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韬》 - 中国兵家 - 张鸣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中国兵家 >

《武韬》

武韬是讲军事宏观战略,既可视为政治手段,也可算作军事行为。

《武韬》认为,若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出师必须有名,且须有正大之名,而非牵强附会之借口,出师应是吊民伐罪,诛暴乱,讨不义。或者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只有出师有名,才可以真正激励起民心士气,兴义兵和或起哀兵,若能为此,则胜利就有了一半的保证。

《武韬》受老子哲学影响颇大,它认为“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即完全完美的胜利是不存在争斗搏击的因素,真正的战争则不会带来战争创伤。这里,并不是孙子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运筹,而是某种大的政治策略的运用,行利民之道,使天下共利益,而无取其天下,从而天下百姓归心,不战自胜。这种胜利才是完全的胜利,既无兵革也无凯旋,但却蕴含着真正的上乘文韬武略。

《武韬》还发挥了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权谋思想,主张进行“文伐”,而且具体提出了十二种具体运用智术达到不战而胜的方法。总之是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敌国内部矛盾和空隙,分化瓦解,激化矛盾,挑拨离间,最后削弱或使敌人自我溃乱,至少可以为军事进攻创造有利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战争中阴谋的运用目的正在于此。

《武韬》最后还谈到了“兵道”问题,即获得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它认为战争取胜的要中之要就是团结一致,上下通气。政令军令统一,贯彻通畅。它认为如果能实现这一点,就可以无行而不胜,用兵如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