下,笑着说:“你不会是以为咱们的餐厅就这样直接卖鱼干吧?”

张婉一听,放下手里的刀子,问道:“难道不是吗?”

这时候,张海生将烤架交给其他人去翻烤剩下的鱼,自己去厨房,将以前吃烤鱼的电锅搬了出来,放在桌子上,杨三明帮着接好了电线。就见老张将一条考好的罗非鱼平放在炖锅里,浇上了提前准备好的炖料,开始炖起鱼来。张婉一看,起身就往厨房跑去。

杨三明问道;“你干什么去?”

张婉喊道:“拿碗筷吃鱼。”

院子里围着的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