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新作坊建成
在决定扩建护卫队后,刘勇立刻就让顺子去招募1500名青壮年。
顺子接到任务,拍着胸脯保证:“勇哥,您放心,我一定把这事儿办得妥妥的。”
刘勇叮嘱道:“顺子,选人可得仔细着点,要身强体壮,有正义感的。”
顺子点头应道:“明白,我心里有数。”
与此同时,刘勇也让顺子找一些信得过的人开始秘密地造连弩。
“这事儿要绝对保密,不能走漏半点风声。”刘勇神色严肃。
顺子郑重地说:“勇哥,您放心,我找的人都是过命的交情,嘴严得很。”
接下来的日子,顺子忙得脚不沾地。一边在村里村外张贴招募告示,一边悄悄联络那些可靠的工匠。
招募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都排好队,一个个来!”顺子大声喊道。
年轻人们跃跃欲试,都希望能加入护卫队。
而在村子的另一边,被顺子召集来的工匠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制造连弩的材料和工具。
没过多久,新工坊完工了。这是一座酒坊和陶瓷厂一体的工坊,占地足足十多亩,里面是一座座的水泥楼。
刘勇带着众人来到新工坊前,望着眼前的建筑和宽敞的场地,心中满是自豪。
“这可真是咱们村的一大壮举啊!”刘勇感慨道。
身旁的顺子也兴奋地说道:“勇哥,有了这个工坊,咱们的产业又能上一个台阶啦!”
大家走进工坊,里面设备齐全。酿酒的区域大缸一排排罗列着,陶瓷制作的工具也摆放得整整齐齐。
“以后咱们得好好经营这个工坊,让村子更加繁荣。”刘勇对众人说道。
这时,村里的老李头走过来,摸着花白的胡子说:“刘勇啊,这工坊是建好了,可管理也是个大问题啊。”
刘勇点了点头:“李大爷,您说得对。咱们得安排好人手,制定好规矩,不能乱了套。”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刘勇接着说:“咱们要让这个工坊产出最好的酒,不仅要满足咱们自己的需求,还要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整个南郡乃至整个苍梧皇朝!”
“好!”众人齐声响应,声音在工坊里回荡。
新工坊的建成,给村子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由于没有钢筋的原因,这些水泥楼只能建一层,不敢加高,这也算是美中不足的一点。但即便如此,也已经为村子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新工坊建成后,刘勇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再也不用担心容纳不下那么多人让将近一两万人闲着了。
很快在众人的召集下所有人都到了新工坊前,刘勇站在工坊前的广场上,大声说道:“各位乡亲们,咱们的新工坊建成了,从今天起,咱们要大干一场!”
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
“下面,咱们开始安排工作。有经验的老员工,每人带几个新员工,咱们要把技术和经验传承下去!”刘勇接着说道。
老员工们纷纷点头,神情认真。
在刘勇宣布完后一位名叫张全的老酿酒师傅,很快就挑中了几个新员工,他笑着说:“来,小伙子们,跟我走,咱们先从选料开始学起。”
新员工们紧紧跟在他身后,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张全耐心地讲解着:“这选料啊,可得仔细,要颗粒饱满的高粱……”
在陶瓷厂那边,手艺精湛的李婶也带着几个年轻姑娘,手把手地教她们拉坯:“手要稳,力度要均匀,别着急。”
新员工们一开始手忙脚乱,但在老员工的耐心指导下,渐渐找到了窍门。
整个工坊里,到处都是这样忙碌而有序的场景。
刘勇看着这一切,满意地点点头。他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工坊一定会越来越好。
顺子跑过来对刘勇说:“勇哥,照这样下去,咱们的产量很快就能上去了。”
刘勇笑着回答:“那是当然,大家这么用心,咱们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工坊建成后,产量惊人,一天能生产七八万坛酒。然而,随着产量的剧增,高粱也马上要消耗完,镇上、县上的粮食店也没有高粱可供应,刘勇为此发愁不已。
就在刘勇为高粱而焦头烂额的时候,那四个富商来了,每个人都带着数百人,赶着一两百车高粱而来。
王富贵远远地就喊道:“刘老板,听说你缺高粱,我们来支援你啦!”
刘勇又惊又喜,连忙迎上去:“各位老板,你们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
李天明笑着说:“咱们是合作伙伴,自然要相互支持。”
赵德顺接着道:“刘老板的酒生意这么红火,可不能因为缺高粱耽误了。”
孙有才也说道:“是啊,这些高粱先应应急。”
刘勇感激涕零:“各位的恩情,我刘勇记下了,以后定当加倍回报!”
刘勇接着说道:“最近几天加上原来作坊生产的,将近三十万坛酒了,这么多你们是否吃得下?”
商人们笑了笑,王富贵表示:“当然吃得下,刘老板,您是不知道,您这酒在市场上可抢手了。我们从您这五百文收去,都是加高价卖,还供不应求呢!以后我们三天过来运一次酒,并且给您送高粱过来。”
刘勇很好奇,问道:“你们购买那么多酒,市场不会饱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