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恩牧——中卫强将儒雅率军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天津体育局编著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津门足坛双百颂 >

宋恩牧——中卫强将儒雅率军

※宋恩牧

——中卫强将儒雅率军

在老球迷的津津乐道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天津足球,每个位置都拥有享誉全国的名将,每一届中国队中同样不乏津门国脚。而说起后卫,特别是中后卫,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身高超过一米八的邓雪昌、李恒益、宋恩牧。其实,一米八三的宋恩牧曾踢过前卫,即今天俗称的后腰,又担当过突前的中锋角色。当然,无论在国家队还是天津队,中后卫的另一搭档多年不断变更,宋恩牧始终不可或缺。踢了16年球,当了16年教练,宋恩牧的足球生涯光环萦绕、业绩显赫。

宋恩牧回忆自己的大半生,发自内心地说:“感恩足球,足球带给我很多很多。”

宋恩牧从小喜欢足球,和许多小朋友一样,这是一种兴趣,是一种娱乐活动,然而正是这一爱好成就了他的足球人生。宋恩牧不光踢球好,学习成绩也十分了得,小学毕业考取了天津八中。“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训练花去的学习时间,就用零碎时间弥补。”宋恩牧说。念书时,特别是冬天,人都爱偎着热被窝儿,但他不同于其他孩子,依然能够准时起床。他对自己要求很高,从小就非常独立。回忆起小时候,宋恩牧的眼睛闪闪发光。

上中学时的宋恩牧学习成绩也甚为优秀,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学霸”。那时候还是以学习为主、踢球为辅,他认为学习和踢球不矛盾,“反而更要感谢足球,它让我独立和成长得更快更好,它促使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这对整个人生都是有意义的”。直到中考过后,宋恩牧来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向踢足球发展,还是继续求学?1956年,此时的宋恩牧已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天津一中高中部,但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从未放弃足球。“好在我父亲很开明,他对我是一种放养的状态。他知道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懂得自律,不会因为踢球降低对学业的要求。”在一中“学霸”芸芸的环境中,他更加努力学习,告诫自己学的时候专注地学,玩的时候尽兴地玩,该做什么时候就做什么,不要辜负那些鼓励自己的人。此时的宋恩牧遇到了足球的机缘。

宋恩牧

宋恩牧至今不忘感谢年少时的那位小伙伴,高中一年级时正是他带着宋恩牧去北站体育场测训。尽管家中没有一人从事足球运动,自己也从未学习过足球的相关知识,仅仅凭着对足球的爱好和良好的身体条件,宋恩牧最终脱颖而出,被正在组建天津青年足球队的教练李朝贵和夏忠麒选中,入选体训班。

至此,年仅16岁的宋恩牧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角色转变。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运气好,赶上了好时机。实际上运气始终是给有准备的人。入队次年,他代表天津青年队参加全国青年足球锦标赛。他为比赛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支青年军一举夺冠。进入专业队的宋恩牧依然重视学习,他认为学习无处不在,教练的教诲,队友、室友的优点都有学习的地方,因此宋恩牧学到并掌握的技能,并不仅限于担当一个位置,反而能在场上踢多个位置。

教练组最初安排的中卫位置,他踢得游刃有余,得到老帅李凤楼的赏识。1960年,宋恩牧进入国家队,在方纫秋、陈复赉、年维泗、任彬的指导下,他担任中卫、边后卫时均为主力,在打不开局面的情势下,他又被调往中锋位置,利用身高和头球功夫创造得分机会。在国家队期间,他随队出访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朝鲜、苏联等多个国家。凭借着0.85米的弹跳能力、优秀的百米速度以及身高优势,宋恩牧可以全场奔驰,球踢得风生水起。看看宋恩牧的运动成绩:1959年入选河北队并参加第一届全运会,司职主力前卫获得亚军,同年入选国家二队;1963年借调八一队任中卫,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友军运动会;1965年回到天津队,又以主力中卫身份获得第二届全运会足球比赛冠军;在此之前,曾代表北京体院(实为国家队)参加全国甲级联赛获得第一名。

宋恩牧坦言,足球让他学到了书本里学不到的本领,球队的集体生活培养了他的自理自立能力;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教会了他如何与队友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提高,更是他在成长为优秀选手的过程中所受用不尽的。总结自身的特点时,宋恩牧直言自己比较全面,尤其是恩师李朝贵当年身体素质训练抓得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恩牧刚入队时是一张白纸,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完全可以任意发挥、释放个性,练就了左右脚、头球等各种技术,最终做到“用脑踢球,以智取胜”。足球带给宋恩牧的是驰骋绿茵场的恣意和快乐。

1971年12月,宋恩牧挂靴执鞭,成为宋指导。他先是在天津民园体育场业余足球体校,带领中学生、少年队训练,成绩斐然:1972年带队获得全国少年足球比赛亚军、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亚军,1975年又带队获得第三届全运会少年足球比赛亚军。1974年他还主动援藏,在自治区足球队担任6个月主教练。

