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鏖兵
公元40年,南方的交趾郡(今越南)两位当地雒帅女子之征侧征贰发动叛乱,寇略岭南,自立为王。这又为马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
次年,刘秀授予马援“伏波将军”节钺,命其率大军数万,分水陆两路进军交趾。这就是后人称马援为、马伏波的来由。
征讨交趾,具体的战斗并不那么险恶。只是交趾的热带雨林及险山恶水构成了巨大障碍,山中瘴毒肆虐,猛兽恶虫出没,汉军长途跋涉,跨海远征,往往死于疾病瘴毒者十之三四。所以众将视为畏途。
马援领命之后,尽可能采取便捷的行军路线,不求速战。大军沿粤江前行至海口,然后乘船人海,沿红河上溯,进入交趾腹地。一战浪泊,二征败绩,然后直捣二征巢穴,二征逃入山中,旋被马援军追杀。
马援军告捷之后,并没有急于凯旋,而是把兵锋指向交趾南端,劈山填海,跃进数百里,将二征余党悉数歼灭。随后,马援将交趾大小雒帅300余人内迁至零陵安置,从而彻底消除了交趾雒越动乱之源。同时马援着人把内地先进农耕技术传给雒越百姓,帮助他们修渠引水,灌溉种稻。从此,雒越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援受到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热爱,直到现代越南各地“伏波庙”香火甚盛,几乎每家都供着“本头公”即马援的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