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贵荣——白队育出的后防新锐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林贵荣——白队育出的后防新锐

※林贵荣

——白队育出的后防新锐

20世纪50年代,国家白队落户天津,带动天津足球走上了发展的高峰,同时一批本土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其中就有19岁便打上主力右边后卫的林贵荣。

年龄最小的右边后卫

林贵荣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根本不像79岁的老人。他手拿一沓黑白照片,最上面的一张是一个帅气的青年抱着一座冠军奖杯。“那就是我,1959年19岁时就进了天津一队,那时候主力右后卫严德俊腿不行,全运会预赛我就上去踢了。当时中卫是邓雪昌和李恒益,教练是邵先凯。”当年的林贵荣英气勃发,充满青春气息。

青年时期的林贵荣

国家白队来天津之前,李朝贵等教练跑遍了全市的学校、企业,遴选了一批青少年进行培训,这些成长后的青年球员,相继补充到天津队。在这支人才济济、以老带新的队伍中,一些有才华的队员都难有出场机会,倒是年龄最小的林贵荣因为位置原因和机缘巧合,早早打上了主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从四十五中到天津少年队,后来被李朝贵调入天津青年队,再后来邵先凯选他进天津队,林贵荣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拼抢作风,得到几位教练的赏识。当时严德俊腿有伤,给了林贵荣登场机会,虽然年轻,但他没有杂念,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林贵荣说还要感谢故去的前辈严德俊:“虽然严德俊有伤在身,但从他身上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顽强。再有,在当时的天津队中,不会用脑子踢球肯定上不去,比如李学浚、孙霞丰、袁道伦都是兼有脑子与灵活的典范,是我学习的榜样。”

1960年随天津队获得“双冠”时的林贵荣

在白队的带领下成长

白队来津后,在广大球迷中掀起观赛热潮。林贵荣道出其中缘由:“那时候的天津队,前锋是南派的,技术细腻、讲究配合、灵活多样,后卫是北派的,大刀阔斧,有技术和制空权。天津队南北结合,进攻水银泻地。陈山虎身高只有一米六几,但一般后卫根本防不住他。”

天津队的打法不仅极具观赏性,其成绩在全国也始终名列前茅。“每年冬训去广州的时候,大年初一排比赛,不是天津对广东,就是天津对八一。”林贵荣回忆道。广州球迷也很欣赏天津队,大年三十晚上早早睡觉,就等着转天看比赛,比赛时越秀山体育场爆满,盛况空前。

林贵荣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1960年,天津队夺取联赛和锦标赛双冠,登上了顶峰。林贵荣对锦标赛的艰难至今印象深刻:“那时候锦标赛不能换人,就这11个人,伤了或者被罚下就少人了。和广东队的淘汰赛在先农坛,比赛真是踢到头破血流。记得一个角球,邓雪昌跃起顶球,和对方后卫撞到一起,脑袋开了花,对手两颗牙齿插在邓雪昌脑袋上,大邓缠着纱布继续拼。就这样我们最后拿到了冠军。”正是在白队的带动下,以林贵荣、宋恩牧、魏锦义等为代表的一批后起之秀脱颖而出,并且出色地适应了白队的战术打法,很快接班坐稳了主力位置。

忆恩师感激曾雪麟

从第一届全运会获得亚军开始,白队成员陆续离开天津返回故里,最后只留下五六个人。1960年曾雪麟从邵先凯手中接过天津队教鞭,一直到“文革”开始。他十分器重包括林贵荣、李学浚、孙霞丰、宋恩牧等人在内的天津本土球员,在不同位置委以重任。林贵荣说曾雪麟是他的恩师之一,至今对曾雪麟充满感激之情,并且为曾雪麟屡次在同一个问题上跌跟头而抱不平。苏联斯巴达克队来中国比赛,天津队全体到上海观看,回津后做好了应对准备。严德俊腿有伤,之前比赛一直是林贵荣踢右后卫。在赛前的准备会上,时任中国足协官员李凤楼前来督战。得知林贵荣上场后,他问曾雪麟,他那么年轻打右后卫行吗,还是让老队员先打。一句话,曾雪麟改了阵容,严德俊打着绷带加上两个护膝,打了封闭上场。比赛中严德俊一个回传球,刮来一阵风,守门员任文根没有扑到,自摆乌龙,球队最终以0∶3失利。林贵荣说:“曾雪麟跌得最重的跟头是‘5?19’,从准备会开始就有来自各方的干扰。咱们在开会,人家香港队比赛当天上午去游颐和园。后来曾雪麟说他当时脑子都是麻木的,这样的比赛怎么能不输。给曾雪麟寄刀片、寄绳子的都有,后来每次见到他我们也都会说这个事儿,他都是笑而不语,但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林贵荣

一生没离开过足球

林贵荣年少成名,从1959年到1972年,林贵荣从右边后卫踢到中后卫,始终是天津队的主力,也是天津足球鼎盛时期的见证者。退役后,林贵荣到天津市体校从事青少年培养工作,先后执教女足青年队、女足二队、天津少年队等,曾培养出赵斌等年轻选手。

提到赵斌,林贵荣披露了当年的一个小细节:“最初健力宝主帅是高丰文不是朱广沪,队员也不是后来去巴西的那一批,最早天津定的是赵斌。后来赵斌去了火车头,失去了入选资格,张效瑞才获得机会。现在回想起来,赵斌都懊悔不已。而高丰文一看名单全变了,一生气不干了,由朱广沪接替高丰文。如果当年是高丰文带着另一批队员去巴西,不知道后来中国足球的历史会如何书写。”

2002年,林贵荣在韩家墅基地退休,不过他还是没有闲下来,当时正赶上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林贵荣和张亚男、宋恩牧等老友也投身其中,为天津足球发挥余热。可以说林贵荣始终没有离开足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足球。

参加元老队比赛后林贵荣和爱人的合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