执教时期的宋恩牧

回津后,他曾辅佐孙霞丰、王杭勤、崔光礼、沈福儒任教。担任主教练时,他曾与张大樵、张业福、郭嘉儒等人合作,受到他们的启发和帮助,在训练与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为津门足坛培养了不少人才,山春季等优秀队员都出自他的门下。

1976年,宋恩牧任职天津市体校专职足球教练。1977年到1991年,宋恩牧在天津体工大队任职足球教练,这14年也是他花费心血较多的一段时光。可圈可点的是,他为人谦虚,甘当配角,协助王杭勤带天津青年队;与孙霞丰、崔光礼带天津二队升入甲级队;与沈福儒带天津队夺取全国冠军,同年升入甲级队;作为主教练,他同张业福率领东亚队参加全国甲级b组比赛。1994年,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的加快,宋恩牧出任乙级队天津缘诚足球队教练员兼技术顾问;1996年任秦皇岛中国足球学校教练员;1997年任甲b万科足球队技术顾问;1998年任滨海足球学校总教练、技术总监;1999年任天津体院华北中级足球教练培训班讲师;2003年开始任泰达足球俱乐部技术顾问,之后几年出现在天津电视台足球转播评论席上。

一名教练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支队伍是否有高昂的士气、勃勃的生气、团结进取的朝气,宋恩牧凭借自己所具有的德与才的特质,几乎赢得运动员的一致赞赏和喜爱。宋恩牧的独特之处就是乐于接受挑战,善于接受挑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希望永远面临难题。”于是,他带队始终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但他又不是不通情理、拒人千里。宋恩牧特别擅长做队员的思想工作,他可以在训练和比赛中对队员严苛,又在场下抓住时机与他们谈心沟通,从爱护的角度鼓励他们自信自强,激励他们张扬个性,在比赛场上充分发挥。他信任队员,对新秀知人善任,能够把二十多个特点迥异、个性十足的队员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宋恩牧说:“思想工作对运动队来说内涵丰富,绝不是简单的说教、道理的堆砌。在任何情况下,使这个集体的成员能团结进取,热爱自己的事业,这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自身执教的特点和心得时,宋恩牧言简意赅:“我最大的特点是比较爱才惜才,不放过对他们的爱护,给他们释放的时机、机遇。除此之外,一个足球教练的职业素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认知,对自己、对队员、对对手的多重认知,第二个是经验,第三个是知识。”应该看到,宋恩牧认识到,要对队员有深刻的了解和定位,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欠缺,然后扬其优、弃其劣,耐心培育,促其成长。几十年来,宋恩牧始终是位热爱学习的球员和教练员。

1965年宋恩牧随队访问朝鲜时的留影

在训练和比赛中学习技能武装自己,在教练班子中学习方法充实自己,在足球发展中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理念。同不少在青春时代端坐学校课堂认真读书的前辈一样,宋恩牧是个儒雅有知识的足球人。

宋恩牧与爱人的合影

谈及当今的中国足球发展,宋恩牧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认为,中国足球要大踏步发展,逐步地健全、完善应有的基本的行业自律,要大力普及和推广全民健身、全民足球,我们的足球工作者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使命感、信念感。中国足球职业化这么多年,什么是职业化应该搞清楚,就是专业专业再专业,专业到不犯错,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比如在比赛中最考验能力的瞬间,不掉链子就是专业,能不失临门一脚就是专业,能把握该把握住的机会就是专业。作为从业者,还必须具有应有的职业素养、职业态度,包括道德、自律、进取心、事业心,等等,否则跟业余有什么区别?就中国足球现状而言,职业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远远达不到应有的地步,这是我们的水平至今还落后的重要原因。

宋恩牧指出:中国足球正在持续发展,要迎来新一轮发力,更要重视足球传统和足球文化,甚至是足球科技、足球装备等的积蓄储备。而提升运动员和俱乐部的整体水平,除了系统训练和科技辅助外,教练员对足球传统、足球文化的传承特别重要。我们想要有更好的教练,就要有更好的教练培训机制,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学习、思考能力,一方面继承我们自身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学习足球强国的先进的科学的理念。提高中国足球水平,聘请外教是一种途径,但如果我们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东西来提升自己,请外教不过是权宜之计。

同样,宋恩牧十分关注足球后备人才的培育和成长,呼吁必须狠抓校园足球。要将校园足球纳入教育体系,并加大投入力度。他说:“凡事不能急功近利,这么多年过去了,投资人把大量的资金投资到眼下,那未来呢?我们要把眼光投向未来,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投入财力、物力、人力和精力。”通过校园足球,把喜欢足球的孩子吸引过来,支持鼓励他们投身这一运动。他饶有兴致地说:“我女儿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留学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经常拄着拐去上课、去食堂吃饭。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踢球受伤了。但是他们的心态都很平静,觉得在运动中受伤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我们的孩子如果在球场上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首先是家长的态度:别踢了,太危险了。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心态的调整,需要对足球文化有充分和正确的认识。从管理者到俱乐部,再到球员、球迷、家长和踢球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