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制造心动:让人喜欢我们的6种方法(1 - 1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 燕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4章制造心动:让人喜欢我们的6种方法(1

第24章制造心动:让人喜欢我们的6种方法(1)

每个人都有这种心理:希望被别人接纳,希望别人喜欢我们。在与陌生人结交时,我们也是抱着这个目的,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然后喜欢与我们交往。事实上,只要我们努力塑造自己,提高自己的形象,被别人喜欢是很自然的事。

让别人喜欢我们,我们先要喜欢自己

有一些人抱有这样的想法:“我长得不好看,让我去结交陌生人,我怕把人家吓跑。”“我不大会说话,尤其是跟陌生人。”“我脾气不好,结交陌生人万一跟他争吵怎么办?”

这些人之所以有这些想法,是因为他们看不起自己,夸大了自己的缺点。如果怀着这样的想法去跟陌生人交往,我相信没有几个人会成功的。

一位推销大师说得好:“一个人成功的秘密武器是,以最大的爱心去喜欢自己。”

上天赋予每一个人不同的品性,也同样赋予每一个身体迥异的特征,可以说,我们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但是,有时候,我们却是自己的敌人。我们从来不爱自己,从来不愿安安逸逸地与自己在一起,这令人感到惊讶吗?只要想想:我们是不是无法爱你自己?我们是不是觉得自己身上有那么多无法克服的弱点?我们那么反对你自己,甚至想要以某一个方式来粉碎你自己,然后创造出另外一个人。可是,如果被允许创造出另外一个人,我们一定对那个人也不会感到满意。

要记住,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动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时候,最忠实地陪伴我们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我们必须接受自己,时刻保持与自己的和谐。

徐强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年轻人,他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和成功人士交往,以向他们学习。在一次聚会上,经朋友介绍,有幸结识了一位地位显赫的企业家,他很庆幸能和这样的人结识。双方握手之后,徐强竟然连一句主动的话都没有。结果是人家问一句他答一句,本来很轻松的场面,一下子变得像个考场。对方大失所望,找了个理由就离开了。

为此,徐强很是懊恼,连连说自己没用,关键时刻掉链子。

“如果你都不喜欢自己,不满意自己,很难让别人觉得你是个自信的人。”所以我们要清楚自己的特色与优点在哪里,并且勇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我们也像徐强这样连自己都嫌弃自己,我们也别去指望有人会喜欢我们。

喜欢自己是自我进步的方法,也是健康成熟的标志之一。当然并不是自以为是,而是冷静、客观地接受自己,并怀着自尊心和人类的尊严感接受自己。

布兰顿博士曾说:“适度的自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一种健康的表现。适度的自重对工作和成就都不可或缺。”

没有人可以确切地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受人欢迎,但却可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喜欢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别人喜欢你,首先要培养喜欢自己的特性。回想一下,你身边一定有些既不漂亮又不富有的朋友,这些人是你朋友圈子中受欢迎的人,他们就是喜欢自己的人。

我们还要知道,喜欢自己,并不是盲目自恋,而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坦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真心喜欢自己的人懂得快乐的秘密不在于获得更多,而是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你会觉得自己是那样地受到上天的恩宠,是那样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这是一份开放的心境,更是你快乐的始点。具有这样的心境的人,对生活、环境、周围的人,会自然流露喜悦之情,感动自己,影响他人。

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缺陷,真诚地喜欢自己,喜欢自己的不完美,喜欢自己的个性。你会发现你不仅拥有更有喜悦感的生活和人生,还会获得更多的魅力。

适当夸张自己,激发对方结交我们的欲望

人们都愿意与身份较高、能力较强的人交往,不愿意结识整天垂头丧气、愁眉不展的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常与得意的人、能干的人接触交往,就会充满信心,也认为自己有能力了。

这样看来,当向一个还不熟悉、还不了解的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刻意说得很低,也不要过于谦虚。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下,夸大目前所干的事情,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夸大自己的良好感觉,这样对方才会为认识你而感到荣幸,愿意与你交往。

如果把自己讲得一无是处,讲遇到的困难,讲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对方听了会感到失望,对也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当然,生活中有酸甜苦辣,再春风得意的人,能力再强、地位再高的人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所以交谈时很容易说起不顺心的事。但对初次认识的人来说,往往爱对自己的交际对象抱一种幻想,潜意识中常盼望对方是个能干的人,希望成为私交。如果令对方失望,他会认为没有必要与交往了。

如果一个人经常说道:“我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我决不食言,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关于这一点,请绝对信任我,我可以对天发誓。”也许对方开始时会半信半疑:“事情会这般绝对吗?”但听久了,耳朵里听到的是明确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

当然,夸张要有一定限度,不能夸张得无边无际。因为人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虽然不了解,但应该有多大能力,别人大致上是心中有数的。说低了,他会不以为然,瞧不起;说太高了也不好,弄不好露马脚反而弄巧成拙。因此,这就要求在说话时要把握好分寸。

在说明自己的能力时,不但要把现在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把下一步准备做的事情告诉对方。下一步的事虽然没做,但有做的打算和做的条件,也有做的可能性。讲给对方听时,对方一般是会相信的,而且已明确告诉对方,这是下一步的打算,自然他不会认为是在骗他。在讲下一步打算时,要充满自信,要把具体事实摆出来。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夸张,也是一种合理的夸张。若把再下一步的打算也告诉对方,那就成了吹牛,对方就不会轻易相信。像一个小学生谈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样,让人觉得有点荒唐。所以只能把打算提前一步说出来,不能提前好几步都说出来。

这种技巧关键在于,不要超过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雄辩家中,政治家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分辨不清的是非,甚至不可能有模棱两可的现象。他们能把死人说成活人,把活人说成死人。其话语非常明确,充满自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