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树洞里的发现
挖菜卖菜,杨三明的野菜生意开始稳定下来,每天早晚挖野菜,白天有时候去附近田间地头的转悠找野菜,偶尔也在村里菜农大批量发菜的时候去打打零工,挣点装卸费。期间张旭有时候下班早了,也帮着杨三明整理整理野菜。和村里及菜市场的人慢慢的也熟了,杨三明因为野菜挖的时间长,每次都有一部分会变得老蔫,一位批发水果的郭大哥见杨三明每次收摊时都要倒掉那部分发蔫了的菜,觉得浪费,便指导杨三明用泡沫箱子装菜,里边放几个冰冻过的矿泉水瓶,而且很热心的把自己卖水果剩下的泡沫箱给了杨三明几个。
杨三明按他说的试了一下,发现头天上午挖的菜,回家洗好、扎好后,和冰冻后的矿泉水瓶子一块放进泡沫箱子,第二天拿出来效果极好,比当天现挖的还要水灵。于是找了三十几个矿泉水瓶子,联系村里的小卖部帮忙晚上给冻成冰,因为能收3块钱电费,小卖部老板很高兴,主动每天帮杨三明给瓶子灌水。
杨三明在闲暇的时候也和菜贩们一块聊天,当然是听的多,说的少。要说京城人是真能侃,不愧有侃爷之称,侃起来天马行空,纵横驰骋,管你是哪方圣贤、哪路神仙;管你是总统首相主席总理大臣内阁长官或总督亲王委员长,管他是中国的事儿外国的事儿天上的事儿人间的事,大事儿小事儿“海了去”的事儿,都能不紧不慢给你细细道来:从某某部长家的公子开公司泡明星到某国总统特丢份儿吃不惯中国的臭豆腐、从美元汇率官价指数到秀水东街的黑市行情,说来绘声绘色头头是道且自始至终沉着镇静面不改色心不跳,绝对滴水不漏。杨三明就在这种旁听过程中发现世界原来是如此广阔,有如此多的事情自己闻所未闻,很是长了见识。
转眼,日子就到了8月底,考虑到快秋天了,他挖野菜的日子不长了,准备做点什么。而近两个月的生意,杨三明攒了两万多块钱,觉得还是租地种菜适合他,即使种野菜不成功也可以种点别的。他又不像别人种的量大,却因为品种单一需要批发着卖。他一个人,种植量少,可以多样化种植,这样还方便他零售。
决定后,杨三明开始考虑租地,因为村子附近的野菜都被他挖过了,而且村子里的地价很贵,他租的量少,也没人愿意租给他。于是杨三明搬到了靠近山边的一个叫小柳沟的小村子,虽然去城里多了近2个小时的路程,但是房租很便宜。房东老两口去城里帮忙看孙子去了,除了主屋外,整个院子都归杨三明使用。附近就是大山,野菜资源丰富,有了泡沫箱后也不像以前需要赶时间卖菜,所以杨三明很满意。凑巧的是,杨三明搬过来的第二天,在院子里洗野菜,一个五十岁左右的邻居大妈(后来才知道人家姓张,就住他隔壁),看见他洗过野菜后居然都扎成小把,整齐的码放在泡沫箱子里,就好奇的和他聊了聊,听说他去京城卖野菜,就问能不能挖了卖给他,价钱可以便宜点。
杨三明想着最近有几家小饭馆找他买菜,大家都留了电话,让他来卖菜前先打电话通知他们。自己一个人挖的菜量有点不够,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也提前说明了因为需要清洗、包装还有运输,只能半价收购她的。结果当天下午张大妈就领着另外三个大妈来交菜,吓得杨三明赶紧声明,自己最多一天收一百斤野菜,而且每样不超过20斤,让他们自己分配着挖。虽然收的不多,但大妈们因为不用出去打工每天一个人就能收入几十块钱,还是很高兴。
而杨三明因为现在包装好了,档次上去了,价钱也上来了,倒并没有觉得少赚,后来干脆就让大妈们放开了挖。杨三明给自己弄了个扁担,开始挑着担子进山收集野菜种子,准备种植野菜,同时挖一些高价值的稀有菜。
这天杨三明卖完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来到五金店买了一把手工木锯。杨三明前几天在山上看到一个老核桃树,因为受过雷击,目测约十来米高,胸径半米多,雷把树枝都打飞了,将树干打开了一个裂口,裂口上布满了焦黑的痕迹,整棵树只有在裂口下不远处长着几条树枝,看上去半死不活的样子,在树身下部长着一个像环形山似的巨大树瘤。因为之前听人说过,类似的树瘤专门有人当奇木收购,比较值钱,杨三明准备将这个树瘤锯回来,看看哪天碰到懂行的人卖掉。
回到家里吃了午饭,杨三明带着手工锯,挑着他的扁担,向山里走去。沿着当时回来的路上做的标记,走了一个多小时,就看到了那个树瘤。放下扁担,歇了一会杨三明拿出木锯开始干活。树瘤非常坚硬,加上杨三明又想最大化的保证树瘤完整,所以锯了两个多小时,还有约半个巴掌大的地方连在树身上,这时候杨三明也没有了耐心,两手扳着就把树瘤拽了下来。正当杨三明两手端着树瘤看的时候,忽然闻到了一股甜香味,有点像奶油又有点像蜂蜜,说不出来的香。
杨三明抬头看了一下,发现锯开的树身处露出了指甲大的一块金黄色的像琥珀似的东西,探头过去发现香味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这块琥珀似的东西摸上去软软的还带着点弹性,就像是摸煮熟的鸡蛋,露出的只是一角,树身里还藏着大部分。于是,杨三明掏出随身带的折叠小刀开始挖,将缺口挖到茶杯口大的时候,琥珀露出来了大部分。伸手试着拽了一下,结果就拽出来了,要不是杨三明手快就掉在地上了。
将这个东东捧在手里一看,发现这玩意儿呈不规则椭圆形,杨三明判断这应该是一团因时间太久了硬化了的密,只不过不是蜂蜜,因为透过蜜团可以看到里边包裹了一枚虫卵。这枚虫卵呈白色半透明状,卵壁厚实,中间隐约有一个像是带翅蚂蚁又像蝴蝶的幼虫,不过这么久没有孵化出来,估计早死了。因为杨三明知道产蜜的昆虫不光只有蜜蜂,所以也就没什么好奇的。
杨三明看了一下藏蜜的树洞,发现树洞只有拳头大,里边特别光滑,洞壁上有一层烧焦了的痕迹,和树身外边的痕迹一样,估计是同时形成的,后来被一只产蜜的昆虫当成了窝。出于对未知的事物的不信任,本来想把它随手扔了,但又舍不得,于是杨三明把他又暂时放回了洞里。折腾了这半天,杨三明有点饿了,于是靠在树身坐在刚锯下来的树瘤上拿出自己带的干粮面包开始啃起来。吃了几口,杨三明想那块蜜一直在树洞里又被后来的树瘤封起来,看起来清亮,应该还能食用,正好干面包没什么味道。于是又把那块蜜拿了出来,为了以防万一,先用小刀切了一块,放到嘴里尝了尝,结果蜜一到嘴里就融化了,接着能够感觉到有一种温润的感觉顺着嗓子直到胃里,然后扩散到四肢,味道简直太高了。杨三明也不吃面包了,三两下就把这块蜜吞到了肚子里,剩下拇指大的虫卵放在筐里,想着等会找个东西收起来,回头买个放大镜看看是什么样的昆虫产的蜜这么好吃。
想着这些的杨三明忽然浑身像火烧似的开始发热,脑袋一蒙就晕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