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亮出自己:瞬间打动人心的开场白(2) -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 燕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章亮出自己:瞬间打动人心的开场白(2)

第12章亮出自己:瞬间打动人心的开场白(2)

她把门开得大了些,探头出来怀疑地望着特斯。特斯说:“我看你养的都是特种鸡,所以我想买一打新鲜的鸡蛋。”她说:“你怎么知道我养的是特种鸡?”她似乎感到好奇起来。特斯说:“我自己也养过这种鸡,可是没有你这里的鸡好。”

这时,特根保太太才放胆走了出来,并且和特斯愉快地聊了起来。最后,特斯告诉她,如果在鸡房里都装置电灯,鸡会长得更快,蛋也下得很多。

两星期后,特根保老太太的鸡房里,安上了特斯向她推荐的电灯。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我们除了寒暄外,讲一些出其不意的话,常常能让对方吃惊,从而打破他们的心理预防,很想知道我们什么要这样说。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每个人在面对陌生人时都有一种防备心理,打通这个障碍有两种方法,一是接近,使其对我们产生信任,从而解除戒备;二是出其不意,巧妙地绕过去。攀亲认友,拉近距离

一般来说,对任何一个素不相识者,只要事前作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你都可以找到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而当你在见面时及时拉上这层关系,就能一下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亲切感。

三国时代的鲁肃就是一位攀亲认友的能手。他跟诸葛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是:“我是你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就凭这一句话就使交谈双方心心相印,为孙权跟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打好了基础。

有时,对异国初交者也可采用攀亲认友的方式。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白就紧紧抓住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两句话就使一百多位黑发黄肤的中国大学生把这位碧眼高鼻的洋总统当作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你看,里根总统这段开场白的设计是多么巧妙!

从人的心理上来讲,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排他性”,对自己的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往往不自觉地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热情,对与自己无关的则有一定的排斥。

由于亲戚、老乡这类较为亲密的关系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使交际双方易于建立信任感。特别是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与自己有某种关系,更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故而,若得知与对方有这类关系,寒暄之后,不妨直接讲出,这样很容易拉近两人的距离,使人一见如故。

因而,在交谈中将这类关系点出,就使对方意识到两人其实很“近”。这样,无论对方地位在你之上或你之下,都能较好地形成坦诚相待的气氛,打通初次见面由于生疏造成的心理上的“防线”。

林秀丽来北京已经一年了,经过几番摸爬滚打,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文化公司,专门给各个出版社做校对。北京是一个文化的聚集地,而这样的文化公司超过几百家,一个外地创立的小公司要想在北京站稳脚跟谈何容易。

林秀丽的公司最近情况不是太好,因为校对时出了一点小错误导致几家出版社都退了她的稿件。

这天,林秀丽打算到人教社探探情况,于是就挤上了公交车。也许是太劳累,她站着的时候一迷糊居然一下子坐在了一个人的身上。林秀丽赶紧向对方道歉。对方是一个中年人,戴着一副眼镜,很斯文。他说:“没关系,我看你是太累了。”林秀丽说:“是啊,在北京生存压力大啊。”

于是两个人就生存压力这个问题聊了起来。从对方的言谈中得知,他居然是一家出版社的总编。林秀丽很想结识他,可是从哪里入手呢?隐约中,林秀丽听出对方有一点东北人的口音,于是她试探地问了一句:“您是东北人吗?”“哦,这你都听出来了,我来北京十年了,我还以为我的口音早就变了呢,我是辽宁朝阳人。”“哇,真是太巧了,我是阜新的。”“哈,咱们不光是老乡,还是邻居呢!”“是啊,我们阜新除了有几座矿,其他没有什么突出的,不像朝阳还有很多风景名胜,而且你们的化石全国闻名。我们那里还好一所大学在辽宁还有点名。”“你是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那是我的母校。”“真是太巧了,我也是在那毕业的。”

两个人越说越近乎,大有相见恨晚的意味。中年人是总编,他有很多出版社的朋友,并且都介绍给了林秀丽。

我们与陌生人接触时,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自己与对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共同点,像“同乡”、“自己喜欢的地方”、“自己向往的地方”、“自己认为的人间好去处”等等就是与对方攀认的契机,就能与对方“沾亲带故”。如:“大家是广州人,我母亲出生在广州,说起来,我们算是半个老乡了”“你和我都姓陈,五百年前咱们可是一家啊”,等等。

攀亲认友型问候是抓住双方共同的亲近点,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发挥性问候,以达到与对方顺利接近的目的。没话找话,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跟一个陌生人说话,如何他能回应还好说,如果不理会的话该多丢人啊!可能,他会笑话我的!或者,他会不会以为我有不良企图啊……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多想了,跟陌生人说话远没有这么复杂。专家曾经做过调查,证实我们主动与陌生人说话时,对方通常表现出友好的态度,总体成功率在80%以上。

结交陌生人除了要有勇气外,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就像前面我们讲述的那样,“引起好奇”“攀亲认友”“投其所好”等等。但是,有时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可能想不到该使用哪一种方法跟陌生交谈,这时,我们就可以“没话找话”,先引起对方的注意,然后再根据情况找到双方共同的话题。

张力明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因为是第一次做这行,经验不够,所以业绩很差。其实他也明白,自己的性格有点内向,面对陌生人时不知道如何跟他们交谈,业绩差是情理之中的事。为此,他看了不少书,专门研究怎样跟陌生打交道。

几天以后,张力明出差住在一家旅店,亲眼目睹了一场结交陌生人的活剧:一个先他而住的人已悠闲地躺在床上欣赏电视节目,后来又有几个人住进来。

其中有一个人放下旅行包,稍拭风尘,冲了一杯浓茶,然后环顾了一下,目光落到了先来的人身上:“师傅来了好久了?”“哦,我是最先住进来的,不过也只比你们早了一刻钟。”“听口音是山东人啊?”“噢,山东枣庄人!”“啊,枣庄是个好地方啊!我在读小学时就在《铁道游击队》连环画上知道了。三年前我因为生意上的事还去了一趟枣庄呢。”

听了这话,那位枣庄客人马上来了兴趣,二人从枣庄和铁道游击队谈开了,那亲热,不知底细的人恐怕要以为他们是一道来的呢。接着就是互赠名片,一起进餐,睡觉前双方居然还在各自身边带来的合同上签了字:枣庄客人订了苏南某人造革厂的一批风桶;苏南客人从枣庄客人那里弄到一批价格比较合理的议价煤。

张力明有些惊讶:人与人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就是这样简单啊!看来,我之前对陌生人的一些想法真是太多余了。

的确,那两个人从相识到交谈与成功,只是因为一个人没话找话,继而引出了“枣庄”“铁道游击队”这个都熟悉的共同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