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的角力--吴齐艾陵之战
春秋后期,僻处东南的吴国崛起,他们学习中原的文化,引进中原人才,再加上自己传统的那般蛮劲与韧力,终于击败强楚。立威于南方,后来又服了近邻越国,兵锋所向,望者披靡。
这期间,原来执中原牛耳的老霸主晋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内部强宗已经成尾大不掉势;国家力量几乎都是卿大夫的私产,诸卿相互争斗,晋国已经处于瓦解的边缘,怎么可能再有所作为。晋国的衰落使齐国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此时的齐国,虽然卿大夫陈氏的力量也超过了国君,但它是一枝独秀,没有晋国那种纷争局面,所以尽可以顶着齐君的旗号称霸中原。
已经称霸南方的吴国当然不会局促于东南看着齐国取晋而代之,它也要在中原一显兵威,尝一尝让那些素称文明之邦的诸侯听命的霸主滋味,领略一下接过方伯斧钺,以王命自专征伐的威风。
齐国毕竟身居中士,近水楼台,所以率先向晋国发起挑战,拿向与晋国交好的鲁国开刀,屡兴刀兵,使鲁国土日削,国势日危。面对这种情景,虽然以在野之身,但身为士人领袖的孔子焉能坐视不救?他派出了能言善辩,多谋多慧的大弟子子贡,前往游说吴国,挑咬齐吴相斗,从而保住鲁国。
子贡来到吴国,迎合吴王夫差争胜好强之心,鼓励吴国乘晋国内部分争之际,北上争霸,告诉吴王只要打败了齐国,余者概不为虑。吴王夫差当然兵意从命,但他又担心近邻越国,唯恐越国乘吴国北上会有所动作。子贡遂表示可以面见越王,说服他从吴伐齐。
说这样,子贡又去越王勾践,对勾践说:“我知道越国一直有报复之心,而吴国也有所觉察,但目前吴国仍很强大,越国空有报复之心而无报复之力,这是很危险的。当务之急是设法削弱吴国。现在有一个好机会,吴欲与齐国争霸,越国最好鼓励相助。若吴国败,则实力削弱,若吴国胜,霸心遂不可复止,势必连年征战,空耗国力,也给了越国以可乘之机。”
勾践闻说十分高兴,当下赐给子贡黄金两镒,宝剑一口,良马二匹,子贡固辞不受。子贡回服吴王,说越王感谢当日不杀之恩,日日惶惶,闻大王有疑于他,十分恐惧,不日将派使臣来谢罪。”
果然,越王派谴大夫文种,带精甲二十付,宝剑一柄,并甲士三千,前来助吴伐齐,这下,吴王夫差下定了北上攻齐争霸的决心,开始全力发动,以倾国之力投入战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