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水为兵
公元前203年,韩信率军破齐之后,与楚军将领龙且夹潍水相峙。当时楚军20万,加上齐残军数万,兵精粮足。而汉军的精锐又被刘邦调走,只余数万新兵和降卒。两军对垒,敌强我弱之态,不问可知。然而艺高人胆大,韩信利用龙且一莽夫的特点,准备出奇兵胜之。他的奇兵就是潍水。
在进攻前夜,他下令全军每人带一沙袋赴潍水上游,迟到者斩,一瞬间,潍水被垒起一道堤坝。然后,他让全军稍稍休息一下,拂晓渡过潍水向龙且发现进攻,龙且奋起反击,汉军佯作不敌,且战且退,撤回己岸,龙且咬住不放,挥军追过潍水,待楚军乱七八糟渡河之时,韩信突然令决囊放水,三停楚军,一停被水冲掉,一停搁在西岸,一停被阻在东岸,汉军返身掩杀,楚军被水冲得惊魂未定,无心作战,遂大溃,龙且也掉了脑袋。
韩信用兵,向以“巧”“奇”取胜,所以往往能以少胜多,以弱击强,他从来不拘于常法,常在人们意想不到处着意,班固因此称创业“兵权谋家”。非但如此,韩信军事理论的造诣也非同小可,张良整理兵书,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可惜,这样一位杰出的将才,却在刘邦和吕雉的猜忌下,最终以莫须的罪名死其非所。后来,刘邦苦于匈奴南侵边关告急,慨叹“安得猛士为我守四方”,对此,读者大概也乐意奉给他两个字:活该。
一对将星--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与霍去病是西汉盛期的一对将星双璧。汉兴以来,困扰高、惠、文、景四代的匈奴南侵袭扰,正是在他们手上得以敉平。他们进行了一次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横贯大漠作战,从而确保了此后百余年的边境大体平安。南宋陆游在勉励同侪抗金时曾写道:“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这种光辉的战绩,惨烈的豪举每当后人面临异族入侵的时候,就会化为激励他们奋起的精神力量。直到今天,霍去病的名言:“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仍然会让有志青年热血沸腾,公而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