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隐藏自我:给对方表现的机会(2)
第23章隐藏自我:给对方表现的机会(2)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其实,我们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一种满足,使他愿意与我们合作。实际上越是表面谦虚的人,越是非常聪明的人。
我们谦虚时显得对方高大;我们朴实和气,对方就愿与我们相处,认为我们亲切、可靠;我们恭敬顺从,对方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我们配合很默契,很合得来;我们愚笨,对方就愿意帮助我们,这种心理状态对我们非常有利。
相反,我们若以高姿态出现,口若悬河,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根本不可能与我们成为朋友。
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
人类行为有一条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循它,就会为自己带来快乐;如果我们违反了它,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挫折中。这条法则就是:满足对方的自我成就感。因为人们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受到重视。历史学家也曾一再强调,就是这股力量促使人类创造了文明。
对于我们想结识的每一个陌生人,我们都可以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比我们优秀。而一个绝对可以赢得他欢心的方法是,以不着痕迹的方法让他明白,他在我们看来是个重要的人物。
其实这不是一项新鲜的发明,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应施于人。
江维为公司写一篇宣传材料,为此,他需要拜访一个对公司有很大帮助的人。对方是一个老先生,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喜欢见人,更不愿意跟陌生人交往。江维给老先生打了无数电话,他才答应见面,不过,只给江维各五分钟的交谈时间。
到了老先生家里后,江维先客气了一番,然后说起老先生当年是如何及时出手相助,才使这家公司起死回生。很奇怪的是,谈到这些时,老先生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只是淡淡地说那是一次巧合。
眼看时间已经不多了,江维很着急,这时他才想起,昨天查阅老先生的资料,看到一句话:老先生曾经救过一个人,但被对方误会了,因此老先生才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想到这里,江维有了主意。
江维说:“今天我坐公交车来的时候,我跟一个男人抢座位,结果被人骂了一顿。”老先生奇怪地问:“你也是一个大男人,干嘛跟别人抢座位?”“在我旁边有个小女孩,站了很长时间了,我想抢个座位让给她。”“哦,看来,你还蛮有爱心的。”“爱心倒谈不上,不过,被人误会的滋味可真不好受。”“是啊。”
说到这里,江维话锋一转:“听说您当年也被人误会过,是怎么回事?您可是见义勇为啊!”
老先生听到“见义勇为”这几个字时,脸上有了笑容,接着就说起了当年救人的事。江维不时地插句话,两人就这样聊了走来。不知不觉,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值得为他人所学习的长处。承认对方的重要性,并表达由衷的赞美,就能够化解许多冲突与紧张。
我们希望周围的人喜欢我们,我们希望自己的观点为人采纳,我们渴望听到真心的赞美,我们希望别人重视我们……
那么让我们自己先来遵守这条戒律: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待我们,我们就先怎样对待别人。
不要想等到做了大官、干了大事后才开始奉行这条法则,只要我们随时随地遵循它,就会为我们带来神奇的效果。
如果我们希望别人喜欢我们,那我们就要尊重别人,让对方认为自己是个重要人物,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你字当先,把对方作为交谈的重点
大多数人喜欢谈论自己。
跟初次相见的人交谈时,多说一些有关对方的话题,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如果我们多提一些“你……”的问题,他们会很高兴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或者回应我们的意见。
因此,我们在开口之前,观察一下对方穿着什么、在做什么、在说什么、在读什么,然后,我再以“你”字为中心与他们交谈,就会得到他们热烈的回应。例如:“你这件夹克很有趣。能不能说一下,这个标识代表什么?”“你在这里射箭是最棒的。你都参加过什么训练?”“你在董事会上的发言精彩极了。能不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觉得太阳能的开发速度不够快?”“你看上去一副失落的样子。我能帮上忙吗?”“啊,我们不是在安利公司的会议上见过吗?你是怎么加入安利的?”
如果对方是一个警察,我们就可以说:“当警察很威严,你能不能告诉想当一名警察该怎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