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乐极生悲 - 杨三明的飞扬人生 - 我在庄里种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9章乐极生悲

张旭一天天的变化,杨三明不是不知道,他也是有所察觉的,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毕竟是第一个跟着自己创业的人。杨三明几次隐晦的提醒他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多看看书,学习学习刘建兵,结果除了没起任何作用反倒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后来杨三明有几次向陶一萍提起想调张旭出去做个店长或部门的负责人,陶一萍都没有同意,杨三明既然放手了公司的管理,也就不好说什么。、

暂时想不出办法的杨三明,只能在物资上对张旭进行照顾,首先在工资待遇上,杨三明坚持将张旭和李学渊放在一个等级。要知道,李学渊虽然被陶一萍判定不适合进行复杂的精细化管理,但李学渊在业务开拓、人际关系维护、客户矛盾处理上是很有一套的,不仅陶一萍认可,就是刘海清都很是认同,不然也不可能因为杨三明的提议就把他放到一家投资上千万的公司老总的位置上。

除了工资待遇以外,杨三明还时头八节的买一些日常用品送给他,就连每次出差回来给他带的礼品都是和陶一萍一个档次的。今年夏天,张旭的弟弟张政来北京实习,当时杨三明正忙着折腾自己的玉米,就这还特意抽出时间请他们哥俩出去吃了顿饭。

张政的到来杨三明觉得是一个机会,既然张旭就这个样子了,那可以好好照顾照顾他弟弟,为了此事还专门和陶一萍打了个招呼。杨三明以前和张旭一块住的时候,经常听张旭说他弟弟张政如何如何。杨三明也认为张政应该是个有出息的人,因为他觉得张政和自己一样,属于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类型。张政聪明,从小读书就好,这样聪明、吃苦有学历集于一身的人应该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了,唯一差的应该就是机会,杨三明现在给的就是这个机会。

可惜杨三明看走眼了,他忘了一样水养百样人的道理。张政聪明、学习好不假,但也正是因为有这个优点,又是家中幼子,加上父母有点重男轻女,平日里是父母宠着、哥哥护着、妹妹让着,偶尔干点活偷奸耍滑家里人也当没有看到,这样下来养成了张政偷奸耍滑吃不了苦的性子,不光吃不了苦,还好高骛远。

对于安排张政在公司实习,杨三明可谓是充满期待的,一来就把他安排给学院路店的店长当助理。张政却一点也不领情,反而认为杨三明糊弄他,让他这堂堂的大学生去给这么个餐厅领班跑腿。所以张政在实习的时候不仅不认真琢磨其中的门道,反倒胡应了事,把人家店长搞得三番两次找张丽萍诉苦,其他同事对他也是意见很大。后来还没等公司这边怎么着他呢,他自己就辞职不干了。

张政辞职后,杨三明给张旭打了个电话,张旭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表示他弟弟不想给人打工,准备和同学一起做点小生意,杨三明就没再关注了。据陶一萍了解,现在的问题恰恰就出在张政的辞职上。

话说,张政辞职一方面是不想干了,另一方面是混不下去了,仅仅两个月就闹得同一个店里上到店长、下到服务生没人愿意搭理他。但张政并不认为是自己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缘故,反而认为是杨三明没有知人善用,尤其是他辞职后,杨三明仅打了个电话后就没有下文了,更认为杨三明是不拿他当回事。

之后张政在和张旭聊天时,时不时地会讲一些,诸如杨三明的公司之所以能顺利开起来,张旭是最大的功臣,因为张旭在一开始就跟着杨三明,帮他把农场建了起来并经营的有声有色,三北公司才能慢慢地开始盈利,至于杨三明只不过是运气好有几个钱的幸运儿。

同时,张政在话里,也鄙视过陶一萍,说三北公司里,陶一萍根本就没有能力,就是仗着家里有关系,杨三明拉她合伙就是冲着她家的关系,真正干活的都是张旭这样的。一开始在听到张政对于杨三明和陶一萍的那些批判的言词时,张旭在事实差离得太远时,会反驳几句,其它的话语,也是听过即忘的,根本没有其他想法。

而张政,也不可谓不聪明,在和张旭聊天时,贬低杨三明和陶一萍的次数一多,在看见张旭只是偶尔反驳几句,最初的时候心里面还窃喜一番,不过。等到时间一长,也明了了,于是,就不在贬低杨三明他们,而是开始替张旭抱不平。

尤其是听说公司准备成立分公司,并且派遣刘建兵担任分公司经理的时候,张政就觉得,他期盼了很长时间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这样一想,张政就绞尽脑汁地想出了许多话语来,诸如这三北公司,张旭是从最开始就出了力的,每天也都是在农场里面辛苦工作,可是,这刘建兵,来了才多长时间,什么事情都没有去做,只是跟着杨三明去了两趟香江,就要提拔成分公司总经理了!反观张旭从一开始就跟着杨三明从无到有的创建了整个公司,了解每一个细节,是最有资格当这个分公司总经理的人,却得不到重视。

要知道,人是聪明的动物,在听到一件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在心里面分析一番,如果这件事情,是对他不利的,就算下次还是听到了这类的话语,他只是听听而已,并不会往心里面去。

而如果这件事情,是有漏洞可以钻的,可以让人私下里的利益有受损的局面发生的时候,在听到两三次这些话语后,就会在内心开始泛起怀疑的情绪。这怀疑的种子,一被种下了,再被有心人利用起来,多在旁边浇水拨草,这颗种子,终有一天,会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所以,在看着张旭脸上的表情,由最初的反对,到中间的疑惑,再到后面的赞同时,张政的计划成功了!

很快,背靠着三北公司的供应渠道,张政和他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名叫‘渔家乐的饭店’,主打酸菜鱼和水煮鱼,张政只出了很少的一点钱,就拿到了饭店四成的股份。张政除了饭店的分红还和张旭一块在三北公司和渔家乐饭店之间玩起了空手套白狼,兄弟两个都认为三北公司每天走上万斤蔬菜几千条鱼,他们中间分润个百十来斤并不算个事。

张政他同学并不知道这些食材怎么来的,以为他是内部渠道正常搞到的,也就没有避讳,反而大肆宣传。饭店开业不到两个月,陶一萍就听朋友说,有一家渔家乐饭店使用的食材和他们的一样,剩下的事情就明了了。

杨三明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又看了看对面的陶一萍,和她商量:“我想让张海生大哥和张旭谈谈,他们两人的关系比较好一点。”

“农场那边我一直没怎么关注,不知道咱们的种子和肥料配方,有没有事?”陶一萍意有所指的问道。

杨三明想了想,对陶一萍说到:“这些事一直都是张海生帮着操持的,应该没问题,再说了,相关配方专利可是在香港公司名下。”

杨三明明显有点大事化小的意思,陶一萍有点不愿意,考虑到这是杨三明的意思,她还是表示了赞同:“你自己和张海生沟通吧。”

当天下午,杨三明去了趟饲料厂,和张海生聊了一会,临走留下五万块钱和一份离职保密协议,让张海生处理。

隔天张海生给杨三明打电话,“张旭要见你!说是,要问个清楚明白!”

杨三明皱着眉头说:“张大哥你跟他说,就说我说的,事情到了这一步,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公司现在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那五万块钱是我最大的努力了,要是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只当是我能力有限,达不到他的要求,他跟错了人。他要是再不愿意,那就让他找陶总谈吧!”

张海生听着这话软中带硬,也就不再多说,匆匆挂了电话。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