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夫破敌 - 中国兵家 - 张鸣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中国兵家 >

亚夫破敌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汉景帝清醒了过来,知道不扫平叛军,国将永无宁日,而且自己的皇帝也做不成了。于是他请出了周亚夫,拜为太尉,使其统率三十六将,拨调中央楚军北军归其指挥,前往迎击叛军主力吴楚联军。

周亚夫系汉初名将周勃之子;其父当年战功赫赫,但以“忠厚少文”着称,到了他这辈上,却出落得智勇双全。当年汉文帝时,匈奴南侵,文帝令亚夫等三将分别驻兵灞上、棘门、细柳,以御匈奴。汉文帝亲自劳军,至灞上、棘门军中都可以长驱直入,众将恭敬相迎,只有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只见戒备森严,即使皇上驾到,也不准擅入。周亚夫执坚披锐,对皇帝只是长揖而已,以示临战戒备之严。从此以后,周亚夫名将之誉鹊起。这回七国作乱,汉景帝遂将重任托付给他。

当时,整个军事形势非常严峻,吴楚联军加起来有三十余万,而周亚夫手中不过十余万兵马。吴楚蓄谋已久,有备而发,中央军却仓促应战,强弱之势已分。但是从整个实力上看,中央政府还是要大于叛军,经过汉文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中央政府有一定物质储备,要能顶住叛军最初的攻势,就有希望获胜。

周亚夫领命之后,针对叛军利在速战的特点,提出了暂此且避免与之争锋,待敌之困,抄其粮道的以静制动的战略方针。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方案,授予他全权,相机处理军务。

洛阳、荥阳一带是汉朝粮仓和武器库所在地,也是叛军下一步行动的主要目的。周亚夫深知,如果让叛军先机抢占了荥阳,那么整个战局将不堪设想。于是,他打算第一步就抢占荥阳,与那里守军一起,静待叛军的动作。本来,他打算从崤山、渑池的直路插过去,可是有人向他建议,应该稍稍绕点路,从蓝田出武关,这样行动秘密,出敌不意,虽多费了一、两天,但效果更好。周亚夫采纳了这个建议,绕道出洛阳,抢占了荥阳一带的敖仓和武库,叛军尚蒙在鼓里,见中央军突然冒出来,以为白天而降,不免大惊失色,斗志为之一衰。

那边周亚夫兵临荥阳,这边吴楚联军进攻瞧阳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梁王倾全力苦撑,几至于抵抗不住,几次派人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进兵到下邑,就止兵据垒坚守,吴楚联军虽然分兵一路来攻下邑,但睢阳的压力仍未减轻多少。梁王无奈,上长安到景帝面前告周亚夫的御状,汉景帝下诏让周亚夫救梁,但周亚夫抱定避敌之锋,甚至牺牲梁国也不惜的初衷,就是不发兵。在掘壕据守的同时,派出轻骑出淮泗口,迂回到吴楚联军背后,绝其粮道。

梁王见求兵不至,只好靠自己了,遂命部将韩安国竭力固守,同时派部将张羽不断率军出击,以攻为守,这样一来,居然守住了瞧阳。

叛军久困于瞧阳城下,一筹莫展,起兵时的锐气,已消磨一尽,这时又面临断粮的危机,狗急跳墙,遂移兵下邑,全力进攻,企图先打中央军主力,然后再对付梁王。

但是周亚夫坚持“以静制动”,深沟高垒,坚守不动。叛军数攻不下,心生一计,佯攻中央军东南垒,而以主力出其不意偷袭西北垒。但周亚夫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在西北角布下重兵,迎头回击,结果叛军碰了一鼻子灰,大败而归。

这时,整个叛军因久战无功,粮草又尽,处于瓦解的边缘,吴王濞欲率兵回撤。周亚夫看准时机,纵兵猛击,大破叛军。楚王戊走投无路,被迫自杀。而吴王濞抛下大军,悄悄率数千死常连夜南逃。周亚夫一面派轻骑追杀吴王濞,一面继续围攻叛军残部。不久,走投无路的吴王濞为东越人所诱杀,吴楚联军残部悉数被肃清。

此后不久,汉将栾布也击败了在齐国的四国叛军,胶西王自杀,胶东、济南、甾州三王伏诛。栾布又增援攻打赵国的郦案,攻下赵都邯郸,赵王也自杀。七国之乱,只用了三个月就被平息了。

汉平七国之乱,是一场拼实力的较量。中央政府虽然兵力不如叛军,但却从实力上压倒对方,一面坚守不动,一面扰敌粮道。待敌锐气尽,粮食乏,纵兵击之,一战而胜。其中,先机抢占荥阳敖仓及武库是关键一步棋,若楚先行占到,则物质粮食大裕,实力的平就会倾向叛军一方。可惜吴王濞志大才疏,不先奔荥阳,却兴重兵围睢阳,顿兵于坚城之下,劳师无功,失掉战机。叛军兵锐利速战,而中央军兵钝,利久战,叛军应该先打中央军周亚夫,后打地方军(梁王)才是,吴王濞及至久攻睢阳不下,才想起集中兵力攻周亚夫,其时师疲兵老粮尽,自取速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