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
庞涓在魏之时,魏气焰正盛,大有一吞三晋之势。赵国为了自卫计,采用以攻为守的方针,于公元前354年向魏之属国卫国发起了进攻,然而弄巧成拙,反而招来魏军的迅速反击,赵国无人是庞涓的对手,连吃败仗,国都邯郸遂被围。
无奈,赵人求救于齐,齐威王遂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领兵八万。前去救赵。受命之后,田忌马上要挥军直捣邯郸,与赵兵内外夹击,以解邯郸之围。孙膑不以为然。他说要想解开缠绕纠葛在一起的绳结,只能冷静心细地一点点地找线索,而不能心急地去拉;要想排解争斗,只能劝说不能参与进去。他对田忌分析了敌情势态,认为眼下魏与赵正在苦斗厮杀,魏兵精锐俱在邯郸城下,而国内必然空虚,而我们恰应该攻其所必救,大军直趋魏都大梁,这样,庞涓必得回师看家,我们就可以在半路邀击,一举两得,既解邯郸之围,又能轻松破敌。
孙膑的一番话说得田忌口服心服,遂率军直趋大梁,一路大张声势,好让魏人知晓。魏惠王闻报果然慌了手脚,急忙下令庞涓撤邯郸之围,回救大梁。庞涓遵命回防,二路马不停蹄,不想孙膑早就在他回魏的必经之路桂陵伏下重兵,以逸待劳等着他呢。当人困马乏的庞涓军进入桂陵时,突然伏兵四起,满山遍野的齐兵杀将过来。魏军原已在邯郸坚城之下与赵军相持多日,兵员多有折损,加上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那里挡得住士气正盛、体力方好的齐兵的掩杀。没有经过太多的抵抗,庞涓就成了俘虏。从此,围魏救赵就成了兵书上的经典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