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钱不够了 - 杨三明的飞扬人生 - 我在庄里种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1章钱不够了

餐饮管理公司的内涵有两种:一种是自有实体经营,策划、管理下属餐饮企业;另一种是为其它餐饮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和委托管理服务。现在联系李学渊的明显是后一种。杨三明考虑了一下,说道:“管理公司的事情不着急,咱们先把店面定下来,看看到时候的情况,到底有什么需求,到时候也好和人家谈。”

李学渊听了以后,也觉得是这个理,于是从包里拿出一张纸,接着介绍说:“我统计了一下,他们给我推荐的店面总共有十七个,有六个是在购物中心的美食广场里边的,有八个是在大学附近,剩下的三个就是在一般的路边,基本都能满足我们定的靠近学校和白领人士集中区域的要求,情况都记在这里,你看一下。”

李杨三明接过来看了一下,剔除了距离太远,送货和管理不太方便的几家店面后,决定先实地去看一下剩下的十一家,合适的话就租下来。

李学渊的脑子很灵光,略微一转就算出了帐,十一家店面,剔除位置重复的,还有七家,房租和转让金加起来小一百万,他不知道杨三明有这么多钱没有。便提醒道:“三明,租房子可不能赊帐,必须给现钱,就算一年一交,这加起来也将近一百多万了,后期装修、开业还要不少钱呢。”

杨三明还真没想到这个事情,他以前都在农村租房,真还没有留意过商铺的价钱,想了想:“先租房子吧,剩下的钱我再想办法,放心,咱们的饭店肯定能够开起来。”

“行,你心里有谱就行。”见杨三明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李学渊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很快,两人吃完饭,上了李学渊的车,有李学渊带着,就去看铺面去了。这次没有草率的就下结论,两人先是详细的看了各个铺面的位置、布局,咨询了房租费用,做了预算。甚至为了确保将来的客源,两人还分头在看好的几家铺面附近悄悄的进行了蹲守,粗略的统计了一下中午和晚上的人流情况,特别重点是来附近饭店吃饭顾客的身份结构。

忙乎了一下多星期的时间,最终确定下来七家铺面为目标,交由李学渊去出面洽谈承租或转让的事情。送走了李学渊后,杨三明回到宾馆的房间,锁好门,就进了空间。现在的空间可不再是荒芜一片,只见头顶上面一片蔚蓝,没有丝毫云彩,也不见太阳,整个空间亮堂堂的但是却不刺眼。方塔平台的四周经过耕种的地块上满眼青绿,各种作物都已经正常扒苗了,远处的湖泊中,不时的还有鱼跳出水面。靠近湖泊的地方生长着各种蔬菜,其他的地块上玉米已经开始拔节,三台机器人正在田间忙碌,看样子正在给一些蔬菜搭架子。杨三明觉得空间里还是少了什么,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抽时间要在空间里养些鸡鸭,对了还有鸽子。

吩咐了一下阿福将自己要的烤鱼炖料配方传送到笔记本上,杨三明走进了储藏室。犹豫了一会,最后将那两幅潘云翼的字以及保存副总兵腰牌、宣化镇副总兵的敕书和龙虎将军剑的那个箱子拿了出来,放在了一个自己专门买的密码箱里。出了空间后,杨三明拿起手机拨通了曹老得电话。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注重养生的曹老已经要睡觉了,接起杨三明的电话:“喂,三明,这么晚了打电话有什么事吗?”

杨三明犹豫了一下,说道:“曹叔,我记得您以前说过,认识一些提供古董、艺术品抵押贷款的古董店,能帮我介绍一下吗?”

“杨三明你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差多少钱?那帮家伙的利息可是很高的,钱要是不多的话,三五十万我给你凑一凑?”曹老问道。

杨三明说道:“谢谢曹叔了,不过我这是要开公司,钱有点不趁手。”顿了一下,又解释道“我有两幅明代潘云翼的字想看看价格,合算的话就出手,不合算的话准备用祖上传下来的一套总兵官凭和配剑抵押贷一部分钱,就贷个百十万就够了。”

“你既然自己有主意,那我就帮你联系一下!”曹老说完,又向杨三明了解了一遍东西的情况,就告诉杨三明,等他电话。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曹老打来电话,说他帮着杨三明约了一家公司,让杨三明明天上午9点前到他店里见面。

早上六点半起床,杨三明先在自己房间里练了两遍拳,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做到三十五个动作了,接近拳谱的一半了,很是高兴,阿福说过,全部融汇贯通后,身体会有大反应。美滋滋的换好衣服,到楼下自助餐厅吃了几个小包子,喝了碗粥,就向曹老在潘家园的店铺赶去。

到了店铺已经快八点半了,曹老还没来,问过小伙计后给曹老打电话,曹老告诉他说和古玩店的人在一块马上就到,正准备打电话问他到了吗。

没多久,一辆凯迪拉克开到了铺子门口,曹老下了车,此外还有三人跟随,一个是个胖胖的三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还有两个是穿唐装的老头,大概五十多岁。

曹叔正要给杨三明介绍,结果那个胖胖的中年人一看见杨三明就主动笑着说:“小兄弟,原来是你要出手东西呀。”

曹老好奇的看向杨三明,杨三明解释了一下上次卖书的事情。曹老介绍道:“这位是温老板你知道的,聚宝斋的老板,这两位是他的同事,都是聚宝斋的鉴定专家。”

然后介绍那两个穿唐装的老头,其中穿蓝灰色上衣的叫唐万春,主要研究字画;另一个传褐色上衣的叫金贵生,擅长鉴定杂项。

进了店铺里间,双方寒暄了几句后,杨三明就将那两幅明代潘云翼的字拿出来,摆放在房间中间的桌子上,两个鉴定师戴上手套拿出放大镜,又拿了个笔记本电脑,开始一边看,一边查资料。

曹老给杨三明介绍说,聚宝斋是老字号,在京城古玩圈里信誉很高,最近又开了个古玩拍卖行,温老板急着打响名声,正四处收集拍品,出的价很高。

温玉江很懂得聊天技巧,笑着说道,“小李兄弟真是少年英杰,这么年轻就敢来京城闯荡,而且一个人就布下这么大的摊子。我十八岁的时候,还是跟在家里老爷子屁股后边当小学徒,没事就被老爷子凶呢。”

一句话,就拉近了和杨三明的关系,拉着他开始聊天,从故宫聊到京城的出名小吃,得知他老家是陕北的后,又开始讲明清的边关九镇的一些历史典故。杨三明最近也很是看了一些书,基本上都能搭上话,而且言之有物,所以两个人聊得很是热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