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前夜 - 中国兵家 - 张鸣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中国兵家 >

决战前夜

公元382年,苻坚在完成了第二阶段战略准备,夺取了一线战略支点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准备,如储备物质,修造舟船,认为大事已毕,万事俱备,要对东晋发动总攻了。

但是,当苻坚把问题提交群臣商议时,大部分人却执不同意见。他们认为,现在东晋君臣和睦,而谢安、桓冲又是一时之俊才,加据有长江之险,民心之用,所以暂时不宜进攻。

苻坚却自信得很,他认为自己握有雄兵百万,把马鞭投到江里都会让江水为之不流,击破偏安的小朝廷,还不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苻坚的自信并未能让群臣信服,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令苻坚十分不快。待臣退后,苻坚留下他的弟弟的苻融,单独商议,满心指望自家兄弟能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可是,苻融也不同意马上攻晋。并详细地为苻坚剖析了伐晋的不利因素,他说:

“现在伐晋有三难,其一是人心不顺,汉族百姓仞以为东晋是王朝正朝,其二是东晋内部无隙可乘,其三是我连年征战,军队疲惫,百姓有畏敌情绪。而且,令我最担忧的还不止这些,陛下灭掉了鲜卑、羌人及羯人之国,却把这些人养育在京城附近,他们都是我们的仇人,大军远征,太子独留数万弱卒留守,一旦变生肘腋,悔之莫及。”

最后,苻融还劝苻坚别忘了王猛临终的遗言。王猛临终时曾告诉苻坚,晋虽偏安一隅,但天下百姓却以为正统,但愿不要伐晋,修秦晋之好才是治国之善策。

苻坚听了苻融的分析,出现了一丝犹豫。于是群臣纷纷进谏,连苻坚最喜爱的儿子苻洗和他最宠爱的妾张夫人也出面劝谏。苻坚信佛,群臣甚至请出高僧道安来劝阻,统统被苻坚拒之不纳。满朝文武,只有鲜卑的慕容垂、羌人姚苌和一群富家子弟从军者支持伐晋。但是前者明显是别有居心,而后者不知战阵,以战争为儿戏,想经战阵看看热闹,捞占实惠,苻融一语点破他们的居心:

鲜卑人与羌人皆为我之仇敌,他们时刻不忘乘秦之变以逞其志,所以他们的策划,是不可听从的!”

可是苻坚此时就如猪油蒙了心一样,糊涂透顶,死活听不进忠言,踌躇了几个月,还是一意孤行,下定决心伐晋。

公元383年盛夏,苻坚率大军一百一十多万,大举伐晋。以苻融督率张蚝、梁成、慕容垂等步二十五万为先锋,直趋寿阳、贞6城,以姚苌督益、梁二州兵,沿江顺流而下;苻坚亲率主力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直趋寿阳。

百万大军,浩浩荡荡,人欢马嘶,旌旗蔽日,飞扬的尘土几百里之外都能看得见。中国自有战争以来,真少见如此庞大的队伍。苻坚踌躇满志,不可一世,宣称东晋皇帝司马昌明即将到长安来帮我管理朝政,让他个尚书仆射;晋相谢安,可以管理官吏,封他个吏部尚书,晋将桓冲,可作侍中,这个日子不远了,先在长安给他们造起府第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