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花钱消灾
王占山书记恰好知道杨三明说的那段路,因为那段路要是修通了的话能够解决两个乡政府以及周边七八个村子的出行难问题,县里也讨论过修那条路,可后来因为县里财政紧张,仅有的一点结余拨给了教育系统,修路的事情也就作罢了。
现在听说有人愿意捐款修这条路,王占山虽然不分管交通,但还是很激动的,不过看着杨三明两人年轻还带点稚嫩的面孔,不动声色的问道:“二位小兄弟报效家乡的心情值得肯定,不过要修那一段路,全程30多公里,可是要不少钱的。”
“这个需要咱们政府组织测算一下,五百万以内的话,我们一次性交付,要是多了的话,就需要分批次了。”杨三明直接道。
“多少?”王占山书记听到数字,尽管心里已经狂喜,但还是不确定的又问了一下。他们早就想修通县里到乡下的路了,可惜县里穷,向上边要下来一点,也只是杯水车薪,最主要的还得靠自筹资金。
杨三明又郑重地道:“五百万人民币。”
“这……是真的?”他喃喃自语,赶忙压下自己的心绪。
“不过,我有个条件,就是这条路要从我么三十里铺村旁边过。”杨玉华笑着说。
“就这?我还以为是啥大事呢!”王占山书记轻松地说道。“这可是太感谢你们了,谢谢你们支援家乡建设。”他站起来郑重地握了握二人的手。
“没什么,我们的根儿不是在这儿吗?”杨三明感性地说道。
王占山书记听闻,“那还是要好好的感谢一下你们兄弟俩了的,应该好好宣传宣传。”
“这倒不用,还是低调一点好,不要弄得人尽皆知的。”杨玉华这话儿有水平,该知道的人知道了就行了,替他们挡挡小鬼儿就好。
王占山书记点点头,也清楚知道流言蜚语地杀伤力,又问了一下:“你们兄弟还有别的要求或需要政府帮忙解决的什么难处吗?”
杨三明就将路上和杨玉华商量的结果趁机提了出来:“王书记,具体的过程我就不参与了,就由我大表哥和您帮忙给协调一下吧,什么时候县里立项了,给我个账号,我把钱打过来。”
王占山书记没想到杨三明这么说,与杨玉华交换了一下眼神,对杨三明说道:“行,杨老弟你生意繁忙,这些琐事我和玉华一定给你办好了。”
“来的时候太急,公司还有一大摊子事,所以就拜托王书记了。这是我在京城饭店的会员卡,去消费有折扣。”杨三明决定王书记这人不错,再加上他和大表哥的渊源,就从上衣兜里拿出一张会员卡,递给了王占山书记。
“这……不用吧!”王占山书记看着会员卡摆手婉拒道。
杨三明道:“王书记,您是我大哥的老首长,就是我的老大哥,这送卡就是商业上的一种促销行为,不存在任何不当。再说了,卡也不是送您一个人的,你回头去京城跑部办事能在我们饭店招待客人,也算是我们为家乡的事情出一把子力,不是吗?”
“嗯!那好吧。”王占山书记收下道。
见事情办完,杨三明他们就要告辞离开,王占山书记极力挽留,杨三明想了想就道:“表哥,你陪王书记聊会吧,我和玉祥去看看几个老同学。”把表哥留在了王书记的办公室。
回到家,把今天的事情,包括捐款修路的事情告诉了大伯,大伯没有说什么,倒是大伯娘和小婶子很心疼钱,后来听说杨三明发了大财,也就没再说什么。
修路是看得见的政绩工程,是最容易出成绩的事,县里领导早就想修,只是一直解决不了资金问题。现在有人捐钱修路,领导们也很着急,县里直接给交通部门施加了压力,这条路已摆在县领导的议事日程,是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
交通部门也很积极,多少年了,县里就没有正式修过公路了,一直做着修修补补的工作。这条路修好了算是县里的主动脉,早就有预案,结合了杨三明的要求,仅仅四天,交通部门就拿出了草案和初步预算。
杨三明接到大表哥的通知,县里领导准备上门拜访一下杨三明,顺便签署捐赠文件,当场转账到县财政专门开设的修路资金账户。杨三明觉得让领导来村子里不方便,而且有点过于显摆,于是和大表哥说他去镇上等吧。
第二天早上,杨三明和杨玉祥赶到镇政府和大表哥聊了不长时间,王占山书记就带着几个陌生人来到了镇政府,会议室里王占山给杨三明兄弟介绍了一下,打头的是县高官兼县长魏志诚。
魏志诚对杨三明兄弟情系家乡,致富不忘家乡人的爱心善举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捐赠是对朔方县加快经济建设早日脱贫的有力支持,为保证捐赠资金专款专用,县委除了加强资金审计工作外,还将派遣纪委督查组入驻,直到工程竣工。
一番折腾下来,已经到了中午,镇上领导挽留双方留下吃午饭,魏志诚同意了,杨三明自然也不能走。
吃饭的时候,魏志诚试探着问道:“杨先生有没有回到家乡内投资的想法。”
杨三明想了想,说道:“我这次回来倒确实是有点想法,但是魏书记你也知道,我在京城的饭店主要是销售自己农场的物产。要投资我也只能是投资养殖业,这就涉及到销售渠道问题,你让我考虑一段时间,等我把销售渠道理顺了,才好给你答复。”
魏志诚笑道:“有你这句话我就很开心,不管你以后回来不回来投资,你都是我们朔方的骄傲。”
杨三明说道:“谢谢魏书记。”
一帮人吃完饭,告别的时候,王占山书记才找到机会对杨三明说大表哥杨玉华将要被调到县里纪委工作,到时候纪委派到工程项目部的那个工作组就由杨玉华来带队。说这话的时候,王占山满脸的喜气,看样子通过联系修路这件事,王占山和魏书记靠在了一起,摆脱了他在朔方自由人的局面,大表哥也跟着前程有望。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永远不要小看了华夏人民传播八卦新闻的爱好和能力,杨三明还没有回到村里,关于杨三明捐款修路的消息就传了回去,当天晚上到他大伯家打听消息的人就络绎不绝,让杨三明烦不胜烦。正好,这次回来的事情都办完了,也达到了杨三明计划的目的,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第二天杨三明就带着杨玉祥踏上了返回京城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