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攻为守--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战 - 中国兵家 - 张鸣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中国兵家 >

以攻为守--诸葛亮六出祁山之战

当年的诸葛亮在隆中刚出山之际,就与刘备定下了从益州军出秦州,从荆州兵向宛洛的统一计划。但是,待刘备一一攻取荆州、益州之后,先是荆州守将关羽不遵和吴拒曹的方针,以致把荆州丢给了东吴,兵败身死。继而刘备怒而兴师,不顾诸葛亮的劝阻,起倾国之兵前去报复,复败于彝陵。蜀汉精锐,经此两仗,损失殆尽,成为三国之中实力最为薄弱的一个。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白帝城,临终前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总揽汉大政,深感责任重大。

诸葛亮首先的任务是恢复屡败之余的元气,整顿内部,平息南中小数民族的叛乱,对外重建蜀吴联盟,联合对抗曹魏的压力。

为此,他遣使重修了因彝陵之战而破裂的蜀吴关系,使两家再,度携手,从而安定了外部,暂时消解了刘备死后蜀汉所面临的外部压力。接着,他带兵讨伐益州豪强雍欣起的叛乱,继而进军南中少数民族区域,以攻战攻心两结合的战术,对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七擒七纵,最终平定了南中,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为蜀汉政府开辟了一大块新租调与兵力来源。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蜀汉的元气得以恢复,境内安堵,兵精粮足。但是相比起来,蜀之实力还是远远比不上魏。这主要是由于三国时期蜀与汉中尚属经济文化落后地区,比起中原地区,一来地方局促,二来人口少,三来经济文化水平低。这种差距,绝非一二贤人所能在短时间内改变。

当年,诸葛亮帮助刘备取四川,并非借此成偏安割据之势,而是要据此北伐一统天下,可眼下两路北伐的计划已成泡影,曹魏无论在实力还在形势方面均占有优势。怎么办?是保境安民,坐守西蜀吗?诸葛亮的回答是否定的。尽管实力不如人,他却偏要取攻势,一种稳扎稳打的进攻,成功了可以开疆拓土,增强实力,削弱敌人,打得不好也可以以攻代守,却敌于境外。

就这样,诸葛亮于公元227年,上了着名而感人的肺腑的《出师表》,统兵十万,进驻汉中;准备北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