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学堂建设开学 - 穿越到古代官府强制发老婆 - 九零后老大叔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9章学堂建设开学

刘勇与瑶族的先生们告别后,脚步匆匆,未曾有半刻停歇。他深知时间紧迫,心中的使命感愈发强烈。

他转身直奔刻活字的匠人们所在之处。到达之后,刘勇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水,便急切地与匠人们交流起来。

“诸位师傅,麻烦尽快把这些阿拉伯数字刻成活字,此事关乎重大,万不可延误。”刘勇一边说着,一边将精心绘制的阿拉伯数字样本递给他们。

匠人们见他如此焦急,也深知责任重大,纷纷点头应下,即刻投入到工作之中。

刘勇在一旁看着匠人们熟练地操作,心中虽焦急但也只能耐心等待。待匠人们初步完成刻制,刘勇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又马不停蹄地带着刻好的活字,转头奔向印刷的作坊。

印刷作坊内,工人们忙碌不停。刘勇找到作坊的负责人,急切地说道:“这些书籍务必要加快印刷,越快越好,孩子们都等着用呢。”

负责人看着刘勇那充满期待与焦急的眼神,郑重地点了点头:“刘先生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加快进度。”

没有机器的辅助,印刷全靠工人们手工排版、刷墨、按压。刘勇在作坊里待了一会儿,看着一页页带着知识与希望的纸张在工人们的辛勤劳作下逐渐成形,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但他不敢完全放松,又反复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这才满怀心事地离开。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刘勇的思绪早已飘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手捧着崭新的书籍,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喜悦。他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光明的未来,为了让知识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燃烧得更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学堂就建成了。这座崭新的学堂矗立在村子的中心,红墙青瓦,显得庄重而又充满希望。阳光洒在学堂的屋脊上,熠熠生辉,仿佛在昭示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然而,此刻刘勇的心中却有着一丝忧虑。因为万事俱备,就差学生了。他深知,只有孩子们走进这学堂,接受知识的滋养,这一切的努力才有意义。

为了让孩子们都能入学,刘勇决定召集全村的人,将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告知大家。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村子的空地上聚满了村民。刘勇站在高处,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乡亲们,咱们的学堂已经建成了,而且是免费的!这是咱们村的大事,是关乎孩子们未来的大事。我决定,所有六岁以上的孩子都要去学堂读书!”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一位年长的村民站出来说道:“刘勇啊,孩子那么小,去不了作坊可以在家里干干农活,能帮衬着家里。大一些的都能去作坊干活挣钱了,送去学堂,这不是耽误事儿嘛。”

另一位村民也附和道:“是啊,读书能当饭吃?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干活,多挣点钱实在。”

刘勇耐心地解释道:“乡亲们,咱们不能只看眼前。读书能让孩子们明理,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将来走出村子,见识更广阔的天地。而且大家想想,以后咱们的作坊肯定需要有学问的人来管理,生意越做越大,到时候去外面开店也需要识字会算数的掌柜,这些可都是高工钱的活。还有啊,万一孩子有出息,参加科考中了,那可就是官了!农活和作坊的活固然重要,但孩子们的未来更重要啊!”

“说得好听,读书能有啥用?我们祖祖辈辈不都这么过来的?”又有人喊道。

刘勇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各位,时代在变,我们不能让孩子们走我们的老路。读书能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更多的技能。将来,他们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咱们村共同努力把学堂办起来,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这时,一位年轻的母亲站了出来,她怯生生地说:“刘勇哥,我知道读书好,可家里实在困难,孩子去读书,家里就少了一份劳动力。”

刘勇当场回答道:“妹子,困难只是暂时的。孩子读书有了出息,将来就能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咱们村可以一起想办法,帮助有困难的家庭度过这段时间。”

又有人提出疑问:“读书真能让孩子找到好工作?”

刘勇坚定地说:“当然!以后作坊需要有知识的管理者,去外面开店也需要识字会算数的掌柜,这些都是读书带来的机会,能挣更多的钱。”

就这样,刘勇在现场回答着村民们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他的真诚和坚持终于打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

终于在解释完所有人的疑问便宣布了后天直接开学到时候让孩子直接过来就行,在宣布完以后就让百姓们去工作去了,到了开学的日子。孩子们欢欢喜喜地走进了学堂。看着那一张张充满好奇和渴望的小脸,刘勇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这座学堂即将开启新的篇章,为村子带来新的希望。

在学堂里,先生们认真地授课,孩子们专心地听讲。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村子的上空,仿佛是最美妙的乐章。

刘勇站在学堂外,听着那清脆的读书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们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村子也一定会因为知识而变得更加美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