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向背
何去非在《秦论篇》中作了一个有趣的对比。说是当战国七雄并立之时,秦兵东出而六国灭,而秦朝建立后,陈涉大泽起义,天下叛秦,秦将章邯率秦兵东出而秦亡。不在于山川形胜,淆函之固,也不全在于战略上是否得当,将士能否用命,关键是民心之向背发生了转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向背也可以检验战争的正义与否,得民心之战是为义战,反之则为非义战。
何去非还有西汉周亚夫率军平七国之乱的史事来证这一点,他认为,七国之乱之所以失败,首先在政治上是没有得民心,人民并不希望“亡汉”,其次才是军事战略上的失策,没有采纳“取梁”和“据洛”的方略。
至于淝水之战就更说明这一点,王猛在世时就屡次告诫苻坚不要攻晋,因为东晋虽然微弱,偏安一隅,但在广大百姓眼里,它仍是汉族王朝的正朔所在。但是苻坚并没有听进去,王猛一死,他就率百万大兵南下进攻东晋。按双方军力对比,苻坚近百万比东晋八万,论将帅才能,苻坚也并不比谢安谢玄差,但是谢玄手下是誓死扞卫军园的子弟兵,而苻坚手下的百万人却多为不愿参战的汉族农民,所以果不出王猛之料,双方刚刚正式接触,苻坚号称投鞭阻流的百万大军便不战自溃。从某种意义上讲,谢家子弟只不过捡了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