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锦义——场上场下朴实无华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魏锦义——场上场下朴实无华

※魏锦义

——场上场下朴实无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天津足球迎来的第一个辉煌期。其间,天津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天津足球实现了联赛冠军、锦标赛冠军和全运会冠军的大满贯,魏锦义就是夺得大满贯的见证者之一。至今许多老前辈提起魏锦义,仍记忆犹新,都说:“那个大个儿为人老实憨厚,少言寡语,上场踢起球来却相当硬朗拼命。”

魏锦义

进入天津队像做梦一样

1941年魏锦义出生于现天津市河东区,自小就在河东体育场一带踢球。和大多数同批入队的队友不同,魏锦义没有进过一天专业体校,能够进入天津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1956年,初中毕业的魏锦义和同学去河东二宫游玩,碰巧看到有工厂在发号招工,他就和同学去抢号,当时发号的两个工厂是东亚毛纺厂和汽车制造厂。拿到号之后,魏锦义和同学先去位于建设路的汽车制造厂考察了一番,又去东亚毛纺厂看了看,觉得东亚毛纺厂条件不错,就这么进厂成为一名电工。

当时天津各个工厂的足球氛围浓厚,东亚毛纺厂也不例外。厂足球队教练是老华北队的王俊生,作为工作之余的消遣,魏锦义也跟着踢球,没想到一次到河西体育场进行的交流比赛改变了他的命运。东亚毛纺厂队与李朝贵率领的天津青年队打比赛,司职中卫、身高达到1.84米的魏锦义,被李朝贵一眼相中。赛后李朝贵对王俊生说:“那个大个儿我们要了。”就这样魏锦义进入天津青年队,开启了他的足球人生,现在回想起来魏老都觉得像做梦一样。

津门铁“魏”力筑防线

刚进队时,魏锦义没敢和家里说,怕家里知道自己放弃工人身份去踢球,可后来总是出门踢比赛,瞒也瞒不住,他才“如实招来”。后来魏锦义入选天津队,和他同队的还有张业福、张亚男、孙霞丰,而魏锦义进队时间最晚,在队中年龄也是最小。不仅如此,当时天津队中人才济济,后卫严德俊、邓雪昌等都是白队元老。魏锦义面对激烈的竞争没有消沉,而是跟在老队员身后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精神,等待登场比赛的机会。“当时我跟严德俊学的比较多,每天训练从体育馆走到民园,他总是很耐心地告诉我怎么打比赛、练技术,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也慢慢提高。”

魏锦义早年比赛瞬间

经历了1960年联赛冠军、1965年全运会冠军之后,魏锦义终于成为天津队中卫位置的铁打主力。因为在队中个子最高,魏锦义被队友们亲切地称为“大魏”。“我印象最深的是1965年全运会决赛,在北京和上海队比赛,当时主席台上坐着邓小平副总理,还有河北省领导、上海市领导。我们赢下了上海队,终于获得了全运会冠军,”魏老回忆道,“那几年国际比赛天津队也是谁都不怕,谁都不输,不论巴西球队、古巴队还是非洲球队,只要来到中国和天津队比赛都占不到半点儿便宜。”魏锦义踢拖后中卫,身材高大头球好自不必说,视野宽阔,善于把握节奏,不盲目出球,分球传递颇具威胁。他的选位稳健牢靠,与盯人中卫王杭勤搭档,相得益彰,组成队友信赖的后防线。

一次受伤成就一生姻缘

1970年,因为“文革”的原因,刚满29岁的魏锦义不得不选择退役,进入天津合成纤维厂。此时魏锦义已经完婚,爱人巩建良生了女儿魏巍。说起和巩建良的相识相知,魏锦义如数家珍:“我爱人是老河北省天津队的运动员。1960年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比赛中被北京队门将李松海扑倒,导致膝盖十字韧带断裂,就到北医三院去治伤。恰巧那时候老队友孙霞丰在国家队,看望我时说有个河北队跳高运动员巩建良你看看怎么样。认识后我们彼此都挺满意,就这样走到了一起。现在孙霞丰每年从加拿大回国,我们都会去看看这个大媒人,那次受伤成就了我一生的姻缘。”

在天津合成纤维厂待了大约6年,一次机会令魏锦义调入北辰区体育场。“那是落实干部政策的最后一年,合成纤维厂不放,爱人巩建良也不愿意让我去,但还是割舍不下对足球的热爱吧,最终决定离开厂子到了北辰体育场。”从此魏锦义在北辰区体育场投入青少年足球培养,直至退休。

虎父无犬子两代为天津

提起魏锦义,今天的年轻球迷不太熟悉,但是说起他的儿子魏东,那可是一代天津球迷记忆中的偶像级球员。魏锦义是足球运动员,巩建良是田径运动员,大女儿融入了妈妈的基因练习跳高跳远,而儿子魏东则融入了爸爸的基因,从小就展现出了足球方面的天赋。“小时候也没有刻意去培养,我当时在北辰体育场,有机会就带着魏东到处去看球,”魏老说,“小时候他姐姐总是带着他练田径,后来红桥区的业校教练冯建忠说:‘让你儿子来我这练吧。’”就这样魏东开始接受正规的足球训练,并在“猛犸杯”等青少年比赛中崭露头角。由于继承了魏锦义的身高和身体素质,魏东的综合实力在同年龄的队员中鹤立鸡群,一度力压宿茂臻、小王涛,成为国青队的主力中锋。

魏锦义与爱子魏东的合影

不过由于当时天津足坛状况较为特殊,年轻气盛的魏东选择了远走他乡,先后效力于陕西国力、成都五牛、长春亚泰。至今谈起儿子魏东,魏锦义都有些许愧疚:“魏东要不是我儿子,也许早就出来了。”不过懂事的魏东总是安慰父亲,自己并没有因为过往而对天津足球失去信心。如今魏东已经成为基层体育教师和足球教练员,他希望自己的遗憾不要在下一代身上重演,同时能够帮助天津足球培养出更多的人才,重现老父亲当年的辉煌。

摄影开车享受生活

早年为足球奉献,中年为儿女奔波,如今儿女生活稳定幸福,孙子也已经大学毕业,77岁的魏锦义终于有时间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了。“早在天津队时,我就和严德俊学了摄影。我们的黑白照片都是严德俊拍,然后拿回家里冲洗,他就经常叫上我,”魏老说,“我从那时候开始对照相有了兴趣,到合成纤维厂工会,也让我给冲洗照片。原来买天津照相机厂出的12张照片的那种相机,魏东他们小时候的照片都是我给照的。后来我让魏东路过香港时买了台摄像机,再后来闺女给买过一个,我们老两口自己去香港旅游又换了一个好的。”无论是元老队聚会、李朝贵九十大寿还是白队五十周年聚会,他都负责拍照摄像,这既是他的爱好也是责任。

现在魏锦义开着他的小车“知豆”,每天接送女儿上下班,帮她打理生意。当然,他丢不掉自己的爱好,他和老伴已经去过新疆、福建等地旅游摄影,未来还计划到西藏、北欧和美国自由行。年迈的魏锦义有好的心态,对生活充满希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